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警察心理放鬆能力訓練(2 / 3)

(1)以放鬆的姿勢坐或躺,重複前4種訓練,直至臉部、手、臂、胸、肩以及肩以上的肌肉處於放鬆狀態。

(2)將雙手交叉放在頭部的下麵,用頭用力向後壓,會感到手背及頸部的肌肉緊張,而且此種緊張可能會一直向下延伸到背部。保持這種姿勢數秒,會清楚地感受到肌肉傳來的T信號。然後使自己處於放鬆狀態,肌肉鬆弛,手自然地放在枕部,頸部不再有緊張感。數分鍾後,再重複此動作,但要注意力量要比第一次小,集中注意力去感受比較模糊的T信號,再使自己處於放鬆狀態,完全放鬆頸部肌肉。

(3)以基本的訓練姿勢坐或臥,然後輕輕地抬起頭頸,會感到頸前部和兩側逐漸變緊,此種緊張可以逐步蔓延到腹部。保持數秒後,就會產生緊張感,體會到T信號的存在。然後,再使自己處於放鬆狀態,放鬆肌肉,釋放緊張感,使頭部的重量重新置於枕上。

(4)保持正確的姿勢。一個人的下巴應當與身體的中線呈一條直線,注意下巴應與身體呈自然狀態。下巴既不要過於突出(高出身體中線許多),又不要過於後縮(低於身體中線許多)。良好的姿勢對於身體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放鬆,反之,就會增加緊張,提高人們的壓力感。

(5)合理聳肩。在日常工作與生活當中,人們往往不注意地聳肩,這本身也會造成頸部肌肉緊張,一旦發現自己處於聳肩狀態,應當及時進行調整,放鬆自己,使肌肉獲得鬆弛。

(6)左右搖動頭部。可以根據現時的情況,做順時針或逆時針的頭部搖動活動,促進頸部肌肉的血液循環,從而緩解肌肉的緊張與壓力。

6.放鬆背部下方及腹部肌肉背部下方及腹部肌肉與其他部位肌肉是密切相連的,放鬆這一部位,也可以緩解來自其他部位的壓力。

(1)以平靜、放鬆的姿勢坐或臥,重複做前5項訓練,直至這些部位處於放鬆部位上。

(2)用力拱起背部,保持一段時間(由受訓練人員自己掌握保持的時間長短),直至感到背部肌肉緊張,出現T信號。然後,再使自己處於放鬆狀態,將腰部重新放回到原來的位置。再對緊張與放鬆兩種狀態進行比較。

(3)發現最輕微的緊張,可以將背部拱起一點點,直到體會到最輕微的緊張,然後使自己放鬆。

(4)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將雙手放在大腿上。數分鍾後,將身體坐姿加以調整,以又高又直為其特征,約20秒後,注意從背部開始出現緊張,身體其他部位也逐漸會出現緊張感。然後再回歸到自然的坐姿上麵,脊椎重新有了彎曲,身體的重量由臀部負擔,大腿肌肉放鬆,壓力解除。

(5)收腹,檢查腹部肌肉的緊張程度,注意發現T信號,然後再放鬆腹部使肌肉緊張度下降。

7.放鬆腿部和腳部的肌肉腿部和腳部的肌肉也是製造身體壓力的重要部分。在日常生活當中,可以發現一些人腿和腳處於緊張狀態,例如,腳不停地扭動,一隻腳放在大腿上或雙膝交疊等。

(1)舒服地坐在椅子上,雙膝分開約60厘米,將手放在大腿上。

(2)雙腳用力壓地板,微微向前推。注意發現在你手掌下麵大腿前側的肌肉開始變得又緊又硬,保持此種姿勢5分鍾。放鬆自己,使緊張感消失,直到T信號停止。再以較小的壓力放在地板上,重複以上動作,直到意識到最輕微的肌肉緊張,再進行放鬆訓練。

