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開玩笑要看場合
當別人在專心致誌地學習和工作時,一般都不應去開玩笑,以免分散其注意力,影響別人的學習和工作。在一些比較嚴肅、緊張甚至是悲哀的場合和氣氛之中,例如參加莊重的集會或重大的活動,包括平時參加各種會議時,也都不能嬉笑打鬧,以免衝淡現場的氣氛。在公共場合和大庭廣眾之前,也應盡量不要打趣逗笑,因為人多嘴雜,容易引起某些不必要的誤會。
怎樣成為口才高手
俗話說:“一句話能把人說笑,也能把人說跳。”一般情況下,能把人說“笑”的語言,通常是柔和甜美的。
溫柔的談吐表現為:“說話語氣親切、語調柔和,語言含蓄,措辭要委婉,說理自然。”這種說法,易於使對方感到親切,愉悅,所談之言易於入耳生效,有較強的征服力,往往能收到以柔克剛的交際效果。
如何才能使你的談吐溫柔如水呢?
(1)和顏悅色地說
當遭到有人火氣十足,無端向你撒氣時,如果你持謙讓態度,柔言相答,結果會“滅火消氣”,換來微笑。如,一家瓷器店裏營業員老王麵對一位十分挑剔的女顧客,給她拿了好幾套瓷器,挑了半個鍾頭還沒選中。因顧客太多,他先照應別的顧客去了。這位女顧客以為冷落了她,便把臉一沉,大聲指責說:“喂,你這是什麼服務態度,你眼睛沒看見我先來嗎?為什麼扔下我不管?”她把鈔票往櫃台上一扔,命令道:“快給我選,我還有急事!”這話真夠刺耳難聽的。如果遇上愣頭青,和她“較真兒”,非有一場“熱鬧”不可。然而,老王並沒和她“一般見識”,他安排好其他顧客,和顏悅色地對她說:“請你原諒,我們店生意忙,對你服務不周到,讓你久等了,我服務態度不好,歡迎你多提寶貴意見。”老王這幾句真誠而謙讓的話一出口,那位女顧客的臉一下子紅了,轉而難為情的說:“我說得不好聽,也請你原諒。”
你看,老王以“和氣”對“火氣”,表麵上“似水柔情”,實際上“力勝千鈞”,產生了積極的效果。“有理不在聲高”。話,並非說得有棱有角,咄咄逼人才有分量。像這種謙讓式說法,由於充滿了對人的尊重、寬容和理解,這本身就產生了一種感化力,從而引起對方心理變化。“火氣”遇上“和氣”,就失掉發泄的對象,自然就會降溫熄火。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這說明,以寬容為特點的謙讓或說法有強大的征服力。
(2)綿裏藏針地說
當遇上有人無理取鬧,你不必過分衝動,更不要破口大罵,理智的態度和委婉的談吐,能幫你轉危為安,戰勝對手。有這樣一個例子:一位戴花帽的姑娘在街頭碰上幾個輕浮青年,其中一位竟伸手摘下了她的帽子。麵對挑釁,姑娘又惱怒又緊張,但她馬上冷靜下來,彬彬有禮地說:“我的帽子挺漂亮,是嗎?”“當然,它和你這個人一樣,真美。”男青年挑逗說。姑娘委婉地說:“你一定是想仔細看看,好給你的女朋友買一頂吧?我想你絕不是那種隨意戲弄人的人。”
她話裏有話,溫和中深藏開導,委婉中包含鋒芒。青年有幾分尷尬,不由自主地還了花帽,溜掉了。一場可能發生的危機就這樣被製止了。
從中我們不但看到了姑娘的機智,而且對她的善辯能力留下印象。我們看到,從始至終姑娘沒說一句強硬的話,而是用含有“潛台詞”的柔言軟語,巧於應對,成功地激發了對方的自尊、自愛心理。她用冷靜舉止,柔言軟語塑造了一個見多識廣,不容侵犯的強者的形象,使對方不敢輕舉妄動。從這裏我們可以領略到,委婉柔言所具有“柔中寓剛”的獨特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