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作為一個特殊的職業人群,承擔著依法維護社會治安、保護公民生命財產安全等合法權益、預防和懲治違法犯罪的責任。近年來,重特大交通事故、惡性暴力案件等災難性突發事件時有發生,警察因職責不得不參加災難事件救援、親曆流血事件甚至要殘酷地麵對戰友的離去,置身於此類慘烈場麵之中,承受著超出普通人群範圍的應激強度,他們既是災難性突發事件的救援者、處理者,同時也成為災難性突發事件的經曆者和二級受害者。各種災難突發性事件都可能作為創傷性事件,引起警察發生PTSD。關鍵在於如何預防警務人員PTSD的發生。這種心理危機一旦發生不僅危害警察個人健康,還因為警察職業的特殊性增加了有效防禦和控製災害性突發事件的困難。創傷性事件強度過大導致預防無效時,PTSD發生早期是采取幹預措施的最佳時機。
對警察可能出現的PTSD進行預防和早期幹預,能在消除警察個人壓力、保護其健康的同時,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更好地處理災難性突發事件,發揮維護正常社會秩序、保護公民合法權益。因此,研究探討災難性突發事件後警務人員創傷後應激障礙的預防和早期幹預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災難性突發事件導致警察PTSD的預防
職業領域PTSD關鍵在於預防。警務人員災害性突發事件PTSD預防的主要措施:平時重視警務人員群體及個體的心理素質,防患於未然;通過訓練提高警務人員對創傷性應激事件的心理承受力;完善公安係統的心理支持係統,以便在事件發生後及時地提供心理援助。
1.重視招警時心理素質,並建立警務人員個人心理檔案。現代警察職業的選拔高要求其業務素質的同時,更要注重警察職業心理選拔。心理選拔在體檢基本合格的基礎上開始,主要是對與警察職業活動相關心理品質的進行心理學測量與診斷,包括智能因素和非智能因素,且逐漸以非智能因素為重點。心理選拔目的在於杜絕不具備警察職業所需心理素質的人員加入警察隊伍。心理選拔是基礎性工作,並不是一勞永逸的,要在此基礎上建立包括警務人員成長經曆、人格類型與典型特質、心理健康狀況、專業訓練等內容的心理檔案,以便更為科學且具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訓練同時,對警務人員進行全方位的動態的觀察,及時發現出現心理問題者給予幹預。
2.加強警務人員心理衛生知識宣傳教育,警務人員的心理衛生知識相對缺乏,是我國目前影響警務人員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理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目的是指導警務人員科學角色定位及歸因失誤行為,使他們掌握心理衛生知識、心理平衡方法以及挫折疏導的心理途徑、方法,並能在此基礎上自覺地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從而預防或減少災難性突發事件後PTSD發生。
3.正確麵對生活事件,培養警務人員個體的健康人格,人格與生活事件與個體應激反應的形成和程度有關,而人格特征是影響個體認識問題、處理問題的態度和方法的關鍵因素。警務人員作為非職業生活中的普通一員,難以避免地要麵對各種各樣的生活事件,健康的人格有利於警務人員個體正確認識和處理日常生活中的應激事件,而適當強度的生活事件的刺激又能增強其適應能力。警務人員可以通過應對生活應激事件,充分利用人格的可塑性特點,努力克服其中的消極方麵,促進人格更健康發展。
4.提高警務人員對創傷性應激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係統訓練警務人員對應激突發事件的適應性,使他們情緒能夠少被環境的變化所左右,保持心理的適度平衡,從而提高其對突發應激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避免或減少PTSD的發生。如采用情景模擬訓練警務人員對事件的認知、情緒穩定性、意誌力、心理控製等;有計劃安排參與過重大突發事件的警務人員與其他警務人員分享心理體驗,幫助他們減少對突發事件的恐懼感,而應激事件的理智認識,能有效避免或減少PTSD的發生。
5.建立並完善應激的組織、社會心理支持係統,主管部門應將警務人員PTSD的預防和心理救助列入工作重點,配備必要的負責警務人員PTSD防治工作的專業人員,建立並完善相應的組織、社會心理支持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