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警察的素質,提高警察的戰鬥力,關鍵在於管理的科學化和現代化,真正實現向管理要警力,要戰鬥力思維模式的轉變。現代管理科學在“以人為本”的思想指導下,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人的職業興趣,促進個體發展的激情與工作需要相協調,推動整體工作全方位、高效能的發展提高,圓滿完成新時期賦予人警察察艱巨而又繁重的光榮使命。
職業道德是人從事職業活動的準則和規範,它通過群體輿論和群體壓力作用,對職業個體起著不可替代的約束作用,它作為比法律規範較低的閾限界定,對於規範職業行為更具有廣泛的意義,從人格結構來講,人作為具有生物和社會屬性的連續體,經過社會意識的教化,經曆了“本我”、“自我”、“超我”的曆程轉變。“本我”即以體現快樂主義為原則的生物屬性,代表著人的本能欲望;“自我”即以體現現實主義為指導原則的,生物和社會屬性連續體,它是按照現實的規範要求來滿足“本我”的欲望和追求;“超我”是體現以“至善主義”為原則,自覺地按道德要求去規範自己的言行,並將道德內化為個人的需要,變成了人生的一種追求。此時,“本我”的欲求能量和動力已轉移到追求高尚情操及事業的方向上。一個人如果達到了“超我”境界,亦既達到了內在的人格升華,職業道德準則也就成為了人生的需要和追求。如果在一個警察的人格結構中,“本我”有所降低,“自我”和“超我”的發展充分完善,達到了職業道德的升華,那麼這樣的警察就是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利於人民利益的人,一個把追求職業任務的完成當成“超我”需要的人,也就成為一個具有充滿戰鬥力的公安戰士。
提高警察的職業道德修養,關鍵在於將職業道德內化為每個警察的世界觀和信念,成為人格需要的重要內容,變成一種人生追求。作為一個警察管理者,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麵強化警察的職業道德意識。
一、用警察規範來製約
美國當代心理學家勒溫的研究表明:“改變個人的態度,用群體規範比個別勸說更有效果”。把警察職業道德規範要求大家服從,甚至可以采取一些經濟、行政、法規的製約懲罰手段來保障實施,使警察個體在服從過程中逐漸形成對警察職業道德規範的認同,以致內化轉變為自己的內在需要,成為警察個體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利用榜樣作用來影響和規範警察個體的行為
把具有警察職業道德情操的代表人物作為典範,並形成肯定評價的輿論情勢,使之成為榜樣,可以使人模仿並在模仿中發生自居作用而轉變成對警察職業道德規範文化的認同,最後內化為人格需要結構的一部分,從而真正提高了警察職業道德意識,增強了警察的職業道德感、責任感和義務感,職業道德行為也就會蔚然成風。
三、加強警察職業道德輿論的導向作用
正確的職業道德輿論作用,可以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的環境氛圍,形成群體輿論的壓力,使警察的言行與職業道德輿論相順應,這種順應的長久以往,也會通過認同而走向內化。
四、發動和組織警察投身於職業道德的實踐活動
心理學家球思的實驗表明:“共同參加相應的實踐活動越多,個人態度的改變也就越有效果”。警察在職業道德規範的學習和實踐活動中,得到肯定的強化作用,其思想意識亦發生潛移默化的變化,從而使自身的職業道德意識不斷得到提高,最終成為本身所具有的人格內涵。
五、進行有效的說服工作
說服工作就是利用各種傳播媒體進行有效的勸導,使人的態度發生轉變,從而提高警察的認識水平,可以利用影視、廣播等各種手段采用文藝作品宣傳、座談、講座,先進事跡報告會,個別談心等多種形式,進行有效的說服工作,來提高警察的職業道德的意識水平。
六、提高警察的心理品質,正確對待挫折
挫折在當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競爭機製中是不可避免的。挫折的不良情緒反映可以使人變得消極被動,職業道德意識和責任感、義務感的喚醒將會受到影響,易使人產生攻擊、自殘、轉移發泄、退化、固執、妥協、冷漠等消極行為。避免挫折的產生,關鍵在於提高警察應付挫折的耐受力和心理健康水平,作為管理者來講,一是要加強警察的思想教育,提高認識水平,樹立對待挫折的正確態度;二是要了解和掌握受挫折者的心理狀態及行為的反應方式,對於其發泄行為應有一定的容忍精神;三是采用“精神發泄”的心理教育和疏導,使之容易接受教育和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