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晚清學人之詩鳥瞰(2 / 3)

受時局的變幻、學術文化思潮變遷等因素的影響,清代的詩風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如果以清中葉前的傳統學人之詩作為參照點,晚清的學人之詩多姿多態,不同學者詩人群各有偏重,表現出四種呈依次流變的態勢:一是傳統學人之詩的延展;二是傳統學人之詩的轉型;三是傳統學人之詩的新變;四是傳統學人之詩總體上的終結。

由於詩文化自身的慣性,傳統學人之詩的延展無疑是晚清詩壇的主流。這一詩人群體又可以分為兩個小的群體:一個是宗宋的,主要集結於道、鹹時期的宋詩派和光、宣時期的“同光體”學人,“晚清詩家,多為宋人一派”。他們延續乾、嘉學者的治學宗旨和途徑,“學貴專門,偶出緒餘,從事吟詠”,他們的詩歌“莫不熔鑄經史,貫穿百家”,代表著晚清傳統學人之詩延展的主流方向,也是晚清“學人之詩”的主體。另一個是非宗宋的(宗“騷選盛唐”),雖身為學人,“皆學術湛深,牢籠百氏”,其詩歌卻不以學理為重,“與宋殊途”。非宗宋派學者詩人雖注重對前人格調的學習,卻不太喜歡以學入詩,他們的詩歌不是典型的學人之詩,他們是以學人身份作詩人之詩,其詩歌不能代表“學人之詩”的主流方向。

下文將對代表傳統學人之詩主流方向的宗宋派學人之詩作專章詳細論述,這裏對不能代表傳統學人之詩主流方向的非宗宋派學人之詩作個簡要的述說。

前麵講過學人之詩有“學之別體”和“情誌心聲”兩種範式。晚清學人之詩當然也存在著這兩種範式。喜作“學之別體”之詩者主要集中於宗宋派學者詩人,喜作“情誌心聲”之詩的學人的詩學觀和審美取向不同於宗宋詩派學人,如朱次琦、繆荃孫、柯劭忞、簡朝亮等學人的詩歌都不喜以學入詩。朱次琦的詩歌“韻高而意遠,樹骨漢魏,取神初唐”(潘飛聲語);柯劭忞“以詩為餘事,以學贍才高,不肯作猶人語,故風骨高騫,意境誌澹”;最重詩歌意境的王國維認為“今世之詩,當推柯鳳老為第一,以其為正宗,且所造甚高”(鄭逸梅《藝林散葉》)。他們詩學深、詩功淺,在詩學研究上下的工夫比詩歌創作要多且深,深得《詩經》及漢魏古詩風雅之旨。偶爾吟誦,自抒所得,不以腹笥充塞篇章。下麵以王闓運的詩歌作為這類學人之詩的代表略作分析,以求管中窺豹。

王闓運,字壬秋,湖南湘潭人。幼好學,質魯,日誦不能及百言,發憤自責,勉強而行之,朝所習者不成誦,不食;夕所誦者不解,不寢。年十五,明訓詁,二十而通章句。二十四而言《禮》,考三代之製度,詳品物之所用。二十八而達《春秋》微言,張公羊,申何休,遂通諸經,潛心著述,尤肆力於文。闓運刻苦勵學,寒暑無間,經史百家,靡不誦習;箋注抄校,日有定課;遇有心得,隨筆記述,開明奧義,中多前賢未發之覆。嚐曰:“治經於《易》必先知‘易’字有數義,不當虛衍卦名。於《書》必先斷句讀,於《詩》必先知男女贈答之辭,不足以頒學宮,傳後世。一洗三陋,乃可言《禮》,《禮》明然後治《春秋》。”又曰:“文不取裁乎古,則亡法;文而畢摹乎古,則亡義。”又嚐慨然自歎曰:“我非文人,乃學人也。”……其所著書,已刊者:《周易說》十一卷、《尚書義》三十卷、《尚書大傳》七卷、《詩經補箋》二十卷、《禮記箋》四十六卷、《春秋公羊傳箋》十一卷、《穀梁傳箋》十一卷、《周官箋》六卷、《論語注》二卷、《爾雅集解》十六卷,又《墨子莊子鶡冠子義解》十一卷、《湘軍誌》十一卷、《湘綺樓詩文集》及日記等。熊希齡讚王闓運曰:“楚學離中原以獨行,讀《湘綺全書》,直接汩羅大夫、船山遺老;教育先政治以革命,張《公羊》三世,實啟西川弟子、南海名人。”楊度頌其師(王闓運)雲:“曠古聖人才,能以逍遙通世法;平生帝王學,隻今顛沛愧師承。”

王闓運反對近代宋詩派。汪辟疆說其論詩旨趣“皆顯然與‘同光體’派詩家異趨”,錢仲聯也說他“宗法八代,下及盛唐,與晚清‘同光體’分道揚鑣”。王闓運認為漢魏詩法最好。所謂漢魏詩法,就是“以詞掩意,托物寄興”,“使吾誌曲隱而自達”,“非可快意騁詞,自仗其偏頗,以供世人之喜怒也。”王闓運不但主張模擬漢魏詩法,還欣賞南朝詩法。他說:“宋、齊遊宴,藻繪山川;齊、梁巧思,寓言閨闥:皆知情不可放,言不可肆,婉而多思,寓情於文,雖理不充周,猶可諷誦,近代儒生,深諱綺靡,乃區分奇偶。輕詆六朝,不解緣情之言,疑為淫哇之語,其原出於毛、鄭,其後成於裏巷,故風雅之道息焉。”這是說南朝的山水詩和宮體詩也是“養性情”的,它們的“婉而多思”的詩法,和漢魏詩的“使吾誌曲隱而自達”的詩法一樣,都值得後人模擬。所謂“近代儒生”,就是指道、鹹時期的宋詩派和“同光體”的詩人,他們和兩宋詩人一樣,是不把愛情寫到詩歌中的,且不知道南朝的抒情詩隻是寓言。

作為湖湘派學人,王闓運的詩歌受到王夫之的影響。他的詩歌中沒有考據詩,也沒有清人最喜歡作的題畫詩。他雖經史功底深厚,卻少有經史論學詩。詩歌很少有序,詩中極少夾注,不用僻典。

如果要說王闓運詩歌的學問化因素,隻有兩點:一是他的詩歌審美對漢魏六朝詩作了形而上學似的習取;二是他的一些詩歌體現出他深厚的國學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