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再說那些引誘別人來欺負你的話
“我是無所謂的”、“你們決定好了”、“我沒有這個本事”等等,這類“謙恭”的推托之辭就像為其他人利用你的弱點開綠燈。當賣菜人讓你看秤時,如果你告訴他你對這事一竅不通,那你就等於告訴他“多扣點秤”,這種事情隨時隨地都可以發生——如果你不介意的話!
(3)敢於說“不”
幹脆地表明自己的否定態度,會使人立刻對你刮目相看。事實上,與那種遮遮掩掩、隱瞞自己真實感受和想法的態度相比,人們更尊重那種毫不含糊的回絕。同時,你也會從這種爽直的回答中,感到自信又回到了自己心中。欲言又止、支支吾吾的態度,隻會給別人造成“誤解”你的機會或空子。
(4)對盛氣淩人者毫不退讓
當你碰到隨意插嘴、強詞奪理、愛吹毛求疵、令人厭煩、多管閑事的人使你難堪者時,要勇敢地指明他們的行為之不合理處,並要板起麵孔對他們說:“你剛剛打斷了我的話”,“你的歪理是根本行不通的”、“以你的邏輯推敲,地球就不是圓的了”等等。這種策略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它告訴別人,你對他們不合情理的行為感到厭惡。你表現得越平靜,對那些試探你的人越是直言不諱,你處於軟弱可欺地位上的時間就越少了。
(5)告訴人們,你有人身自由
不要去聽從那些並非命令的命令,休息之餘你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出差辦事也大可不必抱住別人的大件行李,而讓他悠然自得地在前頭漫步。違背自己意願的出遊、給婚禮湊份子、幫別人買東西等等,都不要去做。你自己想做的事盡管去做,不要怕別人的冷嘲熱諷,實在忍無可忍時,你盡可以平靜地對他說:“這關你什麼事?”
在生活中,由於種種原因,有些女士總是被人利用和欺負,甚至遭受人格的汙辱,然而卻不會抗爭,從不指望勝利,在家庭裏也總是扮演著逆來順受的角色。
生活把你改造成為一個“軟弱可欺”的弱者,但是經過你的努力,你一定能夠變為一個強者。
盡可能用行動去向無理者抗爭。比如,在家裏有什麼人總是逃避自己應盡的責任,而你常常隻是抱怨幾句,然後就自己去做,這樣往後你在家會長期處在弱者的地位。在一般人的家裏,家務事大體也有個分工,例如,倒垃圾是你兒子的事,但他總是忘記,那就要提醒他,如果他依然忘記,那你就要限定他一個期限,他再置之不理,你就不動聲色地把垃圾放在他的床頭邊上。這個教訓會讓他記得非常深刻。
高超的提問技巧
我們在社會交際中,要學會經常向別人提問。提問對於促進交流、獲取信息、了解對方有重要的作用。一個善於提問的人,不僅能掌握會話的進程,控製會話的方向,同時還能開啟對方的心扉,撥動對方的心弦。
要使提問達到預期目的,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一般提問
據社會學家的分析,任何發問都適用於一般提問方式。這種提問方式可以調動對方回答的積極性,滿足對方渴求社會評價嘉許與肯定的心理。一般提問方式如果能配以讚許的笑容,效果就會更好。
(2)選擇提問
提問要有所選擇,不要提出明知對方不能或不願做答的問題。一開始提問不要限定對方的回答,也不應隨意攪亂對方的想法。
(3)真誠提問
不要故作高深、盛氣淩人、賣弄學識,要給人以真誠和信任的印象,形成坦誠信賴的心理感應和交談氣氛,交談才能正常愉快地進行。
(4)續接提問
如果一次提問沒有達到問話目的,運用續接提問是較為有效的。例如,你可以繼續問“你是如何想辦法的”、“為什麼會這樣呢”,或者以適當的沉默表示你正在等待他進一步回答,使對方在寬鬆的氣氛中更詳盡地講述你想知道的內容。
(5)因時提問
提問要看時機。亞裏士多德說過:“思想使人說出當時當地可能說的和應當說的話。”說話的時機,就是說話的環境。它包括兩人所處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語言環境和心理環境。一般說來,當對方很忙時,不宜提與此無關的問題;當對方傷心或失意時,不要提會引起對方傷感的問題;在業餘時間裏同醫生、律師等談話,也不要動輒請教有什麼病該怎麼治、或有什麼糾紛該如何處理,對於這類過於具體的問題,人們在大部分情況下,往往是不願涉及的。所以提問要像屠格涅夫所說的那樣:“在開口之前,先把舌頭在嘴裏轉十個圈。”這樣你的提問才能得到滿意的回答。
(6)因人提問
人有男女老幼之分,有千差萬別的個性,有不同的工作崗位和生活環境,有不同的知識水平和社會閱曆等等,所以,提問必須以對象的具體情況為準。對象不同,提問的內容和方式自然會有所區別。
(7)適當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