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篇
喂魚
昨天,我們英語課外班的同學都去了白雲山。在那裏,最有趣的就是看喂魚了。休息的時候,一些人去湖邊喂魚,我也走去看了。隻見湖裏養了許多錦鯉魚,顏色非常鮮豔,在陽光的照耀下散發出紅的光、綠的光、橙的光、紫的光、藍的光……真像一串串七色彩虹連在一起啊!
最有趣的還是喂魚了。大大小小的魚在岸邊打轉,仿佛在向我們要食吃。這時,你隻要投下一小塊餅幹,幸運的大魚就會一口吞掉了。我想:這小小魚太好了,不用勞動就可以吃到這些餅幹,爽死了!忽然,一個人把一大塊餅幹投下去,我趕緊來觀看。隻見有好多魚都圍著這塊餅幹轉,有一群魚見了也來吃,有一條魚為了搶到餅幹,把身子都橫著來遊,看上去像在表演雜技。經過激烈爭奪,那塊餅幹終於被魚兒一起吃掉了,然後遊回來,眼巴巴地望著我們,似乎要我們再投餅幹。我看有個人好像理解魚兒,又投了一大塊餅幹,這次就更激烈了!數百條魚都要爭奪這塊餅幹,一條魚因為急躁,竟然把水都濺上來了!過了幾分鍾,餅幹才消失了。
“喂,上課了!”
聽到叫聲,我才回過神來。剛才的喂魚情景太有趣了,等下課了繼續看!
周炎南
點評:喂魚這種事情,似乎隻有小朋友才會覺得有趣,常以親自喂魚為樂,對魚極有好感。而有些大人就不太地道了,有人竟然拿辣椒喂魚。或者,一見到大鯉魚,就恨不得馬上撈起來回家煮了吃,讓魚情何以堪!
主題41:放風箏
民國篇
記放風箏
昔幼時,初見空中風箏,以為奇,呼母視之,母語之曰:“此風箏也。”餘始知有風箏之名,且羨愛不置。及長,見人有放之者,從而觀之,繼又自購一具,形如蝶,乘風放之,甚自得也。然與他人之大者相形,則又自愧不如。每見有放大風箏者,必就而試曳其繩,覺風力之重,非己所能勝。然心不以是遽止也,必欲得一大者,以試之逮乎。年又稍長,如願得之,則又了無足異。嗟乎,天下事未得者必以為奇,已得者每視若無有,吾於風箏乎有感矣!
佚 名
點評:“天下事未得者必以為奇,已得者每視若無有”,能從放風箏中明白這個道理,很是難得。而更難得的是,作者得出這個道理的過程非常順理成章,沒有一絲造作之嫌。
當代篇
放風箏
今天早上,我看到天灰蒙蒙的,還下著蒙蒙細雨。我想起昨天老師對我們說過今天要放風箏。我又想這一種天氣怎麼能夠放風箏呢?但是,天氣轉好也是可能的,何況要到下午,最後,我決定還是帶一隻風箏去比較好,要放就可以放了,不放隻是白帶一次,沒有關係。
於是,我拿出一隻早就買好的橘黃色的立體風箏來到學校。
來到學校,同學們紛紛議論帶來的風箏,都說我的風箏最容易放上去。我聽了好不高興!
時間在一點點過去,天氣有了一點兒好轉,真好,我感到了一絲希望。下午第二節課終於來到了,天空中的雲比較多,而且風也大了一點兒。我想這真是要感謝老天,成全了我們。
老師帶著我們來到了一個廣闊的田野裏。我找了一個偏僻的地方一個人放起了風箏。我知道,風箏少才不會繞線,所以一個人放,不與人湊熱鬧。我費了很大工夫才把這一隻風箏放上了天空。我這隻風箏可以算得上高的了。這時,一隻風箏在藍天上劃了一條漂亮的弧線,尾巴在後麵飄著。雖然這一隻風箏有幾次超過了我的風箏,但是,我的風箏還是頑強地飛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