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遼遠的/海的相思
說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假如有人/問你的名字
我不敢說出/我的煩憂
應該注意的是,新詩的這種上下的劃分,並不一定依照上主下謂的語法關係,這四行詩若按半逗率劃開,就連一行也不是主/謂式。還有,可以采用上五下四和上四下五兩種方式。
不過,應該明確,半逗律隻是建行的一條規律,而不是金科玉律,不具普適性。
二是詩行以單音詞收尾還是以雙音詞收尾的問題。何其芳留意到現代語言中雙音詞居多的這一明顯變化,指出了以單音詞收尾的古詩和民歌在反映現代生活時所受到的局限,主張為了與口語一致,應該盡量少用單音詞收尾,以避免整篇節奏的失調。卞之琳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考察發現:一首詩裏,若是雙音詞收尾的詩行占優勢,全詩就是傾訴性的朗誦調;而單音詞收尾的詩行占優勢,就成為歌詠性的吟誦調。這兩種節奏式都具有音樂性,也都不脫離民族風格。詩行收尾方式不僅關係到節奏,而且關係到全篇的總體風格。何、卞二位對此的研究是對於格律體形式理論的重大貢獻。
格律體新詩是合頓為行,又組行成節,然後聯節成篇的。
節與節之間用空行隔開。每節的行數和每首詩的節數都無須統一規定,完全視需要而設。這就是聞一多指明的和近體詩的根本區別之所在,為詩人們的創造力開辟了廣闊的天地。詩節在格律體新詩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組節的樣式和節與節的對應關係就決定了詩的體式。其變化無窮無盡,使格律體新詩能夠隨詩人的意願,根據表達的需要任意創造,體現了它的無限可操作性,亦即其體式的無限可能性。這個問題,留待後文詳論。
第四節 格律體新詩的三大類型
經過90年的實踐與研究、總結,格律體新詩的三大類型已經凸現。不管人們承認與否,這一可見可知可感的詩壇新生事物,已經是客觀的存在,不容輕易抹殺了。
把已有的格律體新詩進行科學的分類,是在新舊世紀之交,對於格律體新詩這一研究主體認識的深化與細化,這一升華與突破,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在具體描述三大類型的“姿容”之前,還是讓我們回顧一下繪製這個“藍圖”的曆程吧。
聞一多把格律分為兩個方麵:屬於視覺的是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屬於聽覺的有格式,音尺,平仄,韻腳,而格式是基礎,是前提。新詩的格式是相體裁衣,是層出不窮的。整齊的字句是調和的音節必然產生出來的現象。比如典型的十字行是兩個三字頓和兩個二字頓組成的,典型的九字行是三個二字頓和一個三字頓組成的。
何其芳繼承了聞氏的這一理論,又有所改造,提出了“均頓”說。這與聞一多的主要區別就在於並不要求每行字數相等,而隻是要求頓數相等,字數允許參差。他認為,這個加上有規律的押韻,就是格律體新詩的必要充分條件。
20世紀50年代後期,由於何其芳理論中談到民歌的局限性,竟遭到一場圍攻。此後新詩格律問題被打入冷宮,視為禁區,人們噤若寒蟬,這一理論當然談不上發展。直到80年代,格律體新詩理論才有了實質性的進展。在已有創作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於格律體新詩自身的類別和體式框架逐步有了明確的認識。可以說,這就開創了自聞一多、何其芳之後,格律體新詩理論發展的第三個階段。
走在最前麵的當數鄒絳先生。他是一位詩人,也是翻譯家。1984年,他編選了《中國現代格律詩選》,重慶出版社於次年8月出版。這是曆史上破天荒第一本這樣的選集。鄒絳的書前長序《淺談現代格律詩及其發展》是格律體新詩理論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獻。此文扼要總結了格律體新詩發展的曆史,梳理了已有的基礎理論,還將這一詩體與中國古代詩歌、外國格律詩,以至自由詩作了縱向和橫向的比較研究。更有創新意義的,則是他的編選體例。他按照當時自己給格律體新詩劃分的類別來編排作品,並在序言中加以說明。而稍後出版的另一本同類選本中,作品仍然按詩人組合。
鄒絳是這樣分類的:其一、每行頓數整齊,字數整齊或不整齊者;其二、頓數個別出“格”者;其三、一節之內,每行頓數並不整齊,但每節完全或基本對稱者;其四、以一、三兩種形式為基礎而有所發展變化者;(以上均要求有規律地押韻)其五、符合上述4類條件的無韻詩。遺憾的是,他沒有為這幾種類型的格律體新詩命名。
對於格律體新詩進行分類,予以命名,而且大同小異、不約而同的是萬龍生、程文和孫則鳴。萬龍生在上引《回顧、現狀與展望》中,就把每行頓數相等的稱為“整齊式”,把節與節對稱、相應行頓數相等的稱為“對稱式”,而以上述兩種基本形式為基礎,綜合組織節奏式、段式、韻式而形成的各種變化無窮的體式稱為“變體”。1997年,他在《現代格律詩的無限可操作性》(見《詩路之思》)中,把後者改稱“綜合式”,並提出可以培育若幹種“固定體式”(留待第六節詳論)。後來,他在編選《萬龍生現代格律詩選》(作家出版社,1999年出版)時,就完全按照這樣的體例編排,成為一個先例。程文幾十年從事格律體新詩研究,與程雪峰著有《漢語新詩格律學》(香港雅園出版公司,2000年出版),對牽涉到的各個方麵問題都有全麵的論述。他把上述前兩大類分別叫做“整齊式”和“參差式”。在隨後由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新格律詩大觀》中,他也是把入選作品按照這樣的分類排列的。而孫則鳴是一位活躍於網絡的格律體新詩研究者,2005年12月才把自己經過多次打磨的長篇論文《漢語新詩格律概論》載入《新世紀格律體新詩選》。他分別把上述3種體式稱為“整齊對稱式”、“參差對稱式”和“綜合對稱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