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針對SARS 危機中大學生存在的擔心、焦慮、恐懼、煩躁等情緒的處理設計的團體谘詢方案“麵對SARS,我心坦然”,已經在大學生中實施,獲得良好的反應。該團體谘詢的目標是:協助成員處理危機下的負麵情緒;恢複和增強成員的自信和勇氣;學習處理危機狀態的方法;提高成員的社會支持能力。
該方案實施需要6~10小時。參加人數10~20人為宜。團體谘詢師1~2人,可根據參加者人數配助手2~3名。事先需要對場地進行安排,準備好團體谘詢過程中需要使用的練習用紙和筆等。具體程序如下:單元名稱、單元活動目標、操作過程、使用技巧。
方案
一、心情釋放
1.相識並承諾小組契約。
2.說出危機中的每個人的感受和經驗,引發共鳴。
3.學習接納自己的情緒。
(1)谘詢師開場白。
(2)對對碰。
(3)非典期間三個最引導式語言:接納情緒,傳遞同感,表達尊重。
二、同舟共濟
1.在支持的氣氛中鼓勵壓力大困難多的成員將內心的情緒適當宣泄,增加安全感。
2.促進成員彼此互助。
(1)SARS 壓力評估表。
(2)非常時期非常生活。
(3)已經做的和打算做的。表達關懷,給予信心,形成互助,團體支持。
三、盡己所能
1.認識自己的限製。
2.區分可控製與不可控製的因素,聚焦在可控製的因素上。
(1)寫出在危機中自己能做與不能做。
(2)現在最想做的一件事:接納自己,增強自信。
四、生命之光
1.接納對死亡的恐懼。
2.坦然麵對生與死。
3.更加珍愛生命。
(1)我的生命線。
(2)我的墓誌銘:接納自己,團體分享。
五、重在行動
(1)樹立戰勝SARS的信心。
(2)集思廣益、同心協力;①分享危機中的成長;②腦力激蕩:怎樣度過非典的日子;③大團圓:說出鼓勵的話;④谘詢師總結:腦力激蕩,激發行動,團體支持。
團體分享過程中,谘詢師要引導成員探討“你是否從SARS危機中學到任何可讓你成長的東西?”“你從團體其他人那裏學到了什麼?”“經曆過SARS 後,在未來你會做些什麼不一樣的事情?”引導成員從危機中學習,從危機中成長。結果參加團體心理谘詢的24名,研究生在團體結束時都主動積極參與抗擊非典的各種誌願者工作,並且在自己的身邊用積極心態影響其他同學。對團體心理的效果,學生給予了很好的評價。有學生建議最好培訓輔導員,讓所有同學都有機會參與團體,互相學習應對危機的態度與方法。
2.心理危機幹預的步驟
(1)實現接觸、保持聯係,並迅速建立一定的關係。幹預者應充分利用各種條件盡快與當事人建立一定的關係,讓當事人確信並非單獨應對,鼓勵當事人開口描述危機發生經過及目前感受,並進行自我及幹預目的介紹,表明尋求幫助的意願,取得當事人的信任。
(2)危機評估,並確保安全迅速確定事件、危機的嚴重程度;當事人對目前危機的應付狀況;是否需要用藥等其他醫學措施,確定需要緊急處理的問題,提供必要的保證和支持,確保當事人的生理、心理安全。
需要評估的有:
①認知狀態。對危機認識的真實性和一致性、範圍、解釋的合理性,是否誇大、持續存在的時間、改變的可能和動機。
②情緒狀態。情緒表現的形式和強度、情緒狀態與環境是否協調一致、情緒表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情緒與危機解決的關係,如否認、逃避等。
③意誌行為。社會功能、社會接觸麵和頻率、能動性水平、自我控製力、危險性行為、確定對自我及他人傷害的危險性。
④應對方法、資源和支持係統。什麼行動和選擇有助於當事人,當事人會采納的行動是什麼,其社會支持資源如何;評價創傷性事件的含義,創傷對當事人生活的影響,當事人在恢複過程中可能麵臨的問題;了解是否以前有過類似的經曆,是如何進行控製的等。在了解了上述情況後,應回顧所有問題,判斷什麼是最重要的,什麼是需要緊急處理的等,為下一步製定幹預計劃做準備。
(3)製定幹預目標。幹預的最高目標是幫助當事人渡過危機,恢複心理健康,並實現促進成長。但在具體製定幹預目標時,應根據當事人的具體情況,製定切合實際的、可操作、可實現的目標。幹預目標應在對當事人全麵評估的基礎上,盡可能地發現資源,尋求解決這一問題的證據和方法,幫助當事人製定一個明確而切實可行的目標,及特別的行動和時間表,並在必要時提供一定的應對策略。
(4)實施幹預。在具體實施幹預之前,需要當事人的積極配合與共同努力;在激發動機的前提下,幫助當事人了解接受創傷性事件及可能麵臨各種困難等。在短期目標達到,新的應付技能發展起來後,可以確定下一個目標,通過不斷地督促和強化積極變化,當事人會在新的應付技能獲得的同時,症狀明顯改善,成功解決危機。
具體實施幹預措施包括:向當事人解釋情感活動是對危機的正常反應;鼓勵當事人討論目前感受,諸如否認、內疚、悲痛、生氣;鼓勵當事人講述過去和現在;幫助當事人理智地麵對現實、接受現實及痛苦;增進當事人對現實世界的了解,分清幻想與事實;提供應對的策略,幫助當事人建立新的支撐點,轉向其他領域,從喪失性情緒問題中走出來;強調當事人對行為和決定的責任心等。
(5)實現目標與隨訪。經過積極有效的幹預,大多數當事人都可以順利地渡過危機,恢複心理健康水平。在實施幹預時要根據不斷了解到的情況、當事人的反應及幹預的進程,對幹預目標進行驗證和必要的調整,並調整幹預策略。在當事人取得一定進步時,要善於及時地總結回顧。在結束之前,還應不斷強化當事人對應對方式、資源利用及適應技能的使用,盡可能使當事人接受、適應變化,熟練地掌握新的技能和利用資源,幫助預測和對未來進行必要的準備,增強對處理將來應激事件的自信心。
3.建立危機反應機製
危機幹預具有預防危機和處理危機的兩大職能。預防危機致力於從根本上防止危機的形成、爆發,是一種超前的管理。早期預測是通過預警係統對預警對象和範圍、預警指標、預警的信息進行分析和研究,及時發現和識別潛在的或現實的危機因素,以便采取防範措施,減少危機發生的突然性和意外性。危機預告是通過評估預警信息,發出危機警報,防患於未然。處理危機是根據預警係統對危機的早期預測結果,作出決策,實施處理計劃,把已經發生和未發生而將要發生的危機的影響,控製在最小範圍。危機心理幹預既強調危機出現和發生之後的及時幹預,又重視預先對危機的應付,危機幹預的偶然和突發性使得處理危機的應急計劃的製定顯得十分重要。在危機的應對中,需要調動各種可資利用的資源,采取各種可能的或可行的措施,限製乃至消除危機行為,從而使現存的危機得以解決,使危機造成的損益最小化。
4.心理危機幹預介入策略
有效的危機幹預將幫助當事人獲得生理上心理上的安全感,得到可能的基本需要的滿足,緩解乃至穩定由危機引發的強烈的恐懼、震驚或悲傷的情緒,恢複心理的平衡狀態,對自己近期的生活有所調整,並學習到應對危機有效的策略與健康的行為,增進心理健康。危機心理谘詢介入常用策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