(3)做前6項全部的訓練,讓所有的肌肉處於放鬆狀態。

(4)用一隻腳向後壓地板,可以發現大腿後側的肌肉開始又緊又硬。保持此種姿勢5分鍾,體會T信號,然後讓肌肉放鬆。

(5)腳趾上翹,保持較短時間,然後放鬆,注意從小腿前側來的T信號變化。

(6)將腳板向內伸,感受小腿前側及內側的緊張,再將腳板向外伸,體會一下小腿外側的緊張,將腳趾交疊在一起,注意從腳板及小腿肌肉傳來T信號。然後再放鬆,消除緊張。

8.放鬆喉部肌肉喉部肌肉與肌肉放鬆存在一定的關係,做好喉部肌肉的放鬆是達到全身放鬆的一個重要指標。

(1)取舒適、安靜的坐姿或臥姿,閉上眼睛,用心體會T信號。

(2)用左手指尖按在喉結位置上,以清晰的聲音高聲背誦一首短詩或民謠。背詩時要注意下列變化:嘴唇的移動、舌部的移動、你的指尖按著喉嚨的移動。高聲說話時,很容易體會到這些移動。然後讓這些肌肉鬆弛下來。

(3)小聲緩慢地背詩或民謠,會再次體會到說話肌肉的緊張,設法讓它們放鬆。

(4)重複背誦,用耳語般的聲音,可以發現T信號減弱,但依然存在,設法放鬆這些肌肉。

(5)休息5分鍾。在自己心理緩慢地默誦詩歌,可能會發現唇部、舌部及喉嚨仍有輕微的移動,顯示這些肌肉仍有一定的緊張度,設法讓這些肌肉放鬆。

(6)不用手指,單單用肌肉去感受緊張。

(7)完全放鬆唇、舌和喉嚨的肌肉是不可能的,但是,人們可以通過放鬆這些肌肉,達到使心理平靜的目的。

9.放鬆眼部肌肉

(1)以放鬆、平靜的姿勢坐或臥。

(2)將眼睛閉上數秒鍾。眼球向左移動。此時會感到眼睛左側緊張,因為肌肉正橫向拉扯眼球。保持數秒後,會感覺到T信號的存在,然後再回到正常的位置。1分鍾後,再向右轉動,重新體會T信號。

(3)注意思考問題時的眼部緊張。當閉上眼睛做此練習之前,先仔細閱讀以下文字,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盡可能放鬆要說話的肌肉。現在開始思考下列問題:17、19、29、37、47.閉上眼睛,將這些數字加起來,你得到一個什麼樣的答案?——139、145、149、155.當你尋求答案時,注意眼部肌肉微微收縮,以使你的眼睛從一個數字跳到另一個數字上。

(4)想象一個你所熟悉的情景——一間房或一部汽車等。當你描繪這些情景時,你的眼部肌肉也會隨之運動。當你完全放鬆自己的眼部肌肉時,你會發現很難完成想象中的構圖。

五、想象放鬆訓練

在做想象性放鬆之前,我們需要對來訪者做一個想象力的評估。首先要知道什麼是有效想象,那有效想象需要具備:①能想象出具體的場景,就是有一個明確的時間、地點、環境或明確感受的地方,如我在大海邊,我在高山上,我在草原上等。②來訪者本身是參與其中的,能夠表達出參與其中的最好的感受是我們可以讓他的感官通道(視、聽、觸、嗅、味、運動覺)有自己的感覺,比如他說,我看見小孩在跑來跑去,看到頭頂上的樹葉在眼前飄下來,我用手去抓住樹葉,這些都叫參與其中。③可以隨時按要求開始、結束。④場景是能保持住的,也就是說某一個畫麵有停留的階段,保持在某一個畫麵裏。達到這四點標準並存的叫有效想象。

