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看人說話
首先我們來看看下麵的文字:
“再會”之類的告別語千篇一律,太俗太空,要努力設計能給對方留下深刻印象的告別話。
“祝你成功,恭候佳音!”——良好的祝願會使對方受到鼓舞。
“今天有幸結識您,願從此常來常往!”——熱情洋溢的語言會使對方受到感染。
“剛才提及的那件事,我將盡力而為。一周內給您回音。”——說話實在,使對方感到你言則必行,辦事可靠。
要做到上述四條的關鍵是:情要熱,語要妙。情熱,就是有滿腔熱情,直率真誠,不虛假,不做作,不吹牛,不炫耀自己;語妙,就是措辭得當,出言有禮,吐語生輝,忌喋喋不休地講對方不感興趣的話。情熱而語妙,縱使萍水相逢,也會一見如故。
俗話說,“看菜吃飯,量體裁衣”,這就是我們說話要看具體情況,靈活機動,切不可拘泥於現成的條文,生搬硬套。可我卻提出要“看”人說話,這不分明是在提倡圓滑,玩世不恭的處世哲學嗎?答日:否。
我所說的“看人說話”,其實與“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是同一含義,同樣是指談話要看具體情況,靈活機動,要因“人”而異。
我們與人談話,無非是以下幾種目的:或者加深了解,發展相互間的合作關係;或者托人辦事,有求於人;或者批評別人的錯誤,使對方棄舊圖新;或者申述事情的原委,讓對方弄清真相……但要達到上述目的中的任何一種,都必須首先使對方樂意聽你談話。而要做到這一點則又必須了解對方,熟悉對方。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有時是驚人的。獨特的個性,獨特的愛好,獨特的生活習慣,獨特的知識結構,尤其是獨特的心理態勢,這些綜合起來就使某個人成為獨具異彩的“這一個”。我們與人談話,就要力求了解站在你麵前的“這一個”的方方麵麵。以個性為例,如果你麵對的是一位豁達開朗熱情活潑的談話者,那麼你在談話時就可以更加大膽坦率一些,即使偶爾有一兩句話失度走火也不要緊,對方決不會與你計較;但假如站在你跟前的是深沉多慮,內向含蓄的人,那麼你談話時就得小心,要字斟句酌,切不可信口開河。以心理態勢為例,有的人的心理依然沉睡在傳統文化的陰影之中,依依不舍地留戀著過去,你如果跟他大談改革的方法,步驟,他是不會感興趣的。對這些人,你首先要把他們從沉睡中喚醒,要通過你的談話在他的心理上打開一扇窗子,讓他呼吸一點時代的空氣。
不同的人愛聽不同的談話內容,這是容易理解的。但困難的是在對一位陌生的談話者,你怎麼知道他愛聽什麼、不愛聽什麼呢?這就要“看”人說話——邊“看”邊說,邊說邊“看”。這“看”,即是觀察:在與對方談話時,要善於一邊說一邊察言觀色。
“看”對方什麼呢?
(1)看麵部表情
狄德羅曾經說過,一個人的“心靈的每一個活動都表現在他的臉上,刻畫得很清晰,很明顯”。有時對方口頭表示讚同你的意見,但他的眉頭卻不知不覺地緊皺了起來,或者他的嘴唇突然緊閉,而且嘴角向下撇。這些表情恰恰是內心不愉快的流露。因此他說的讚同的話其實是言不由衷的,或者礙於情麵,或者屈於權勢,才不得不這樣說的。
(2)看體態表情
幾乎每一種體態,每一種動作都是一種特殊的語言,都在宣泄著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問題在於我們要能看懂這些體態表情,要能領會它們的內在含義。假如與你談話的人雙腳並立,雙臂交叉在胸前,這就表明此人對你懷有某種敵意,他在作自我防衛;而當他不僅雙臂交叉,而且雙拳緊握時,那就是說他不隻在自衛,還要向你進攻了。又如,如果談話者常向你攤開雙手,這就表明此人是真誠坦率的,他對你毫無提防之心。
(3)看語言表情
與人交談時不但要看他說什麼,而且還要看他怎麼說。這就是要從對方說話聲音的高低、強弱、快慢、腔調等等看出他的言外之意,聽出他的弦外之音。這是因為說話聲音的種種變化不但是表現一個人的性格——急性的人說話節奏快、聲音響亮,慢性子說話節奏緩慢、聲音低沉——而且能夠表明一個人的情緒與心境,例如,憂傷時語速慢、聲音低、節奏平緩,而興奮時是與之相反,語速快,聲音高,節奏強烈。
所謂“看人說話”,主要是“看”上述三種表情。從這些表情變化中,我們便可隨時猜度對方的心理態勢,透視對方的心理需要,然後也就可以隨時調整自己談話的內容與方式,使之更適應對方的思想線索。這樣,說話便可獲得預期的良好的效果。
讓說話為你贏得尊重
在工作和生活裏,大家怎樣對待你,都取決於你自己。你想要別人對你尊重,那你就得學習一些好的語言表達方式,比如:
(1)斬釘截鐵地表示你的態度
即使在可能會有些無奈的場所,也必須毫無顧忌地對某些服務員、售貨員、陌生人說話,對蠻橫無理的人要以牙還牙。你必須在一段時間內克服自己的膽怯和習慣,堅持一下,你就會發現,事情本該如此!你隻要從此中獲得一次成功,就一定會鼓起你的勇氣。注意,這時你該大聲點!當然——“君子動口不動手”,你隻不過為了維護自己應有的利益,跟他們沒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