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職場多留一個心眼兒(3)(2 / 3)

再看,我們為什麼說“欲得先予”需要超凡的心眼呢?因為幾乎所有的人對他人的給予都會持審慎的態度,隻要你的“予”是另有企圖的,那麼你就要在“予”之前多個巧安排的心眼,總不能告訴對方:“我要‘予’給你了,”否則對方受寵若驚,自然會對你“無緣無故的‘予’”多加警覺,這樣,你想後麵的“得”,恐怕就難了。畢竟,在現在社會,人們都很自私,如何在“先予後得”上做好文章,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依我所見,“欲得先予”得從如下心眼上下足工夫:

一是在“予”與“得”的量化上算好賬,也就是說,小“予”換取大“得”,是為智慧,有道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如若你改用湧泉之恩去換取滴水之報,這種“予”的成本那就實在不劃算了。

二是盡量把“欲得先予”建立在既含蓄又和諧的基準上。現在人都愛講雙向式、互動式、雙贏式,“欲得先予”能做到這樣則再好不過。比如一個企業老板,要想使員工對企業忠誠,先在細微之處對員工多一些人文關懷和物質關懷,員工還會反過來和老板作對,那就不正常了。

三是充分理解“欲得先予”在實務中的詞性機能——它通常是和物質的得失有著潛在的鏈條,所以無論是“予”還是“得”,在動機上要走正路,不要過於俗套,更不要將其當作赤裸裸的交換條件。比如我的一個老同學,現在在建築業包工程,據他說,他之所以工程單子都接得不錯,主要得益於在接單子之前“出手大方”,什麼叫“出手大方”,用錢腐蝕發包方的官員唄。像這種的“欲得先予”,既髒且險,我真為我的這位老同學擔著把心,因為這種“欲得先予”一旦做成了慣性,總有東窗事發的時候!

四是要深諳付出什麼,追求什麼,人生的“成本核算”並不複雜,但也不簡單,隻可惜目前成功學中還沒有此類的專門課程,大家就隻好各自領會,“自學成才”了。

莫以君子之腹容小人之心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被小人算計的切膚之痛,所以諸見“小人得勢”“小人嘴臉”“卑鄙小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之類的罵名誰都能叨上兩句,然而我現在要拜托大家回答的是:當小人在我們麵前現身之前,誰能知道小人究竟在哪裏?你用什麼標準評判你麵對的究竟是一個小人還是一個君子?

大家都知道,從概念上講,“小人”是指不具有人格標準的人的泛稱,他們活動很隱蔽,你不用心琢磨,還真難判定得出小人究竟何時何地在何人麵前出現。在小人尚未耍小人計的前提下,一個公認的君子也可能被罵成俗不可耐的卑鄙小人。所以說,小人就是耍陰謀伎倆的人,這種人平素就生活在我們的圈子裏,和我們有說有笑,貌似大方,隻有在背後乘你不備時捅你的刀子時,你才發現,哦,你不幸遇上了小人。

小人固然可惡;小人固然愛玩小心眼;小人固然是人們正常生活中不安因素的角色——那麼你將用什麼樣的心態對待小人?有人認為,隻要自己身子正,不怕小人弄歪影。這話聽起來好像很君子,那麼我就要問了,縱然你是個君子,你真的就不懼小人的侵擾?

孔子曰:“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至於女子是否真的“難養”。各有各的一說,我就不湊熱鬧了。但對於小人,我認為遠不是“難養”的問題,而是一般人防不勝防的問題。但是難防你也得防,你若不防他,就等於縱容他作惡。

千萬別小看了小人的能量!無中生有,造謠惑眾,搬弄是非,顛倒黑白,無不是出自小人之手,那麼小人之計為什麼總是屢屢得逞呢?依我看,這主要是我們對他們的行為太寬容了,甚至很多人還會以君子之腹容小人之心,這無形當中就給小人施展其小人計提供了臆想空間,當他的臆想變成行動時,我們心裏往往並沒有做太多的防患,我們仍抱以“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來苛求自己,而事實上卻“以君子之腹容小人之心”,所以我們不斷地吃小人的虧。

我這裏就有一個“真君子誤落小人坑”的案例。

案例的主人公叫陳傑,他讀完“碩士研究生”後,興致勃勃地進入一家大國企工作。不久,他憑著實力,當上了公司的技術研發部經理。職業使命感強烈的他,平常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投注在技術工作上,一心想著要盡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做精,沒有時間去應對身邊雞零狗碎的人際關係。

也許是陳傑太年輕、缺心眼的緣故,在群眾中沒有人緣,加上他的突出的表現,這可讓單位裏那些好吃懶做、靠談資吃飯的人找著話題了,不久,公司就傳出了“陳傑的研究生文憑是水貨’’的謠言,謠言的製造者是誰?天曉得!陳傑也不想去探個究竟,認為別人之所以會這樣說自己,說明自己能力與大家的要求還是有距離的,總之,他認定隻要自己不得罪人,也不會有人故意找他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