假如來訪者的想象力不夠,又該如何來訓練他的想象力呢?比如我是谘詢師,旁邊坐著一個來訪者,他說他想不出來什麼。那第一步我會遞給他一支筆(或讓他隨手拿起一個杯子)說:那你看到你現在手裏拿得這支筆了,那看清楚它,盯住這支筆,體會你的手拿著筆的感覺,充分的看著它,好,當你覺得足夠清楚之後,就閉上眼睛去想象你手裏拿著一支筆,想清楚了告訴我。第二步,做眼前的東西,現在在這個房間裏隨便找一個你感興趣的東西(一般我們建議他看一個靜止的畫或放著的一盆綠色植物)。好,盯著它,看清楚,直到看的足夠清楚了,就閉上眼睛,在心裏想象你剛才看到的這幅畫(這盆花)。第三步,讓來訪者去想象他最熟悉的一個場景,比如,想象你的臥室,想象一下你的床(或教室裏的座位等),想象清楚,看清楚。經過以上這三步,絕大多數的人可以通過這樣一個訓練來幫助他喚醒了他的想象。隻有很少的人還不行(約1%~2%)。

建設性場景的指導語是:現在請你想象一個自己最放鬆、最喜歡的,曾經經曆過的場景,可以是高山、大海,也可以是村莊或者是自己的家,隻要是你最喜歡的、最舒適的就好。谘詢師在聽來訪者說的時候,要評估一下是不是有效的場景,可以建立一些多通道的聯係。

想象力放鬆時的步驟是,導入—進入場景—喚醒。

想象性放鬆的指導語:讓自己做舒服的(戴眼鏡的,如果可以請摘掉眼鏡),慢而深地呼吸,慢而深地呼吸……輕輕地閉上眼睛,慢而深地呼吸,慢而深地呼吸……你在大海邊,遠處是群山,海鷗高高低低的飛舞著……

想象性放鬆需要注意:①位置;②來訪者的非言語行為;③注意人稱,是來訪者自己的感覺;④意外情況的處理,假如你忘記他剛才說的場景裏的某些部分了,那可以這樣來說,一切都是你最喜歡的,一切都按照你最舒服的樣子呈現著。

在以上的每個環節裏,谘詢師要相當細致、耐心地了解,仿佛我們就在其中,要注意來訪者一些特別的感受和意境!

六、音樂放鬆訓練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通過特定的音響結構實現思想和感情表現與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聆聽音樂和創造音樂是人類的共同需要,就像語言一樣,是人類生理能力的突出特點。

關於音樂的功能,一般認為有陶冶情操、開發智力、感性解放、促進個性發展等作用。事實上,音樂具有獨特的心理治療功能。在當今社會中,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競爭日趨激烈,超負荷的精神壓力導致了許多心理疾病。研究音樂這一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的心理治療功能,對提高人們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人們的精神生活質量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前美國音樂治療協會主席,Temple大學教授K。Bruscia 在他的《音樂治療定義》一書中對音樂治療做了一個界定:“音樂治療是一個係統的幹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治療師利用音樂體驗的各種形式,以及在治療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作為治療動力的治療關係來幫助被幫助者達到健康的目的。”

1.古代的音樂心理治療

(1)我國古代的音樂心理治療

在漢字中,樂(音樂)與樂(歡樂)為同一個字,充分說明古人對音樂與心理相關性的高度認識。古代醫書《黃帝內經》中,提出五音(宮、商、角、徵、羽)主人體的五髒(心、肝、脾、肺、腎),又通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理論。五音的特點分別為:木聲長而高,水聲沉而低,土聲濁而重,火聲高而尖,金聲響而強,每種聲音都象征著五髒的一定特性。這事實上指出了音樂與身心健康密切相關。

孔子不僅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同時也是一位能彈善唱的音樂家。他高度關注音樂對人心理的影響,主張音樂以“中聲為節”,也就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提倡以盡善盡美的音樂達到“正心”、“修身”的目的。

白居易在《聽彈古淥水》一詩中寫道:“聞君古淥水,使我心和平。欲識慢流意,為聽疏泛聲。西窗竹陰下,竟日有餘清”。一曲《聽彈古淥水》使他心平氣和,整天都有好心情。在《五弦琴》一詩中寫有“十指無定音,顛倒宮商羽。坐客聞此聲,形神若無主”。說明那些坐客的心理、行為,已經隨著音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司馬遷在《史記·樂書》中提出:“音樂者,所以動蕩血脈,通暢精神而和正心。”

