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張炎(2 / 3)

八聲甘州

辛卯歲,沈堯道同餘北歸,各處杭、越。逾歲,堯道來問寂寞,語笑數日,又複別去。賦此曲,並寄趙學舟。

記玉關、踏雪事清遊,寒氣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長河飲馬,此意悠悠。短夢依然江表,老淚灑西州①。一字無題處,落葉都愁。載取白雲歸去,問誰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蘆花贈遠,零落一身秋。向尋常、野橋流水,待招來,不是舊沙鷗。空懷感,有斜陽處,卻怕登樓。

“注釋”①西州:古城名,在今南京市西。此代指故國舊都。

“譯文”記得在北方邊關,專事去踏雪漫遊,寒氣凍硬了貂裘。沿著荒枯的樹林古老的大道行走,到漫長的黃河邊飲馬暫休,這內心的情意嗬似河水悠悠。北遊如一場短夢,夢醒後此身依然在江南漂流,禁不住老淚縱橫,灑落在故都杭州。想借紅葉題詩,卻連一個字也無題寫之處,那飄落的片片紅葉已寫滿了憂愁。你載著一船的白雲歸去,試問誰將玉佩相留,顧盼水中倒影於中洲?折一枝蘆花寄贈遠方故友,零落的蘆花嗬透出一身的寒秋。向著平常的野橋流水漫步,待招來的已不是舊日熟識的沙鷗。空懷著無限情感,在斜陽夕照的時候,我卻害怕登樓。

“賞析”本詞為追念北遊,寄懷老友之作。全篇一氣旋轉,哀緒紛來,聲調激越,情感卻又纏綿悱惻。篇首即為我們展開了一幅蒼蒼茫茫的北地長卷,正冰封雪飄之時,兩位老友卻冒雪出遊,飲馬長河。舊事為“記”字領起的五句,“短夢”句之後,折寫南歸,變得神情淒黯,無限辛酸落寞之意充溢在字裏行間。末借斜陽隱含了無窮故國之思。本詞將摯友聚散之情與家國興亡之痛一並打入,詞情起落有致,令人悲慨不盡。

解連環

孤雁

楚江空晚,恨離群萬裏,怳然驚散①。自顧影,欲下寒塘,正沙淨草枯,水平天遠。寫不成書,隻寄得、相思一點。料因循誤了②,殘氈擁雪,故人心眼。

誰憐旅愁荏苒,漫長門夜悄,錦箏彈怨。想伴侶,猶宿蘆花,也曾念春前,去程應轉。暮雨相呼,怕驀地、玉關重見。未羞他、雙燕歸來,畫簾半卷。

“注釋”①怳(huǎng):“恍”的異體字,失意貌。②因循:隨便。

“譯文”在楚江空闊的暮色中,隻恨脫離了雁群已萬裏遙遠,失神落魄地像是遭到驚恐而離散。獨自孤影顧盼,想要飛下寒塘夜眠,那正荒枯的野草白淨的沙灘,江水平闊伸向遼遠天邊。群雁能排成人字雁陣嗬孤雁卻寫不成書信,隻能傳寄相思一點。料想是由於拖延,而耽誤了為北方吞殘氈擁雪眠的故人,傳達赤誠的期望和心願。誰哀憐羈旅愁思遷延不斷?枉然在長門的靜夜憂傷辛酸,彈奏起錦箏抒寫哀怨。料想自己的侶伴,還棲宿在蘆花密叢之間,也曾想到春天到來之前,該從舊路上折返。在暮雨瀟瀟中與侶伴相呼,隻怕驟然間,竟在邊關荒野裏相見。即使邊關荒野相見也驚喜萬千。當雙燕歸來,棲息於畫簾半卷的樓簷,也不覺羞慚。

“賞析”此篇為詠孤雁詞。張炎精於詠物,這首詠孤雁詞最為有名,寄意深微,體物細膩,構思奇巧,用典亦妥貼自然,渾化無跡,實為精品佳作。上片先以空闊淒寒的環境襯托雁之孤單,“寫不成書”以下五句從雁影不成字隻能成點生發開來,再與蘇武故事結合,柔情與壯懷融合無間。下片借長門事兼用社牧《早雁》詩意,再巧設擬想之辭,新警而又婉轉,詠雁而不滯於雁,清空一氣,自然如話。

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