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陝西網絡文學進程研究(1 / 3)

用屏幕與鍵盤代替紙和筆,是一場書寫方式的革命;在網絡上閱讀文章乃至書籍,是一場閱讀方式的革命。

不可否認,這場革命,首先來自於歐美等高科技進步和互聯網發達的地區,然後迅速普及到全球。這是文字工作者的福音,也是廣大文學愛好者的福音。

據文獻資料記載,世界網絡文學,萌芽20世紀的70年代,形成於80年代,在90年代進入中國。1994年,我國正式向公眾開放互聯網,在中國大陸產生廣泛影響的第一部網絡小說,是台灣成功大學博士研究生蔡智恒1997年創作的《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接著,國內的網絡文學風起雲湧,出現了寧財神、李尋歡、安妮寶貝、慕容雪村等網壇“黑馬”,也出現了“榕樹下”、“紅袖添香”、“起點中文網”等大型文學網站。一些網絡文學作品如《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昆明、夜色溫柔》《和空姐同居的日子》《緣分的天空》等深受讀者喜愛,每一部的點擊量都超過千萬次,印成紙質文本後,同樣發行量很大。

陝西地處西北邊遠,互聯網的利用方麵稍稍滯後於沿海地區,但西安卻是高校林立、知識分子簇集的城市,於是產生了不少領風氣之先的網絡寫手,像李尋歡、李傻傻等,他們開始在網壇上馳騁的時候,還是西北大學的學生。

整體的緩遲和個體的激進,是陝西這塊土地上特有的文化現象。那種大麵積的緩遲,是受經濟條件所製約,而那種精英的激進,則來自於優秀的傳統文化的潤澤的襲繼發揚。

在龐大的曆史悠久的陝西文學陣營中,網絡文學是一個後到的幼子,但它應合著時代的步伐,帶著科技社會的晨露,走向耳目一新。

陝西網絡文學的萌芽,應該在1999年12月,當時,西安交通大學的幾個研究生,策劃創辦一個以文化旅遊為主要內容的網站。經過大半年的醞釀,籌建,聯係投資,終於在2000年8月27日,推出“中華行知網”。網站雖然名字很大,並把“暢行天下,廣知物理”做為口號,但起步時還是以陝西的資源為基礎,最強盛的原創欄目也是旅行文學。他們編發了很多介紹陝南、陝北的散文作品,連續推出了“長鏡吟天涯”等多個陝西作家的專輯。由於技術精湛,設計時尚,圖文並茂,內容豐富,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那種彩色畫麵,翻閱形式以及靈活的編排手法,迥異於過去的報紙雜誌,剌激了作家們的眼球,給文學界帶來全新的感受,一時,在讀者中傳為美談。

接著,由西安睿辰文化公司創辦的“中國西部文化網”也上線麵世,其中的文學頻道內容更廣泛,製作了陝西乃至西部地區幾十位知名作家的專輯,以及地域性的專題,再加上論壇上注冊網民自己發出的作品,呈現出強大的閱讀空間和資料庫。

西安市郵政公司主辦的“古城熱線”,是陝西空間最闊、內容最多的綜合性大型網站,它的論壇中,有很多板塊都發表原創文學作品,比如“文學芳草”、“關中書院”、“遊山玩水”、“老頑童”等,網友們還經常組織交流活動,其中有些寫手水平不低。每個板塊常聯係的網友都在百位以上,這是一支龐大的民間創作隊伍。

2006年10月17日,由西北大學現代學院中國散文研究所主辦的“中國散文網”正式開通,上網運行。這種專業文學網站的出現,標誌著陝西的網絡文學進入了成長期。

“中國散文網”是當時漢語世界最大的散文類門戶網站,立足陝西,麵向全球,開設有“散文快訊”、“專題”、“散文檔案”、“美文欣賞”、“學術報告廳”、“散文博客”、“散文書吧”、“紫香槐網刊”等10多個欄目。由於內容豐富,講求品位,很快就達到平均每月30萬次的點擊量。從後台自動統計中可以看到,讀者來自全國所有的省份,還有美國、加拿大、韓國等不少海外的散文愛好者。

同時,由中國散文所召開的“全國首屆網絡散文研討會”也在西安舉行,來自北京、陝西等地的林非、王宗仁、賈平凹、高建群、王兆勝等數十位作家、學者、教授參加了研討會。林非說:“中國散文網的開通是全國散文領域裏的一件大事。它一定會通過與廣大散文愛好者互動與交流中充分展示當前散文創作和理論的麵貌,推動21世紀整個散文理論的向前邁進。”王宗仁說:“中國散文網的開通,對於廣大散文作家的發現,以及他們的好作品的問世,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賈平凹說:“今天開這個會,辦這個網站,我覺得意義重大。我自己不會上網,但大家都來和我談上網,我也就等於上網了。五十年代,當個作家,寫一本書,就了不起了。現在誰都可以寫文章,誰都可以在網上發表作品,誰都可以出書。這對於出版,對於文學的發展,確實是一個大好時期。”青年作家春春說:“網絡是一個快速發展的星域,原本是朦朧天相,現在變得越來越近,近在咫尺,卻又無形無邊,鼠標和鍵盤就是觸摸它的方式。每個接觸網絡的人都是孤獨著的人,又同時是獲得交流、神遊和欣喜的人,這道門又是自己掌控著開關,會獲得自由。網絡寫作發掘了人的真性情,去掉名利,讓自己快樂。”網絡文學作家冰水一度說:“網絡。在年長的老師們那裏還是和我們年輕人有著很大的差別的理解。很多人認為網絡寫手,除了在網上寫些懶散的、表現個人欲望的、強烈傾訴的、或是無病呻吟的、章法煩亂的外,根本就不懂怎樣寫作。我想這是一個絕對的錯誤。他們並不是不會寫好文章,而是他們不願意去偽裝,哪怕片刻的偽裝他們都覺得虛偽。他們寧願那麼傾訴著、呻吟著、懶散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