我國曆史上以音樂治療心理疾病的記錄很多,典範事例之一是宋代孫道滋以“宮聲數引”使歐陽修的“幽憂之疾”得到治療。歐陽修為此做《送楊置序》向他的朋友楊置推薦用音樂“平心”、“養疾”。我們還可以從中國大量的醫學、文學、曆史文獻中發現許多關於音樂治療及音樂養生的記載。

(2)西方古代的音樂心理治療

古代西方很早就意識到了音樂的醫療價值。古埃及人把音樂稱作“靈魂的醫學”,他們最早的音樂著述實際上就是音樂治療的處方;波斯人用古琵琶來治病;原始人在治病儀式中習慣應用音樂。有這樣的記述:大衛的豎琴曾安撫過所羅門王憂鬱不安的精神,巴赫的戈德堡變奏曲治愈了凱瑟林伯爵的失眠症。

古希臘人將音樂作為人與神之間交流的手段,借以獲得神的恩賜和保護。當他們創造出既精通音樂又會治病的阿波羅神的時候,也就是宣布了音樂與醫學是合夥者,以後人們繼續在音樂與醫學相結合這條道路上不斷前進。

中世紀的歐洲人將音樂視為一種使長期的痛苦和憂鬱得到緩解的精神體驗,人們把伴隨音樂瘋狂地跳舞當成治愈心理疾病的唯一方法。文藝複興時期,許多愛好音樂的醫生把音樂視為一種娛樂和煥發精神的主要方法,認為音樂的價值就在於它能安慰人,使人擺脫煩惱恐懼與胡思亂想。18~19世紀,出現了大量關於音樂的心理效應、生理效應的研究材料,並有許多醫生采用音樂作為輔助治療手段。

2.音樂治療的現代發展

對於音樂在醫療臨床價值的係統研究是從20世紀初開始的,當時西方的一些醫院嚐試利用音樂來緩解患者在外科手術過程中的緊張和焦慮,同時作為麻醉和止痛的輔助手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音樂曾被用來幫助傷兵穩定情緒和恢複肌體生理功能,並取得了令人不可思議的神奇效果,於是戰爭結束後,很多醫院常年聘用音樂家參與醫療工作。

美國的醫學界首先開始普遍關注和研究音樂促進人體康複的新課題。1944年和1946年,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和肯薩斯大學先後開設了音樂治療專門課程,用以訓練專業音樂治療師,這標誌著音樂治療學(Music Therapy)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誕生。

1950年,世界上第一個國家級的音樂治療協會在美國成立,之後從60~70年代,許多國家相繼建立了音樂治療協會和音樂治療的專門機構,許多大學開設了音樂治療專業。現美國有近80多所大學設有音樂治療專業,培養學士、碩士和博士學生,有約4000名國家注冊的音樂治療師在精神病醫院、綜合醫院、老年病醫院、兒童醫院、特殊教育學校和各種心理谘詢所工作。音樂治療在亞洲發展則是近10年的事,1997年後才得到迅猛發展,特別是日本和韓國發展極快,我國台灣地區、香港地區及新加坡也得到了較大發展。至今,世界上已經有200多個音樂治療協會在不同國家和地區成立,他們每兩年召開一次世界音樂治療學術交流大會。

在中國,也有很多精神病院、康複醫院和綜合醫院開設了音樂治療門診。1989年起就成立了中國音樂治療學會,還在不斷發展階段。我國的醫生還在嚐試把音樂與中醫傳統的經絡針灸療法結合起來,探索音樂治療的新理論、新方法。目前,就有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治療研究中心的高天教授、中國音樂學院的張教授、四川的小明藝術治療室等學者在從事和發展國內的音樂治療工作。

3.物理學、生理學及心理學的解釋

(1)物理學視角。從物理上看,音樂是一種有規律的機械波(聲波),是一種存在於時間裏和由物理結構(空氣分子的震動)形成的一種現實存在。音樂含有各種頻率的聲波,人耳可以感知的聲波頻率範圍為20~20000赫茲。具有一定規律和變化頻率的聲振動作用於人體各部位時,胃收縮、腸蠕動、肌肉收縮舒張、心髒跳動、腦電波等隨之產生和諧共振,促使各器官節律趨於協調一致,改善各器官的紊亂狀態,從而解除疾患,促進康複。

