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理論可分析警察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也可指導人際交往訓練。
一、PAC理論的主要內容
加拿大心理學家柏恩在《人們玩的遊戲》中提出了該理論。認為人的個性由三種心理狀態構成,即父母的心態P、成人的心態A、兒童的心態C。
P心態:命令對方接受信息的心理狀態,即以命令的心態發出信息。P心態以權威和優越感為標誌。P心態涉及的具體信息的事實是正確的,因此當對方以事實接受信息時,P心態是可以的。當信息本身就是命令時,P心態就很自然的了。P心態通常的語氣是“你必須、你應該、你一定……”等。
P心態的特征:心中許多規矩、道德規範與行為的準則,充滿了“如何做”的信息,這些信息來自於生命早期從父母身上學習來的經驗。
P心態的語言都是必須、一定等來自父母的評價性語言。
P心態的身勢言語特點是皺眉、搖頭、叉腰、雙手在胸前交叉等典型父母的姿勢。
正向的P心態:問寒問暖,關心照顧。如同護士、鼓勵你的領導、朋友。
負向的P心態:吹毛求疵、嚴厲苛責。如同一見麵就教訓人的長輩、不斷挑剔下屬的老板、一個經常說你不是的朋友。
A心態:是以商量的方式使對方接受自己觀點的心理狀態,即以理智的心態發出信息。A心態是以客觀理智為標誌。持A心態時,傳遞出信息中的事實部分是正確的,同時又能充分考慮到對方的感受,因此,能使對方在接受正確的事實信息時,也感到心情愉快。持A心態交往的效果較理想。A心態的語氣是“我的看法是、我的意見是、我認為……”等。
A心態的特征:主要是成人的角色。在兒童角色的強烈情感與父母角色的規範性、操作性之間擔負調和功能。成人角色像一部計算機,一個處理中心,讓你明了自己的內外信息。對外,成人必須做決定、解決問題、預測、了解外在世界;對內,成人必須傾聽父母的忠言與兒童的需求及反應。
A心態體現的語言:為什麼、何時何處、我想、我知道、客觀、我覺得。
A心態體現的身勢言語:木然、親切、認真、直率、愚蠢、無聊等。
正向的A心態:理智、就事論事,像計算機一樣冷靜、精確。
負性的A心態:過於理智、冷酷無情等。
C心態:指兒童角色,是一種非理性的心態。它包含你對一個全世界所想要探索、感受與接觸的欲望,同時也是在父母的管教下,對立而產生的不滿、受責罰等負麵情緒的產物,一種“我不好的信念”。
C心態表現在語言上:我希望、我要、我不管、我猜、我長大以後、大一點、好一點等。
C心態表現在身勢上:流眼淚、噘嘴、發脾氣、聲調高、咬指甲、坐立不安等。
正向的C心態:你生活中有歡樂時刻,像孩子般的快樂和雀躍、天真無邪等。
負向的C心態:因孤獨而哭泣、無理取鬧而生氣、幼稚浮淺、衝動哭鬧、頑皮搗蛋、軟弱無助等。
PAC理論認為:人格中的三種心態識是獨立存在、互不幹擾的。人們可以很好地根據交往的需要,恰當地運用各種心態。由於交往中角色的差異,會出現複雜多變的心態。可分為:AA、CC、P-A、A-C、P-PC、PA-A、PA-PC等。
PAC理論認為,兩人溝通時有三種基本類型。
1.平行溝通如果你的自我狀態和預期與對方反應的狀態一致,即對方反應的是你預料中的,這時,兩者的溝通會順暢,關係良好。
如:
科長甲:“小黃,你必須在今天下午5點鍾之前完成這份報告!”
科員乙:“是的,科長。”
同事甲:“這次提級加薪沒我的份兒。”
同事乙:“有。”
同事甲:“請問現在是幾點鍾?”
同事乙:“現在是上午10點。”
2.交錯溝通如果一方對另一方有所祈盼而未得到預期的反應,出乎預料、令人掃興的話,兩者的溝通會受到阻礙和破裂。
如:
科長甲:“小黃,你必須在今天下午5點鍾之前完成這份報告!”
科員乙:“5點鍾都下班了,我怎麼完成啊!”
同事甲:“這次提級加薪沒我的份兒。”
同事乙:“你連現在的工作都沒有做好,還談什麼提級加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