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1232-約1298),字公謹,號草窗,蘋洲、四水潛夫、弁陽老人等,原籍濟南(今屬山東),後居,吳興(今浙江湖州市)。宋末曾任義烏令。宋亡不仕。能詩詞,善書畫,詞講究格律。著有筆記《武林舊事》、《齊東野語》、《癸辛雜識》等。詞有《草窗詞》、《蘋洲漁笛譜》,編纂《絕妙好詞》。
高陽台
送陳君衡被召①
照野旌旗,朝天車馬②,平沙萬裏天低。寶帶金章,尊前茸帽風敲③。秦關汴水經行地,想登臨、都付新詩。縱英遊、疊鼓清笳,駿馬名姬。酒酣應對燕山雪,正冰河月凍,曉隴雲飛。投老殘年④,江南誰念方回?東風漸綠西湖岸,雁已還、人未南歸。最關情、折盡梅花,難寄相思。
“注釋”①陳君衡:名允平,一字衡仲,號西麓。宋亡後,應元王朝征召至大都。有詞集《日湖漁唱》。②朝天:朝見天子。③茸帽:皮帽。④投老:垂老。
“譯文”映照著曠野的旌旗,隨著朝見京都天子的車馬,平沙萬裏,伸向遠方低垂的天際。你佩戴著金章寶帶,送別的酒席前,風吹茸帽斜歪。秦關、汴水是你北上經行之地,我想你定會登臨觀覽,賦新詩吟唱山河勝跡。縱情地豪放遊玩,鼓聲密密,笳音淒厲,馳驅駿馬,攜伴名姬。酒宴上應對酬答,正是燕山飛雪,冰河封凍的冬月,拂曉的飛雲在隴頭飄曳。到了衰殘的老年,有誰惦念江南的故友在斷腸悲咽?東風將西湖垂柳漸漸吹綠,待大雁已經歸去,北上朝京的人嗬尚無南歸之期。最使人關切動情,是折盡了梅花,也難以寄托相思深意。
“賞析”這是一首送別詞。友人陳允平應召入元做官,臨別之際,作者賦詞送行。據王行《題周草窗畫像》載,周密“以無所責守而誌節不屈著稱”,對陳允平此行自然難以苟同,故詞中所表達的慰情極為複雜。上片從送別場景的描寫開始,又以擬想之辭寫友人在秦關汴水經行地如何縱情遊樂,換頭承上,至“投老”句,念及自身,但仍從雙方著眼,末結以折梅寄相思之情。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雲:“下闋但賦離情,於陳君衡出處,不加褒貶之詞,僅言江南投老,見兩人窮達殊途,新朝有振鷺之歌,而故國無歸鴻之信,意在言外也。”全詞虛實結合,言辭微婉,沉摯感人。
瑤華
朱鈿寶玦①,天上飛瓊②,比人間春別。江南江北,曾未見,漫擬梨雲梅雪。淮山春晚,問誰識,芳心高潔?消幾番,花落花開,老了玉關豪傑③。金壺剪送瓊枝,看一騎紅塵,香度瑤闕。韶華正好,應自喜、初亂長安蜂蝶。杜郎老矣,想舊事、花須能說。記少年、一夢揚州,二十四橋明月。
“注釋”①玦:佩玉名,半環形,有缺口。②飛瓊:許飛瓊,傳說中西王母的侍女。③玉關:即玉門關,此泛指邊關。
“譯文”綴著朱紅的首飾珍貴的玉佩,仙女許飛瓊自天上翩然而來,她的美麗比人間的春色別具風采。江南江北,竟未曾目睹她的美態,便隨意地虛想成如梨花一枝帶去雨,梅花橫斜綻雪白。正當淮山春暮時節,請問誰理解,她芳心的高潔?隻消幾次的花開花謝,便衰老了戍守邊關的豪傑。剪好了瓊枝插入金壺傳送,看那一匹快馬加鞭,紅塵彌漫,花香隨著塵埃傳進玉殿。瓊花正好芳華吐豔,定然會欣欣自喜,使臨安城的蜜蜂、蝴蝶開始忙亂。詩人杜牧已然老矣,我想那揚州的繁華與衰亡的往事,瓊花必定還有記憶,能夠說出那些事跡。而今我追憶少年豪遊,揚州美景似一夢轉瞬逝去,唯有二十四橋的明月時時在眼前浮起。
“賞析”本詞調一作《瑤花慢》。本篇為詠瓊花詞,關於創作意圖,由於原有一百五十餘字的長序,今缺大半,故難知其全貌,但字裏行間,故國舊君之思,諷諭譏刺之意不言自明。陳廷焯評此詞“不是詠瓊花,隻是一片感歎,無可說處,借題一發泄耳”(《白雨齋詞話》)。在詞中,瓊花已成了曆史見證人,寫得形象生動,“一意盤旋,毫無渣滓”。
玉京秋
長安獨客①,又見西風、素月、丹楓,淒然其為秋也,因調夾鍾羽一解。
煙水闊,高林弄殘照,晚蜩淒切②。碧砧度韻,銀床飄葉③。衣濕桐陰露冷,采涼花時賦秋雪④,歎輕別,一襟幽事,砌蛩能說。客思吟商還怯,怨歌長、瓊壺暗缺。翠扇恩疏,紅衣香褪,翻成消歇。玉骨西風,恨最恨、閑卻新涼時節。楚簫咽,誰寄西樓淡月。
“注釋”①長安:借指臨安。②蜩(tiáo):蟬。③床:井欄。④秋雪:指蘆花。
“譯文”輕煙籠罩,湖天寥廓,一縷夕陽的餘光,在林梢處暫歇,宛如玩弄暮色。晚蟬的叫聲悲涼嗚咽。畫角聲中吹來陣陣寒意,搗衣砧敲出閨婦的相思之切。井邊處飄下梧桐的枯葉。我站在梧桐樹下,任憑涼露沾濕衣鞋,采來一枝蘆花,不時吟詠這白茫茫的蘆花似雪。我感歎與她輕易離別,滿腔的幽怨和哀痛,台階下的蟠蟀仿佛在替我低聲述說。客居中吟詠著秋天,隻覺得心情寒怯。我長歌當哭,暗中竟把玉壺敲缺。如同夏日的團扇已被捐棄拋撇,如同鮮豔的荷花枯萎凋謝,一切芳景都已消歇。我在蕭瑟的秋風中傲然獨立,心中無怨恨,白白虛度了這清涼的時節。遠處傳來蕭聲悲咽,是誰在憑倚西樓側耳傾聽,身上披著一層淡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