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川渝散文考察行(1 / 3)

2005年10月25日

下午乘飛機到山城重慶,應邀參加“重慶女作家散文研討會”。

邢秀玲大姐與她女兒黃玲開車來江北機場迎接。邢大姐是青海人,在高原上工作了幾十年,寫了不少好散文,出版了《情係高原》散文集。她1991年隨先生調到重慶,在報社上班。她為人熱誠、正直、受到朋友們的尊敬和好評。在她的牽頭下,重慶市成立了散文學會,又組織了女作家沙龍。現在她雖然已退休,但比上班還忙、還操心。這次研討會,就是她一手操辦組織的。

住宿雨林賓館,晚上“新女報”副總編吳景婭請客,在觀音岩“劉一刀”吃火鍋。來賓有“重慶商報”的劉建春、“重慶晚報”的朱一平、“商界時尚”的雨馨、“女性人才”的蘭碧春等。大家暢談文壇,氣氛很好。得吳景婭的贈書《鏡中》《與誰共赴結局》,蘭碧春的贈書《邊走邊唱》。

晚上去朝天門碼頭,建築太多,視線不好。記得20年前第一次來重慶,站在江邊長長的高高的石台階之頂,放眼望去,大江奔流,心頭浩然之氣頓生,立即想學偉人吟誦一首什麼。如今,廣場上雖有個金碧輝煌的大燈船景觀,近在咫尺,可心裏距離很遠。

2005年10月26日

上午乘車去南山清泉鎮南天閣,重慶女作家散文研討會在這兒舉行。市作協黨組書記王青山,《重慶文學》主編陸大獻、副主編萬龍生、黃興邦等到會指導。與會女作家有邢秀玲、吳景婭、藍碧春、越兒、雨馨、李融、羅焱、胡曉莉、李兆蘭、周淑紅、程華等10多人。她們中間有藍色的精靈,紫色的蝴蝶,紅色玫瑰,白衣天使之稱。大家發言湧躍,我在會上談了西部散文的藝術特點、作家結構、創作現狀、對重慶散文的印象等,當然也介紹了《美文》雜誌和中國散文研究所的情況。

午飯後參觀小鎮風景,這兒的泉水雞、桂花酒很有名。下午3時,大家乘車返回市區。

晚上李鋼來賓館看望,帶來他的著作《李鋼漫畫筆記》,有文有圖,好玩。

自從1997年他來西安參加《美文》創刊五周年座談會之後,又是八年沒見了。現在他滿頭白發,但神采依舊。李鋼很健談,我們聊了兩個多小時的散文創作。李鋼認為現在散文進入了一個深度的浮躁期,文學被商業衝擊,要5年以後才能走出來,重新認識文學的價值。對於散文寫作的標準,他覺得首先是語言好,其二是不能有套,其三是表達要自然。對於散文閱讀,他推崇明清筆記《夜航船》《幽夢影》,汪曾祺的作品,餘光中後期文章。

李鋼現在是重慶文化界的名人,因此社會活動多,什麼評審組、專家組都拉他。連房地產分司,飯館酒店也請他寫短文,他也不清高拒絕,但要價很高,千字萬元。他從小在父親的嚴督下練書法,還是用左手寫,如今一字千元,重慶街頭不少版匾題字出自他的左手。

2005年10月27日

上午去磁器口古鎮玩,記下了茶館的一副對聯:“死謁千年偈不如喝茶去,八盞愛至味一壺得清趣。”

下午《重慶文學》在鐵山坪森林公園滴水山莊召開選題組稿會,邀我參加。認識黃濟人、孫善齊、趙曉玲、萬啟福等人。聽他們說重慶有火鍋文化、長江文化、碼頭文化、巴文化、巫文化、抗戰文化,還有三峽現象、美女現象等,真是題材豐富。遭遇車禍去世的援藏女作家龔巧明生前說,她每年要來一次重慶,認為這地方一是有個性,二是有立體感。也對,重慶有山有水,全國最富立體感的省會城市恐怕隻有這地兒了。

晚飯的主菜是“眼鏡蛇燉仔雞”,這也是重慶文化吧。飯後乘黃濟人主席的小車回賓館。

晚上雨馨開車過來,去江北“在水一方”她的書房喝茶。風景很好,站在5樓的陽台上可以看到近處的“寶聖湖”。她學中文,呂進的研究生,有車有房,算是成功女性了。但她認為文學是血液中的東西,是一種靈魂的歸宿,寫作可以讓人寧靜下來,沒有寫作人會空虛。房子車子是身外之物,說不定突然消失,可文學不會。名利、感情都是漂浮物,文學則永遠不會背叛你。

雨馨送我一本詩集,在《水中的瓷》一書的扉頁上寫了:“觀湖、聽雨、晨起看白鷺……詩如雨。”這種人生狀態,讓人羨慕。

11時返回賓館休息。重慶人對文學的熱情,讓人心懷衝動。

2005年10月28日

早9時乘上去成都的“沃爾沃”大巴車,一個人無聊,用耳機聽MP3中的“衝動的懲罰”,感受一種旅人的情懷。刀郎從四川流浪到新疆,他對行旅體會很深。那種沙啞的吟唱,把蒼涼感灌入人心。

途經內江市簡陽縣,想起20多年前在鐵道邊一個鄉政府采訪周克芹的情形。那時他的長篇小說《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剛發表,還在一間簡陋的辦公室裏上班。隨後不久調入省作協主持工作,可沒幾年就去世了。人啊,真是禍福難料。

下午3時到成都,住一個部隊招待所。晚上劉馨憶請客,去吃“三隻耳”魚火鍋(名字很奇怪)。飯後散步到玉林西路沙子塘,在詩人翟永明辦得“白夜酒巴”喝茶。這個酒巴麵積不大,但裝修的高雅,吊頂像起伏的音符,牆壁上掛著很多藝術家的照片,一個大書架上排滿書籍、畫冊,可以隨手取閱。7張桌子,20多個座位,顧客了了,聽說每到周末有聚會,人就多了。坐到9時多,未見主人翟永明駕到,就回招待所休息。

2005年10月29日

來的真巧,眉山市有個文學座談會,劉馨憶給主辦者打個電話,邀請我一同去參加。

我們在新南門乘上中巴車,一個小時後,就到了眉山市蘇軾飯店。東坡區文聯在這兒召開《百坡》雜誌座談會,來了50多位文學界人士。看見一位熟人,是四川省作協《當代文壇》副主編夏述貴,他又介紹我認識了其夫人、《四川文學》副主編高虹。《百坡》雖是眉山的一個內部文學刊物,但檔次不低,每期都有一位名家新作打頭陣,像張承誌、張煒等。

午飯後,由劉小川陪同,去參觀“三蘇祠”,麵積不大,卻幽靜雅致。前邊是蘇軾父子的介紹,後院荷塘綠瑩,回廊曲折,是電視劇《紅樓夢》的取景地。遊罷園林,坐在竹林下喝茶,聽劉小川擺龍門陣。他在“眉山日報”工作,喜歡海德格爾的哲學,並且讀解尤深。他已出版了長篇小說《色醉》,還在“上海小說”上發表關於蘇東坡的長篇紀實。他認為現在是文化黑暗時期,商品化俗文化淹沒一切,還把速成文化加給孩子們,就像肥料加多了一樣,會耽誤一下代的。聽了這些言論我吃一驚,沒想到眉山還有這樣的銳者,真是東坡之遺風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