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走訪和尋找,錢三運終於找到了當年救受傷戰士的獸醫胡家龍家。

遺憾的是,胡家龍在十多年前就因病去世。胡家龍救受傷戰士,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自己的大兒子當年也是另一個部隊的解放軍戰士。解放後,他的大兒子轉業到地方工作,六七年前因為一場車禍不幸身亡。

胡家龍的小兒子長期在家務農,今年已經 六十多 歲了,棲鳳穀突圍戰發生時,他才六歲,還是個少不更事的小孩。對於當年的那場戰鬥,他幾乎沒有什麼印象了。

通過走訪,錢三運終於找到了幾個參與掩埋犧牲戰士遺體的村民,這幾個村民年齡最小的都已經七十八歲了。

這幾個村民雖然年事已高,但對當年的那場戰鬥還有一定的印象。對於當年的解放軍戰士遺體掩埋地點,他們都還記得。

有一位老者說:當年的戰鬥太慘烈了,有不少犧牲的戰士是十七八歲的小夥子,還沒結婚就死了,我不忍心看見他們拋屍荒野,就和村民一起將他們掩埋在一處亂墳崗。當時又不知道他們的姓名,無法為他們立碑。不過,每年清明冬至,我都去他們的墳前燒幾張紙錢。

在村民的指引下,錢三運來到了埋葬犧牲戰士的亂墳崗。在一片荒丘前,有一個高高壘起的土丘。土丘上荒草叢生,樹木遮天蔽日。村民說,這是一處合葬墓,當年好像掩埋了二十多具屍體。

那些來自五湖四海的、風華正茂的年輕人,由於一場突如其來的伏擊戰,長眠在這個曾經叫棲鳳穀的地方,與青山為伴,綠水為鄰,聽蟲鳥而眠。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沒有後人,親人不知道他們的下落,所以也無從祭拜他們。他們是一群為了人民的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的英勇青年。

錢三運按照當地的風俗,買了一些祭品祭拜這些長眠於此的烈士。

據村民回憶,棲鳳穀突圍戰不久,大部隊來到青山縣,剿滅了縣保安團,縣保安團團長何繼普在戰鬥中被打死,青山縣得以解放。那個出賣戰友的叛徒,後來加入了保安團,戰鬥中被活捉,隨即被槍斃。地主何大壯則化妝潛逃,解放後被人舉報,被新成立的人民政府槍決了。

至於那個叫張大強的受傷戰士,有位老者回憶說,張大強在胡大龍家住了半個月左右,傷情穩定後,跟隨大部隊南下,後來就沒有他的消息了。

返回青山縣城,錢三運將從縣檔案館獲得的材料複印後給了一份給韋正道。韋正道說,通過這些塵封多年的檔案材料以及實地走訪棲鳳穀所獲得的資料,基本上可以還原當年的那場戰鬥,他將寫一篇文章,紀念在那場戰鬥中犧牲的二十多名戰士,以告慰他們的在天之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