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第一節一共10行,一、三行五言二頓,二、四、七、十行七言三頓,五、六、八、九行二言一頓;韻式是AABACCCDDD。可以看出,第二節的節式與此完全相同,毫無二致。全詩共5節,5節就像“五胞胎”。那第一節就是此詩的基準詩節。
基準詩節的創造給詩人帶來了極大的自由,而一旦它得以成立,他又給自己帶上了一副自製的“鐐銬”。這真是一條奇妙的創作規律,也是一個不難掌握的訣竅。掌握了這個訣竅,隻要詩人需要澆自己的塊壘,不愁找不到好酒啊!寫作參差式的格律體新詩實在算不得什麼難事。
不妨在《中國新詩格律大觀》裏再找一些基準詩節的例子:
時間是一把剪刀,
生命是一段錦綺;
一節一節地剪去,
把一堆破布付之一炬!
center——汪靜之《時間是一把剪刀》,全詩2節
你莫怨我!
這原來不算什麼,
人生是萍水相逢,
讓他萍水樣錯過。
你莫怨我!
center——聞一多《你莫怨我》,全詩5節
拉合爾的什麼最多?
拉合爾的噴泉最多——
噴向湛藍的天空,
落下銀白的花朵。
center——聞捷、袁鷹《噴泉》,全詩4節
值得注意的是,此詩每行三頓,也是整齊式;每行字數呈有規律的變化,故在外觀上又呈參差式。這是兩大樣式的結合,給詩人的創造開辟了廣闊的天地。
她走了,靜悄悄,
留下一個多情的月夜,
留下一間冷酷的黑牢。
center——於沙《想起張誌新之一》
全詩4節,特舉一個3行詩節的例子。
需要指出,這種體式的作品,不但每節相應行的頓數必須一致,字數也應該相等,這樣才能體現建築美。
還有更加複雜的參差式作品,就是一首詩中,可以有兩種甚至更多的基準詩節。例如聞一多著名的《洗衣歌》就是中間6節格式一致,首尾兩節重複。又如黃淮《我的夢》一共6節,一二、三四、五六節各是一種節式,且前4節每節3行,後兩節換成2行,靈動,灑脫,盡變化之能事。
奇數詩節與偶數詩節各各對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如沙鷗的《重逢》就是這樣的一首非常精美的小詩:
是什麼這樣清醇?
邛海秋月、小城春江?
不,是你的淚。
滴在我的額上。
是什麼這樣溫暖?
熊熊爐火、豔豔驕陽?
不,是你的心。
貼在我的心上。
這樣的作品,可以稱之為“N式參差體”。
其實,這樣的對稱方式,朱自清先生早就發現了。他在《新詩雜話·詩的形式》中就曾明確地說:“段的勻稱並不一定要求各節形式相同。盡可甲段與丙段相同,乙段與丁段相同,或甲乙丙段依次與丁戊己段相同。”不知是出自他的設計,還是有詩為憑。
三、複合式
就是同一首詩裏,既有整齊對稱的部分,又有參差對稱的部分,大體相當於鄒絳劃分的第四類(隻是他語焉不詳)。這樣就給新詩格律帶來了更多的靈活性,給體式的創造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可以說,複合式的格律體新詩是整齊式與參差式統一在對稱原則下的有機結合,是更為複雜,難度更高的一種體式,相對於前兩種類型,作品還不是很多,研究者的重視程度尚嫌不足。這是一片尚待進一步開墾的土地,很有希望在這片土地上培育出更多美麗的詩花。為了展示其“芳容”,下麵還是舉幾首詩例:
一個海員說,
他最喜歡的是拔錨所激起的
那一片潔白的浪花……
一個海員說,
最使他喜歡的是拋錨所發生的
那一陣鐵鏈的喧嘩……
一個盼望出發,
一個盼望到達。
right——艾青《盼望》
此詩由兩個對稱詩節和一個整齊詩節組成,為典型的複合式格律體新詩。其韻式為ABC,ABC,CC,一二節也是對稱的。再如:
讀你
不知疲倦地
讀你
回溯時光的河流
覓你人生的軌跡
無非是一片空白
那沒有我的日子
讀你
不無遺憾地
讀你
right——萬龍生《題像冊》
此詩一、四節是參差式,二、三節是整齊式,各各對稱。
通過對以上3種類型的分析,我們就能夠基本了解它的形成軌跡和構成規則了。
第五節 格律體新詩的韻律
韻律就是詩中用韻的規律,理所當然是格律的重要組成部分。押韻在詩裏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中國幾千年的詩歌中,鮮有不押韻的異類,簡直是無韻不成詩。因為語音的變化,有些古詩今天讀起來已經沒有韻感了,容易產生無韻的錯覺,那是缺乏音韻學知識所致。如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