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美文》創刊日誌(3 / 3)

讀老作家文章如進寺遇長老,想近前又不敢近前;不敢進前,怕他早看穿了我的腸腸兜兜,不近前又不知那是一雙什麼佛眼,如何看我幾多忙人?

讀《五十心境》,說盡了不惑,到底還惑。想起一友人遊杭州歸來,極力誇讚某一公園門口的對聯怎麼怎麼地好,問對聯內容,說:上聯是口口口口口口口,下聯是口口口口口口春,隻記得最後一個字。

王中朝淡,《霧村》懶,一個是老僧吃茶,吃茶是禪,一個是黑中求白,乖人說憨。周濤善冰山崩塌,與之可論天下英雄,何立偉獨坐聽香,你隻能意會他卻能言傳。同是女人寫女事,《我與董小宛》人為狐變,《小黑》狐為人變,《我開餐館》華而不實,卻有獨立之之姿。

創刊號中,我編得稿子將近一半,亦得到了賈主編的口頭表揚。

1992年8月21日

印刷廠送來創刊號清樣,大家分頭看起來,完了再交換看一遍,力求減少錯誤。有時文章好,但讀著讀著出現一個錯別字,就像吃到蒼蠅一樣敗胃口。

收到張中行老先生來信,談稿子事。

1992年8月30日

印刷廠上午送來封麵色樣,看後有一個感覺,太像《美術》雜誌,追求了色調藝術,輕視了文學性質,缺少新鮮、靈動的因素和散文的韻味。看來單純追求厚重大氣是不行的,需要一個高層次的綜合表達,弄得不好容易走向陳舊式的傳統。

對這個封麵,大平也不滿意,叢敏不表態,隻得送交賈主編決策。最近,平凹住在耀縣桃曲坡水庫寫作長篇小說《廢都》,盡管不願人去打擾,但創刊也是個大事情,得要主編拍板定案。

1992年9月15日

創刊號終於出籠,印刷廠送來嶄新的散發著油墨香氣的雜誌。

美術設計按照賈主編的意見,對封麵做了修改加工。賈主編又在“散文月刊”前邊,加了一個“大”字,變成“大散文月刊·美文”。加的這一個字,是大手筆的隨意而為,但成為經典。

美文的提倡,源於五四時期的周作人等小品文作家,給人的印象是追求純粹的藝術性,容易陷入狹窄的小圈子。現在我們的刊物加上“大散文”幾個字,就構成了新的十字座標,既要有廣闊的題材選擇和宏偉博大的氣度,還要有精致的藝術價值。

《美文》的辦刊方向和選稿標準,就這樣被賈主編確定下來。

1992年9月17日

大家一起動手,籌備創刊座談會,送請柬,打電話,找會場。我與誌清中午去蓮湖公園裏吃飯,發現湖邊有個“承天閣”酒樓不錯,優雅安靜,風景宜人,離單位又近,回來就給叢敏和大平介紹了,他們也去一看,決定創刊座談會放在這兒舉行。

1992年9月23日

今天應該稱為“美文節”,創刊號首發式在蓮湖公園裏舉行。

才7點多,平凹就來到編輯部,在我辦公室裏拿了個牛皮紙信封,又找了個鋼筆,爬在桌子上寫起講話稿來。叢敏走進來問:你看今天的日子利不利,要不要放炮?平凹一查日曆,今日是“秋分”,下一個節令是“寒露”,就說:放一掛炮,驅驅寒氣。於是立即派小馬到商場買了一串兩千響的長鞭炮回來。

10時整,會議開始,鞭炮炸響,有140餘位來自文學藝術界、企業界、政府機關的代表參加,西安市市長崔林濤做了精采的講話,大意是創刊重要,支持辦好《美文》。賈平凹代表雜誌社致辭,李若冰、王愚、肖雲儒、榮海、王鵬等人紛紛發言祝賀。

中午飯後,移師文聯三樓會議室,繼續召開文學性的專業座談會。

1992年10月4日

上午開會,編輯人員分成兩個組,輪換集稿發刊。我負責第一組,與劉亞麗編創刊3號,楊小敏與安黎編創刊4號。

《美文》1992年9月至12月,要出版4期,沒有按常規叫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期,而是叫創刊號、創刊2號、創刊3號、創刊4號。這種編排係列稱呼,在期刊史上也是創新之舉。以前的雜誌,一般隻有一個創刊號,哪有連續4期都創刊呢。而我們的做法,其實是不斷重複強調了創刊的重要性。

