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警察壓力的調適(1 / 3)

麵對壓力,我們要對它進行必要的調控處理,壓力調控處理是指當壓力對我們可能造成傷害時。用一些方法與技巧去應對,以減低壓力帶來的消極影響。為了有效地處理壓力,應該了解麵對壓力時解決問題的過程、策略和具體方法。

一、政府重視,單位支持,社會理解

政府要加大對公安工作的投入、提高警察的待遇、改善裝備、解決後顧之憂。

作為公安局機關更應該不斷改進人文化的管理水平,提供愉快和諧的工作環境。首先,領導作風要民主,工作方法要正確。建立合理公正的績效評價製度,獎優罰劣;其次,對下屬有一個較為詳細的了解,關心體貼下屬。

社會要轉變對警察的負麵刻板印象,對警察的工作提供支持和幫助。特別是社會輿論部門對警察的負麵報道也要客觀,導向要中立。

二、麵對現實,接受現狀,樂觀應對

1.麵對壓力時解決問題的過程

個體從麵臨壓力到解決問題一般要經過三個不同的階段。

第一階段為衝擊階段。發生在壓力來臨之時。如果刺激過強過大,會使人感到眩暈、發懵、麻木、呆板、不知所措,常會出現“類休克狀態”。比如,突然聽到親人過世,大多數人發愣、驚慌,甚至歇斯底裏,隻有少數人能保持鎮定和冷靜。

第二階段為安定階段。此時,當事人在經曆了震驚、衝擊之後,努力想恢複心理上的平衡,設法控製焦慮和情緒紊亂,恢複受到損害的認知功能,運用心理防衛機製或爭取親友的幫助。

第三階段為解決階段。當事人將自己的注意力轉向產生壓力的刺激,冷靜地分析壓力產生的原因,或逃避和遠離產生壓力的情境事件,或提高自己的應對能力,直接麵對壓力去解決問題。梳理問題、積極解決問題:①壓力分析(分析結果、嚴重程度、解決問題的能力);②梳理解決辦法(各種辦法是否可控);③辦法比較、決策(本著趨利避害原則,篩選決策辦法);④解決步驟計劃;⑤實施計劃。

2.應對壓力的策略

一般而言,應對壓力的策略有兩類:處理困擾與減輕不適感。

處理困擾指直接改變壓力來源。其方法為:攻擊(破壞)、逃避(使自己置身於威脅之外)、尋找其他途徑(商討、交涉、妥協)、預防未來壓力(增加個人控製感的壓力)。

減輕不適感不直接解決問題,而是調節自己。其方法為:以身體為主的活動(使用藥物、放鬆等)、以認知為主的活動(分散注意力等)、歪曲現實的潛意識活動。

3.應對壓力的具體方法

無論是直接麵對壓力來源還是調節自我,都有許多方法可以采用。但這些方法有的效果是暫時的,有的效果是長遠的,有的方法有助於成長,也有的方法會造成其他不良影響。

(1)不良的應對方法

①依賴藥物。服用一些鎮靜劑可起到暫時減輕壓力的作用,但不能解決產生壓力的根源。長期服用容易形成對藥物的依賴,失去個人尊嚴,甚至引發其他疾病。

②酗酒、抽煙。酒精是神經係統的刺激物,同時也是一種鎮靜劑。煙草是一種興奮劑,也有一定鎮靜作用。抽煙、喝悶酒雖然能夠暫時起到抑製中樞神經係統的功能,緩解緊張狀態,但經常使用容易導致酒精中毒,香煙帶來的副作用更是危害無窮。其他不良的應對方法還有沉溺於幻想、攻擊自己或他人等。

(2)正確的應對方法。認識壓力的作用及其可能導致的後果,對可能出現的過度壓力有心理準備,並主動學習處理壓力的方法,就可以有效地控製壓力。常用的方法如下:①了解自己的能力,製定切實可行的目標;②勞逸結合,積極休息,培養業餘興趣愛好;③加強體育鍛煉,生活有規律,睡眠充足。

