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平時說話多用心,用時方能見真功(1)(3 / 3)

5.實在

說真話,講實話,是表達感情的前提,是語言成功的條件。

有一個廠長在就職時向員工發表了別出心裁的講話:“我來當廠長,我打心裏高興!但廠長不好當,擔子重啊!從現在起,我這個廠長給大家交個底兒,我不想幹兩件事就撈一把”非跟大夥兒一塊幹出個樣子來不可,好比一根繩子上拴著兩隻螞蚱,飛不了你們,也蹦不了我……”這幾句話平實、通俗,沒有大道理,更沒有表麵的客套,但讓人們聽了後就覺得含義不平常。顯然,它贏得了員工的信任,許多人說:“這個廠長挺實在……”;“廠長是個老實人,我們跟著實在的廠長幹,叫人心裏踏實……”這位廠長當著全廠職工第一次亮相就“得了分”。他這次亮相的確對說話的方式、內容、角度進行了周密的考慮,實實在在地講了自己上任時的心理活動及上任後的打算,從而達到了與職工交流的目的。

日本著:名的推銷員原一平說過:“做人做生意都一樣,第一要訣是誠實。誠實就像樹木的根,如果沒有根,那麼樹木也就沒有生命了。”原一平自身的成功也證明了這一點。原一平年輕時曾在一家機器公司當推銷員。有一次他在半個月內就和30位顧客做成了生意。不久,他卻發現他現在所賣的這種機器比別家公司所生產的同樣性能的機器價錢要貴。他想:如果客戶知道了一定以為我在欺騙他們,會對我的信用產生懷疑。為了妥善解決問題,原一平便帶著合約書和訂單,逐戶拜訪客戶,如實向客戶說明情況,並請客戶重新考慮選擇。這種誠實的做法使每個客戶都深受感動。結果,30人中沒有一個解除合約,反而成了更加忠實的消費者。

做生意的規律是,隻要你的一個產品有問題,你的全部產品就都會受到懷疑。說話也是如此,隻要你十句話中有一句是謊言,你的全部話語就都會受到質疑。一個人種下什麼,就會收獲什麼。種下欺騙,收獲的就是欺騙;種下坦誠,收獲的就是坦誠。以誠感人,要求誠與情密切配合。說話要使人動情,喚起人們的真情。

動情地說

隻有被感情支配的人最能使人相信他的情感是真實的,因為人們都具有同樣的天然傾向,惟有最真實的生氣或憂愁的人,才能激起人們的憤怒或憂鬱。在話語交際過程中,要使對方感受到情感的真實,說話人的話語一定要受到發自內心的充沛情感的支配。

梁啟超自謂“筆鋒常帶情感”,其實在他的言談講演中所帶的情感不知還要強多少倍。清華學校有一次邀請梁啟超做演講,題目是《中國韻文裏表現的情感》。他講演到了高潮處,便成為表演了,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麵,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歎息。當他講到最喜愛的《桃花扇》中“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時,他悲從心中來,競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掏巾拭淚時,台下聽眾也大多是泣下沾巾了。又當他講到杜甫詩中“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時”,又真的在涕淚交流中張口大笑了。講演完畢,梁啟超已是大汗淋漓,狀極暢快。

曾在《江城之夏》演說邀請賽中獲一等獎的當代演說家張燕平《陝北行》,情真意切,也同樣具有催人淚下的力量。他講述了當年一些出生人死的老紅軍戰士,不講資格,不論功勞,仍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勞動,過著布衣粗食的生活的故事。張燕平用熱心謳歌了老一輩外表樸實無華,內心卻十分高尚的“黃土的性格”,使台上台下發生了強烈的共鳴。魯迅先生說:“隻有真的聲音,才能感動中國人和世界人;必須有真的聲音,才能同世界人同在世界上生活。”這個真就是真實和篤誠的說話技巧。

說話動情主要體現在:

1.激動

水麵上沒有波瀾,固然平靜,但也讓人覺得它太呆板,太沒有生氣。我們的生活中若是缺少情感的作用,很難想像它將會是個什麼樣子,或許一切行為對我們將失去意義。

劉蘭芳是我國著名的評書表演藝術家,擁有許多聽眾,她說的《嶽飛傳》一時間在全國萬人空巷,反響巨大。她為什麼說得那麼好呢?這與她在書中貫注滿腔激情分不開。許多說書的藝術家對嶽飛風波亭受刑一段過程避而不講。但是,劉蘭芳卻從這段“進入角色”,以此打動聽眾,在演說過程中,她大膽突破,對嶽飛受刑進行了滿含深情的渲染,充分展示了人物的高風亮節。當她說到嶽飛不顧切膚之痛,在生命垂危之時,依然憂國憂民時,聽眾深為嶽飛的英雄氣概所感動,止不住熱淚盈眶。

正是因為劉蘭芳投入了感情,聲情並茂,所以每次播講時,都牽動了千千萬萬聽眾的心。一位聽眾在寫給劉蘭芳的信中說:“你講的奸臣得勢,忠良受害,真是太感人了。我想聽又不敢聽,但最後還是含著眼淚聽完了。”這樣的藝術效果是十分顯著的。因為惟有真情,才能換得真情。

2.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