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陝西網絡文學進入發展壯大期。
四
對於什麼是網絡文學,學界有爭論,筆者認為,首發在網絡上的作品,第一次與讀者見麵是網絡形式,才是真正的網絡文學。
以此為標準,陝西的在網絡上成名的作家,有下麵一些:
李尋歡,原名路金波。1975年10月生於河南,18歲入西北大學讀經濟,現為上海榕樹下文化信息谘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在西安上大學期間開始發表作品,被稱為中國網絡文學的4隻“黑馬”之一。已出版《迷失在網絡中的愛情》、《邊緣遊戲》及2002年的告別作《粉墨謝場》等。
李傻傻,原名蒲荔子,1981年生,湖南隆回人。2000年考入西北大學中文係,現供職於南方日報社。在西安讀書期間沉迷網壇,國內新浪、網易、天涯三大網站幾乎同時推出過他的作品專題,曾被稱為“少年沈從文”。他的長篇小說《紅X》,首印數20萬冊;散文集《被當成鬼的人》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印數也超過了10萬冊。
譚易,原名淡曉毅,1969年生人,陝西省丹鳳縣人。母親喜愛文學戲曲,是賈平凹的小學語文老師。譚易自幼喜歡文學藝術,癡迷寫作。2004年在網絡上連載長篇小說《紅紙傘》,成為當年華語網絡文學論壇中最受網友青睞和追捧的作品,後被知識出版社出版插圖本,首印10萬冊。第二部長篇《龍鳳駒》在網絡上推出後,很快就點擊超過百萬,被雲南普洱集團高價收購,改編為電視連續劇。
柳如煙,原名傅雨晴,現在西安曲江開發區文化旅遊公司工作。她的古典題材長篇小說《宮鬥·青薔天》先在網絡上連載,其清麗的詞語,奇妙的後宮鬥爭描寫,不同性格的人物刻劃,引起讀書界的重視,2008年1月,被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列入“女性新言情浪漫蝴蝶季”叢書出版。另一本青年題材的小說《青春成灰》,也於2008年11月問世。
……
當然,還有很多作家的作品,先在報刊上發表或者出版,然後放在網絡上,這隻能叫電子版或電子圖書。
不過,目前的情況已發生變化,不少作家學者都開有博客,文章寫出來後首先貼在自己的博客專欄中,然後才發表出版,這種情況就不好嚴格界分了。
傳統文學與網絡文學,最終會形成一體,就是說,網絡文學這個名詞,將來可能便消失了。但現階段,還需要用它來做一種新舊形式交替的言說。
五
我們應該看到,陝西網絡文學與政治和經濟都比較發達的地區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首先,官方還不善於利用網絡這個傳播迅速、深入民間的工具來進行宣傳,擴大影響,提高信譽度,促進創作。現存的網站中管理人員少,技術支持也較弱,因此頁麵單調,互動交流能力不夠,缺乏豐富活潑的組織形式和社會影響力。
其次,社會經濟力量參與和注入網站經營的太少。像“天涯社區”中的“舞文弄墨”、“散文天下”、“閑閑書話”等文學版塊之所以長盛不衰,應者眾多,好作品層出不窮,關鍵是後邊有個“天涯科技公司”的有力讚助。像“新浪”、“搜狐”等網站的博客專欄設計的精致多樣,很吸引作者加盟和讀者點擊,也是有經濟集團捆綁運行。過去,“中國西部文化網”由西安睿晨文化公司主辦,曾經一度很紅火,但後繼無力,令人遺憾。
還有,與傳統文學作家相比,陝西的網絡文學缺乏“大手筆”、“大作品”,這些,我們隻能托望於未來了。
網絡文學是年輕的。年輕就是希望。
2010年5月8日於吉祥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