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警察交往的PAC訓練(2 / 2)

同事甲:“請問現在是幾點鍾?”

同事乙:“不知道!你別煩我。”

3.曖昧溝通表麵上可以以別人可以接受的方式表達,但暗地裏卻有他意或動機。如一語雙關或話中有話。如,“讓你來做警察真是走錯門了。看來,你在XX方麵更在行啊!”

二、警察交往PAC理論的分析

人際衝突,從本質上來說,是心理定位不正確,如果過多地以父母式心態出現,會影響人際交往,產生衝突。警察交往障礙的發生,主要是由於其在交往中的心理定位不正確導致的。每個人的過去經驗不同,經曆不同,形成不同的心理定位,決定了你的生活方式、與人交往的態度和方法。有四種形式的心理定勢。

1.我不好,你好在和上級和社會地位較高的人交往時,產生的自卑心理。

2.我不好,你也不好會產生敵意和對抗,不想與人建立人際關係。容易形成退縮、孤僻的性格,會出現極端攻擊性和自殺行為,也會在工作中發生“移情”。

3.我好,你不好人際關係差。警察特權形成的自大心理。由於與犯罪嫌疑人交往所形成的“心理定勢”,產生角色心理固著。據調查有10%人的警察認為警民關係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係”“交往關係不平等,警察是主體”。這是一種不正確的群眾觀念,是“我好,你不好”的心態反映。

4.我好,你好這是一種理想的交往心態。

三、基於PAC理論的警察人際交往訓練

美國采用大學教育的模式對警察進行心理訓練。心理訓練的內容有:自我意識、情緒控製、應急反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心理變態者、受害者、家庭糾紛者技能和終身心理健康訓練。心理訓練在警察教育中占1/3左右的時間。

德國警察心理訓練采用學院集中訓練與日常工作相結合的方式。訓練內容有:心理應急能力、放鬆訓練、人際交往訓練、思維分析訓練、社會工作訓練、解救人質訓練等。

英國國家警察訓練包括:自我意識、人際交往技能、社會關係訓練。即重視認知訓練又重視行為訓練,學生是訓練的中心,訓練時間較長,每次晉級都要進行訓練。

每個國家中都包括人際交往訓練。今天介紹采用人際交往的PAC理論對警察進行訓練。

根據美國PAC理論,美國某航空公司曾攝製影片作為培訓的教材。影片中一女顧客等得不耐煩,破口大罵售票員:“你是在跟男人談情說愛嗎,沒完沒了!”而售票員卻說:“非常抱歉,讓你久等了,我能幫你做點你什麼嗎?”女顧客氣消了,事情也就這樣平息了。女顧客的發言來自孩子C的心理狀態,而以惱火的父母P姿態出現。但售貨員不受對方態度左右,堅持以成人A的態度引導對方作出成人A的反應,從而保證了良好的交談氣氛。如果售貨員也以孩子C或父母P的態度針尖對麥芒地予以還擊,那麼,結局就會更糟。

因此,為了使警察的人際交往能夠順利進行下去,應該注意培養警察時時保持成人A心理狀態,這是相當重要的。

在訓練中,首先使警察能夠區別PAC三種心態,能夠明確地認識自己與別人交往相處處於何種心態,從而能對自我心態作出準確的把握。除了讓警察能夠區別自己的三種心態外,還要讓警察在與人交往相處時,不但注意隨時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到A心態,而且要努力並使對方也調整到A心態。這是訓練的關鍵。

在訓練中,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將雙方的溝通調整到AA形式。群眾的PAC-A,警察保持A。注意的問題有:

一是在人際交往中要多了解自己與他人交往時的自我心理狀態。

二是留意對方的C心態,並且需要了解這個狀態所表現的非理性情感。

三是保護自己的C角色。當對方生氣或攻擊時,保護自己的C角色,使他免於受傷。

四是不要使用負向(懲罰)的P角色,進行溝通。替換用正向的支持性P或A角色進行交往。

五是用P角色解決問題或衝突時,也要傾聽並表達出自己的P及C角色。

六是多與他人進行平行交往。

七是減少交錯或曖昧的交往。

八是對周圍的人多付出正向的撫慰,進而達到“我好,你也好”的理想的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