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每次交談必有停頓,不恰當的停頓,會使一個連貫的說話過程中斷,影響表達效果。如果不分場合故作深沉、高雅而濫用停頓,隻會給人留下矯揉造作的印象。其次,停頓的時間長短要適度。停頓的確能對聽者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如果時間掌握不當,其結果將會適得其反:停頓的時間太短,聽眾來不及反應,等於沒有停頓;停頓的時間過長,聽眾有足夠的時間“想一想”,在高潮到來之前做好心理準備,本想強調的話反而變得平淡無味。停頓多長時間為宜,要根據說話內容、目的、對象、場合而定。
(3)恰當輔以其他態勢語言
停頓不是全部說話活動的停止,隻是有聲部分的暫停。停頓時,要求姿態、表情等態勢語言充分發揮作用。常見的停頓,一是以“目”說話,要表達的情感,從目光中流露。二是以“表情”說話,表情或嚴肅,或喜悅,或憂傷,或憤怒。雖未吐一字一詞,但停頓給了聽者揣摩其“潛台詞”的時間。同樣可以獲得答案。三是以“感情”說話,舉手、投足、坐相、站姿都能傳遞信息,使聽者於無聲處看姿勢,談究竟。
(4)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定力
耐心地沉默,本來就是一種修養。停頓,不僅要給對手施加心理壓力,使對手在長久的沉默中失去冷靜。而且,可以有助於你的傾聽,及時分析對手言行的目的和意圖,從而達到超出停頓本身的作用。這就要求,運用停頓時,要有充分的準備,要有耐心。在確定有必要停頓時,不論別人怎樣,始終緘口不言。不要怕冷場,不要怕給人難堪,不要想當個“帶頭人”。假如思緒還沒有理清,意見考慮不成熟或說出來可能不合時宜,還是沉默為好。
開玩笑有規則
開玩笑應合時適度,不能違背禮儀道德。
開玩笑要合時宜,要看對象,要分清場合,要尊重他人。
熟人之間相處,免不了開開玩笑,這樣可以融洽關係,活躍氣氛,增強團結。但是,凡是都要有個分寸,開玩笑也要合時適“度”,不能違背禮儀。如果過了度,做出了有失禮儀的事,則其效果肯定也將適得其反。
那麼,這個“度”應如何掌握呢?簡單些說,要因時、因人、因內容和因地而定。
(1)開玩笑要看時間
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當別人在生活中遇到不幸和煩惱時,情緒比較低沉,常常需要的是安慰和幫助,如果這時去打趣逗笑,便不合時宜了,弄不好,人家還以為你是幸災樂禍。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裏也會有不同的情緒。例如:工作不順利遭到領導批評,家庭發生矛盾,等等,情緒都可能會出現低落。這時,就決不適宜去開玩笑。
(2)開玩笑要看對象
人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人活潑開朗,有的人沉鬱寡言,有的人豁達大度,有的人則小心多疑,對不同個性的人,要做到因人而異。同樣的玩笑,對有的人可以開,對其他的人就不能開,對男性可以開,對女性就不能開,對青年人可以開,對老年人就不一定能開。如果不注意各人的特點和承受能力,就會傷害別人的自尊心,影響人與人之間感情,本來是一次比較愉快的聚會,結果也可能弄得不歡而散。
(3)開玩笑一定要講究內容健康
例如:拿別人的生理缺陷開玩笑,這是在故意揭別人的“瘡疤”,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痛苦的基礎之上;津津樂道男女之間的私情,繪聲繪色地傳播庸俗、無聊甚至下流的情節,這是在尋求感官的刺激;捕風捉影,以假亂真,把小道消息作為茶餘飯後的笑料,這是種不負責任的低級趣味。凡此種種,都是屬於開格調不高、內容不太健康的玩笑,是不應提倡的。開玩笑的內容一定要清新健康、風趣幽默、情調高尚,使所開的玩笑帶有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使大家在開玩笑中學到知識,受到教育,得到陶冶,從而收到良好積極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