壓力和焦慮需要維生素B、C和鈣、鎂等礦物質。壓力造成的肌肉緊張形成的大量乳酸與鈣反應。缺少鈣就會感覺疲勞、焦躁和不安。

交警高溫消耗維生素和鹽,機動車尾氣的鉛汙染需要攝入優質的蛋白質(鉛損害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合成);噪音影響內分泌對維生素和蛋白代謝有一定的影響,應補充維生素B、C和穀氨酸、賴氨酸,優質蛋白質。

運動是減少壓力和焦慮最簡單的而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人類自然的發泄途徑。運動後身體恢複平衡狀態,覺得精神放鬆,補充了體力。運動可降低血液中腎上腺素的濃度,緩解緊張,並阻斷這些激素對機體的影響。運動可刺激大腦釋放內腓肽,有助於產生放鬆感和心情舒暢。運動可以使機體體力充沛。

④建立和擴展良好社會支持係統,擁有朋友。

⑤積極麵對人生,自信豁達,知足常樂,笑口常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⑥改變不合理觀念,通過有意地改變自己的內部語言來改變不適應狀況。

(3)改變對壓力的錯誤認識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大是普遍現象。但在同一個崗位,有的人能把壓力當成動力,有的人卻倍感煎熬,幾乎要被壓力打垮。後者消極、偏激的處事態度,很容易讓他們陷入絕境。

壓力也分客觀和主觀。有些人看問題喜歡鑽牛角尖,別人認為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在他眼裏卻會無限放大,越想越負麵,甚至到了無路可走的地步。這種自己給自己找的壓力,遠比客觀實際的壓力危害大。一旦思想走極端,就可能導致自殺。

除了有病治病,學會積極麵對人生是保護心身健康的重要手段。當社會變革帶來了很多衝突和矛盾時,人應該努力適應它,而不是否認它。必須堅信,隻要活著,沒什麼事解決不了。即使現在有困難,今後還可能發生轉機。

麵對壓力,多往積極的方麵想,暫時沒法解決的問題先放一放,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目標。做做運動、和朋友聊聊天、外出旅遊散心,都是排遣壓力的好辦法。集體的重視也是必要的。如果工作環境比較壓抑、沉悶,最好多組織一些戶外活動,這對改善職工心情和緩解工作壓力也有幫助。從某種意義上說,壓力大常常是自找的。因此,解鈴還須係鈴人。

壓力謬論1:壓力對每個人都是相同的。壓力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相同的,這個說法是完全不對的。什麼使一個人有壓力,不一定使另一個人有壓力;我們每個人對壓力的反應方式不同。

壓力謬論2:壓力總是沒好處。根據這一觀點,零壓力使我們快樂和健康。錯了。壓力對人類的作用就像小提琴琴弦上的張力,太少則音樂是枯燥和刺耳的;太多則音樂是尖聲的或弦斷。壓力可以是死亡的親吻也可以是生活的香料。問題是如何把握它。正確把握壓力,使我們有動力和快樂;不當地處理壓力,使我們受傷甚至死亡。

壓力謬論3:壓力無處不在,你對它無能為力。並非如此。你可以計劃你的生活,所以壓力並不壓垮你。有效規劃涉及優先次序和簡單的問題先解決,然後解決更複雜的困難。當壓力處理不善,很難規劃優先次序。你所有的問題似乎是平等的,壓力似乎無處不在。

壓力謬論4:最熱門的技術是為減輕壓力,這是最好的。並非如此。沒有普遍有效降低壓力的技術存在。我們都不同,我們的生活完全不同,我們的情況不同,因而我們的反應也是不同的。

壓力謬論5:沒有症狀,沒有壓力。沒有症狀並不意味著沒有壓力。其實,虛假症狀與用藥可能減少你生理和心理上壓力的訊號。

壓力謬論6:隻需要注意壓力的主要症狀。這種謬論假定是“次要”的症狀,例如頭痛或胃酸,可漠視。壓力的輕微症狀是早期警告,說明你的生活已失調,你需要更好地處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