當然,這裏講的做到和諧統一,不代表被環境同化,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隨波逐流。我們應該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在以實現自己人生終極目標的前提下,堅持自己做人處世的原則,知道自己從什麼地方來,要到什麼地方去。
因為我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希望自己和家庭因自己而變得更好。因此,不論在什麼環境中,我們必須有強烈的征服欲望,有永遠爭第一的想法。不論什麼事情,我們都要力爭做到完美,讓自己的能力在某一個平台上充分地得以展示與釋放,這樣才能讓自己得到充分的鍛煉。
之所以要這樣做,是因為目前這份工作是我們實現人生終極目標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自身的惰性,社會上的誘惑,會讓我們在工作期間養成好多不良的習慣,其中就包括依賴和依靠的習慣。我們明知道這種習慣是千萬要不得的,但是,它們又是我們防不勝防、難以擺脫的吸血鬼。
我們一旦被這個吸血鬼附身,身體和大腦就會變得異常慵懶,就會不斷地扼殺自己的激情,對一家公司一個組織無比的依賴,進而失去獨立自主、開拓創新的能力,認為自己離開這些組織和這些人,就生存不下去。所以,我們就把自己所有的心思全部放在毫無上升空間的工作上,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全部集中在已經徹底僵化的的平台上。
我們要想不泯沒在眾生之間,在擁擠的社會金字塔底層脫穎而出,就必須建立自己離開誰、離開哪個組織都會過得很好的信心,也必須要為自己能駕馭、掌控一個團隊而不斷補充能量。
既然我們已經無路可走,那麼我們最有權利為自己修一條新路。
我們經常習慣犯的錯誤就是,隻要自己還能應付所從事的工作,隻要工作環境還可以,獲得的收入不上不足比下有餘,老板暫時還沒有對我們說不,我們就會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和工作單位存在依賴感。
一成不變的生活,機械重複的工作,會讓我們逐漸變成為工作而工作的木偶,不再有激情,不再有想法,就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民一樣。
這是被貧窮嚇破苦膽的人容易犯的錯誤。因為窮過,知道貧窮會讓我們毫無尊嚴、毫無底線地做出各種違心的選擇。我們一旦解決了溫飽進入小康的生活狀態,或者是達到工作和生活的滿意狀態,我們的惰性隨之而來。
如果我們對此沒有意識到的話,等到新的危機出現時,毫無應對準備的我們隻能成為埋單的犧牲品。
“身處生存之上,生活之下”的尷尬狀態時,更需要我們擁有不斷追求的激情和魄力。我們生來自身就帶有惰性和依賴性,特別是在一個熟悉的環境裏待久了,我們自然會對陌生的環境感到恐懼。即使在熟悉環境裏沒什麼太大的收獲,隻要穩定,隻要能拿勉強糊口的收入,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我們還是不想離開那個環境的,這是人性弱點之一。
我們當中很多人在這種情況下,淪為溫水中的青蛙,在不知不覺中失去激情、失去征服欲和創造欲,變得平庸麻木,對生活采取維持和湊合的態度。
經過在職場裏的磨練,在社會江湖上的捶打,我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力,與剛畢業的時候已經不可同日而語。這時候,我們可以與公司的老板討價還價,而且低於現在這個待遇我們就不要去做,最起碼在工資待遇上應該是這樣,否則就自己做!
在缺少真正尊重的時代,我們拿自己當人看是應該的,也是必須的。
9.給達成目標一個期限
很多人對這段話依然記憶猶新:
“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擺在我的麵前,可是我沒有好好珍惜。現在想想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可以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她說:‘我愛你!’如果一定要在這份愛上加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出自周星馳主演影片《大話西遊》)
當自己愛的人離我們遠去成為別人的新娘時,我們說出這樣的話,可以被稱為“情聖”;如果當我們上了年紀,覺得自己已經對這個時代無可奈何的時候,說:“曾經有很多美好的計劃擺在我的麵前,可惜我從來就沒有采取具體的行動,現在想想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可以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自己說:‘馬上行動!’如果一定要給實現這個計劃加一個期限,我希望是最多三年!”
如果我們現在就那麼做,將會怎樣?
作為出身社會底層來自弱勢群體的我們,目前最大的資本就是年輕,有大把可以揮霍的時間。這的確是我們的資本,事實上往往會被我們浪費,並輸在人生中最為關鍵的階段。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最直接的原因,還是因為我們年輕和時間太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