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一件又一件小事地去積累,直到有一天,你會驚訝地發現,自己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人。比如雷鋒,他並沒有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他珍惜每一件小事,把每件小事都當作一個新的出發點,當做一件大事來看待,傾注全部的熱情和心血,誰又能懷疑他的偉大呢?
每一年積累,不如每季度積累;每季度積累,不如每個月積累;每個月積累,不如每一天積累。
一天不是一周,一周不是一月,一月不是一年。一周需要七天才能構成,一月需要四周才能構成,一年需要五十二周才能構成。一件事情會影響一個人的命運,幾件事情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從搬運工到哲學家,從奴隸到將軍,從凡人到偉人,都不是一天、一月、一年就可以達到的,它需要經過長期的努力、長期的追求、長期的積累、長期的磨煉才能夠達到。
也許一個家徒四壁人,會因為某種機遇而一夜之間成為腰纏萬貫的富翁,但一個搬運工成為一個哲學家,一個凡人成為一個偉人舉世聞名,絕不是某個機遇的緣故。不斷地追求,才有不斷的進步;不斷地行動,才有不斷的成就;不斷地積累,才有不斷的提高,不斷的積小步,才有跨大步的力量。
栽什麼樹苗,結什麼果子,播什麼花籽,開什麼花兒。人積累耕耘的經驗就成為農夫,積累砍削的經驗就成為工匠,積累販賣貨物的本領就成為商人。這種積累,既是痛苦的,又是快樂的。
有位醫學院的教授,在上課的第一天對他的學生說:“當醫生,最要緊的就是膽大心細!”說完,便將一隻手指伸進桌子上一隻盛滿尿液的杯子裏,接著再把手指放進自己的嘴中,隨後教授將那隻杯子遞給學生,讓這些學生學著他的樣子做。看著每個學生都把手指探入杯中,然後再塞進嘴裏,忍著嘔吐的狼狽樣子,他微微笑了笑說:“不錯,不錯,你們每個人都夠膽大的。”緊接著教授又難過起來:“隻可惜你們看得不夠心細,沒有注意到我探入尿杯的是食指,放進嘴裏的卻是中指啊!”
教授這樣做的本意,是教育學生在科研與工作中都要注意細節。
注意細節其實是一種功力,這種功力是靠日積月累培養出來的。談到日積月累,就不能不涉及到習慣,因為人的行為的95%都是受習慣影響的,在習慣中積累功夫,培養素質。亞裏士多德說:“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複。因此,卓越不是單一的舉動,而是習慣。”
所以,在實現成功的過程中,除了要不斷激發自己的成功欲望,要有信心、有熱情、有意誌、有毅力等之外,還應該搭上習慣這一成功的快車,實現自己的目標。
“自立者,天助之”這是一句很好的格言。上天從來不會幫助懶漢。沒有平時的積累和總結,當機會來臨的時候隻能夠一次又一次地與之錯過重來。短短的人生有多少事情可以重來呢?企業營銷和策劃的時候,常常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要產生創意。一般來說這個時間為短短的三天,如果三天過後還不能有創意的話,那麼花再多時間去想也是枉然。但是你要知道,做這一行的人都相信“任何人都不可能有立即產生傑出創意的能力”。這不是很矛盾嗎?其實不是,如果你知道他們在平時做過多少次的調查,記錄過多少次自己新奇的想法,你就會明白,如果平時不去積累素材,要在瞬間內產生偉大的想法都是癡人說夢。
而且,在你看來也許僅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於有心人而言就是難得的機遇,也就是說,即使是機遇,也不是什麼人都能看得見,抓得住的,這需要平時積累的一種高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