(2)生理學視角

音樂是與語言及其他聲音既相似而又大不相同的特殊信息,其要素是曲調、節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節奏活動是人一切活動的基礎,如果單從音樂成分中的節奏和頻率因素來看,無論在音樂中,還是在任何有生命的機體中都有一種張弛動靜的感覺交替,而音樂的節奏模式和曲調體係在很大程度上與人體的特征節律有著奇妙的共通。音樂的節奏可以明顯地影響人的行為節奏和生理節奏,例如呼吸速度、運動速度、心率等。

不同的音樂可以使人的生理產生不同的反應,如心率和脈搏的速度、血壓、皮膚電位反應、肌肉電位和運動反應、內分泌和體內生化物質(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內啡肽、免疫球蛋白)以及腦電波等等。當優美的音樂聲波作用於大腦時,會提高神經和神經體液的調節作用,促進分泌有利健康的激素,如酶和乙酰膽堿等物質,從而改善血液循環,調節內分泌係統,促進唾液分泌,加強新陳代謝等。

音樂可以產生明顯的鎮痛作用。由於大腦皮層上的聽覺中樞與痛覺中樞的位置相鄰,而音樂刺激造成大腦聽覺中樞的興奮可以有效地抑製相鄰的痛覺中樞,從而明顯地減少疼痛。同時音樂還可以導致血液中的內啡肽含量增加,也會有明顯地減少疼痛的作用。

(3)心理學視角

長期以來,在哲學家、生理學家和心理學家中一直存在各種理論流派,他們都試圖解釋音樂治療的身心效應機製。一種理論認為音樂首先影響人的情緒,產生出各種各樣的心境,然後作用於人的生理;另一種認為音樂是通過作用於人的生理從而影響人的心理。事實上,這兩種機製在很大程度上是交互作用的。總的來說,音樂具有喚醒、聯係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它是一種自我表現和情緒釋放的特殊手段。S。K。Langer說:“我們用音樂去改變我們的主觀體驗並恢複人格的穩定性。”

如果說傳統的心理治療認為“認知決定情緒”,那麼音樂心理治療則認為“情緒決定認知”。音樂治療師正是利用音樂對情緒的巨大影響力,通過音樂來改變人的情緒,最終改變人的認知。但是他們並不是簡單地給被治療者播放一些輕鬆美妙的音樂,讓痛苦的情緒得到緩解。相反,音樂治療師會大量使用抑鬱、悲傷、痛苦、憤怒和充滿矛盾情感的音樂來激發被治療者的各種情緒體驗,幫助他盡可能地把消極情緒發泄出來。當消極的情緒發泄到一定程度時,人內心深處的積極力量就會開始抬頭,這時音樂治療師就會開始逐漸地使用積極的音樂,以支持和強化被治療者內心的積極的情緒力量,最終幫助他擺脫痛苦和困境。在音樂的美的感染下,痛苦的情感體驗和生活經曆逐漸地轉化為一種悲劇式的審美體驗,從而得到升華。經過治療的人通常會在性格上變得更加開朗和自信,在人格上更加成熟,在精神上得到新生。

4.音樂治療訓練的層次音樂治療在不同的治療環境和治療條件下,根據不同的治療目標,進行不同深度層次的治療。美國著名音樂治療家Wheeler(1983)將音樂治療的臨床應用分為三個層次。各種音樂治療方法技術可以根據治療需要和方法來歸納到這些不同的層次中。

(1)初級。支持性音樂治療:在各個治療性機構中應用最廣泛,也常用於家庭中。各種治療目標一般說是通過各種治療性的音樂活動來達到的。支持性音樂治療活動是為了提供來訪者參與和體驗治療過程的機會,強化其健康的行為。整個治療的重點集中在對現實生活的體驗和可觀察的行為上。這也正是經過觀察驗證最適合在軍隊普及推廣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