1992年10月7日

編輯部開會定崗位定聘任,傳達評定職稱的文件。

校對創刊2號清樣,初審3號稿子。

1992年10月19日

創刊2號中有一篇文章《沉默的遠山》,中間寫到中越戰爭,我覺得有幾句話說法不妥,大家開會討論,平凹看了也說:還是不要惹軍隊。於是決定刪掉那段話,另印一頁貼上。

1992年10月27日

又開了一天會,上午是創刊3號的編前會,討論確定本期內容。下午是編後會,檢查1號、2號存在的問題。

發稿開編前會,出刊開編後會,這是《美文》編輯部的製度,意在總結經驗,集思廣益,群策群力。一個單位的辦公作風很重要,它體現了群體的向心力和精神麵貌。任何時候,一言堂總會存在一定的偏差,一雙眼睛哪有十雙眼睛看得寬廣呢?一個人挑重擔,可能會壓得爬不起來,十個人來分挑這副擔子,就輕鬆多了。所謂領導藝術,其實是關於人的大藝術。

1992年10月29日

昨天乘火車到武漢,市文聯派車接到東湖邊的精致小樓裏住下,聽說是原來陶鑄一家的寓所呢。要不是改革開放,我等文人那有這般資格。

上午,“當代散文研討會”開幕。老詩人曾卓先發言,鶴發硬骨,其言諍諍而富感染力,讓人在起敬中看到文學和文人的神聖氣質。接著是青年散文家老愚發言,頗富新潮精神和見解。一個傳統精華,一個新知典範,把會議的氣氛煽濃。我也放談一次,講對散文的見解,宣傳“美文”與“大散文”的交叉融合。

下午繼續發言。參加此次會議的作家還有塗懷章、池莉、方方、劉富道、李建鋼、田野、王維洲、董宏猷、周翼南、葦岸、元元、袁毅等幾十位老中青。

會議由武漢市文聯主辦,東湖風景區讚助。會後要求每人寫一篇文章,將結集出版一本關於東湖的散文集。這是一次互利互惠的,由企業支持的學術研討會。

1992年10月30日

上午繼續開會,武漢市委書記來看望大家並講話。

下午乘船遊東湖,逛楚城。曾卓老談吐優雅,舞姿也挺棒,讓人佩服。

晚上在謝克強的陪同下,去東湖邊一個小區看望徐遲和碧野老師,送他們雜誌並約稿。徐遲老穿著紅棉背心,挺精神。碧野老的客廳裏擺滿高大的書架,十分氣派。

1992年10月31日

與老愚、葦岸、元元,應邀去胡發雲家裏吃飯。女主人李虹是西安人,當兵複員到湖北電視台工作,很爽快的一位老鄉。

晚上乘火車返陝。

1992年11月8日

收到碧野的信和稿,他專門為《美文》寫了《蓮湖的思念》一文,用大大的鋼筆字抄在大大的稿紙上。瀏覽一遍,很受感動,文中寫了對早年情人和蓮湖的思念,80歲的老人了感情還這麼豐富細致,難得。

從自然來稿中發現周汝昌的作品,許多人對這位紅學家並不了解,其實他是個大學者。一般名家的稿子,都直接寄給賈平凹或者熟悉的責任編輯,可汝昌老卻是夾在一大堆自然來稿中投進編輯部信箱。這是他作風清正的一麵,也說明《美文》有了影響力和號召力。於是我告訴大家,一定要認真閱讀自然來稿,裏麵有金子。

1992年11月14日

老編輯賈玉森退休,編輯部設宴歡送,大家一醉方休,玉森老更是飲得痛快,終於醉倒席間。

創刊4號的稿子從戶縣取回,平凹已寫好《讀稿人語》。他近日住在戶縣的計生委樓上修改長篇小說《廢都》。那個樓上清靜,人少,剛去的時候,覺得這地方是搞計劃生育的,自己是個男的,住這兒可能不好。後來又一想,計劃計劃嘛,就是要生得更好一些、優質一些,就又不搬了。

1992年11月16日

老作家林斤瀾與牛漢來西安,幫魯迅文學院講課。與誌清去省作協招待所看望他們,送雜誌並約稿。倆位老前輩都很健談,牛漢是詩人,質樸而慷慨激昂;林斤瀾是別具一格的小說家,淡雅而風趣委婉。

編輯部請倆位老前輩去鍾樓下麵的“德發長”吃餃子宴。

1992年12月1日

前幾期刊物發出去之後,讀者反映很好,認為辦得清正、大氣、有文化品位,可讀性強。有不少群眾彙款到編輯部來,要求購買和收藏創刊號那一期,可惜雜誌早已發完。

不過也聽到幾個有意思的議論,都是針對封麵上《美文》兩個仿老宋體特大字兒發出的。比如有人說:賈平凹太愛美了,專門辦了一本“美女”雜誌。還有人說:賈平凹怎麼也成了追星族,還為“薑文”辦了一本雜誌?

1992年12月17日

創刊4號也已印出,及時發往各地新華書店及郵局報刊亭出售,至此,《美文》的創刊任務完成。從明年元月的第一期開始,雜誌交給西安市郵局麵向全國讀者公開征訂,步入正常的出版和發行渠道。

郵局已把明年刊物的印數報上來,較為理想,說明雜誌的形式和內容被大家接受、認可。

道路已開辟,往前走吧。

(第一部分完)

2010年立春日,摘錄整理於吉祥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