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川渝散文考察行(2 / 3)

晚飯由眉山市發改委主任周仲明(作家周聞道)做東,當地的散文作者沈榮均、周全生做陪。飯後聞道送了他的新書《點擊心靈》,還邀我參加下月4號他們組織的“新散文批判”座談會。

晚上乘夏述貴駕駛的小車回成都,路上談到旅行,原來他們夫妻倆也是高級“驢友”,述貴要在幾年內走遍四川的古鎮。

到招待所才9時許,今天是周未,就散步到“白夜酒巴”,遇翟永明正會見別地客人。待她稍有空閑時,就邀她一起聊聊。她高高的個子,方臉大眼晴,笑起來很純真,言語表達不是非常流暢,感覺有點外國遺傳。翟永明認為好散文的標準的是:真實的表達感情,獨到的觀察視角,有自己的發現,能打動人。她喜歡讀古代的賦,外國的蘭姆,現代的張愛玲、林徽英。目前的生活狀態是一邊經營酒巴,一邊寫作,最近在寫關於女性藝術(主要是美術)的散文。她自己會開車,曾跑了國外的20個州,近年常駕車去阿壩、甘孜藏區玩。

分別時,翟永明簽名送了我一本散文新作《正如你所看到的》。

2005年10月30日

上午去玉林西街拍照,這兒是成都市的酒巴休閑一條街,有“小酒館”、“老酒巴”、“老樹咖啡”、“格林威治”、“聖彼得堡”、“芭提亞”、“香榭麗舍”、“櫻花”等店名,所謂的“萬裏歐亞行,百米風情街”。

中午去川大花園拜訪曾紹義先生,他家的客廳很大,書櫃上粘著剛寫好的書法條幅。曾教授這些年從事著一項巨大工程,就是主編《中國散文百家譚》,全書分上下卷,共6冊,200萬字,是一套中國當代散文創作的資料庫。他從1984年開始做起,至今20年了,因資金所限,下卷3冊還未出版,但他想各種辦法要繼續完成。聽他介紹說上海有個小夥子叫許波,除了上班就是淘書,收藏全國各種散文集,要編“中國散文著述提要”一書。許是水電學校畢業,每月工資才1600元,自己身體也不太好,可為了散文不惜全力。曾教授和許波的精神,實在讓散文人敬佩。

下午去紅星路省作協家屬院見冉雲飛,然後一同到對麵的大慈寺西蜀禪院內老茶館喝茶。這叫喝壩壩茶,露天平地上,幾十張桌子擺在院內,數百人坐在一起吞煙噴霧、品茶聊天,圖的就是個熱鬧氣氛。冉雲飛屬於奇貌奇才類型,他是江南土家人,個子不高,眼神也不好,但學識淵博,才華橫溢,滿身書齋氣。他是作協幹部,還為川大的研究生教版本學。他覺得現在的散文空的假的多,缺乏有衝擊力的作品。對於四川的散文,他最推崇流沙河與鍾鳴。現在有人喜歡製造新名詞,其實散文沒有新與舊的區分,隻有好與差的區別。他一直在寫《中國告秘史》和《百年中國語文變遷》,一看就是冷門和奇書。他認為真正的學問都是有趣的,鮮活的,隻有雜家才能把文章寫好。蘇東坡是雜家,詩書畫通吃,對各種文體都進行嚐試。身體好,是營養全麵;文章好,也要學識全麵。他帶來了《冉雲飛詩歌選》,簽名送給我。

晚上8時半,到“白夜酒巴”見潔塵。她是高產作家,原先在一家報社上班,後來辭職回家專事寫作。她在“天涯社區”中的博客點擊量非常高,她說這相當於自己辦了一份報紙,發行量不錯。她每年要寫三本書,其中《華麗轉身》影響很大,是國內電影隨筆的始作俑者。她把電影做為支撐點,來寫自己對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理解。她把《私人版本》和《提筆就老》二書簽名送給我。

談了半個小時,由何小竹掌鏡,為我與潔塵、翟永明照了幾張像。然後他們有事,是南方周未的《人物周刊》來拍照,做成都的專題,潔塵、永明、小竹、柏樺、華秋、木嘎等10多青年文化人就聚集在“白夜酒巴”了。

2005年10月31日

因了我的到來,四川作協副主席、巴金文學院的院長徐康先生就臨時召集了一些散文作家,上午到作協會議室座談。

四川散文學會編書、編刊物,組織筆會,搞得轟轟烈烈,這與會長盧子貴先生的威信有關係。他說:“散文要有包容性、多樣性。作協是正規軍,組織集團作戰;我們散文學會則是遊擊隊,更深入民間。但我們每月都有一次活動,自己找錢找讚助。我們的會員文人相親,難能可貴。”高虹說:“現在的學者散文吊書袋,新散文瑣碎,詩人知識不全。我對什麼什麼散文宣言,一律潑冷水。”冉雲飛說:“好散文要語言功夫好,知識儲備量大。李密的‘陳情表’是美文,李頡人的批評文章也是美文。諸葛亮的‘出師表’,是很好的先進性學習材料。流沙河的文章短,可信息量大,幾百字要寫幾天。鍾鳴的散文是文體革命,他讀怪書、讀西書,很快就據為己有。慕容雪村有篇‘作愛的經濟學分析’,縱橫上下趣味橫生。”潔塵說:“散文的好壞歸在文本上,不要加標簽。不少散文期刊都有一股‘腔’,讓人沒有閱讀的欲望。純散文容易陳腐,報紙上的東西則鮮活,有生命力和熱情。”馬平說:“小說是說假話多,本來散文要說真話,現在也開始說假話了。散文是精神的,是聰明人的事,散文作家應該對什麼都感興趣。”何映森說:“要探討怎樣寫好散文,不要探討定義。”陳霽說:“散文要寫出詩意、味道,要開闊一些。”馮小娟說:“散文要走向基層,關心苦難。”曹蓉說:“寫散文重在感覺”劉馨憶說:“怎麼寫好散文,自己越來越困惑了。”

座談到12時,大家一起吃飯。得到徐康的贈書《微雨中的蟬聲》《推窗看雲》,盧子貴的贈書《雲中小劄》,伍鬆喬的贈書《姓甚名誰》《隨遇而樂》,王敦賢的贈書《何處是故鄉》,何映森的贈書《小路悠悠》《放飛感懷》,曹蓉的贈書《月亮的鞭子》《我是中國人——雪源大師傳奇》,陳霽的贈書《詩意行走》,馮小涓的贈書《倔強之眼》《在想像中完成》等,沉甸甸一大包,收獲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