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落日前的憑吊(1)(2 / 3)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於是袁世凱派人到處置辦魚簍、鬥笠、蓑衣、釣竿、釣線、魚鉤、魚漂、抄網等一應用具,凡是一個漁父要有的都要齊備。就選一個春陽和暖的日子,袁世凱戴鬥笠、衣蓑衣、踏芒鞋,如出境的演員緩步走向洹水。袁世凱自小不事稼穡,鋤禾砍樵、打漁撒網的農活自是外行,至於垂釣既沒興味更沒耐心,“春釣灘,夏釣灣”,醉翁之意不在酒,隻在山水之間耳,洹上垂釣原本就是作秀,可假事也要做的像真的一樣,那才是高手,這時他寫了《自題漁舟寫真二首》詩:

其一

身世蕭然麵不愁,煙蓑雨笠一漁舟。

釣絲終日牽紅蓼,好友同盟隻白鷗。

投餌我非並得失,吞鉤魚卻有恩仇。

回頭多少中原事,老子掀須一笑休。

其二

百年心事部悠悠,壯誌當年苦未愁。

野老心中負兵甲,釣翁眼底小王侯。

思量天下無磐石,歎息神州持缺甌。

散發天涯從此去,煙蓑雨笠一漁舟。

袁世凱春日釣柳絮,夏季釣荷花,秋風時釣刪繁就簡,白雪皚皚時釣寒江蒼茫,天地一白;蓑笠垂釣,這一相似的情景也發生在兩千年前渭水邊上:八十歲的薑子牙用直鉤釣魚,那用意是顯豁的,那樣的垂釣是沒有詩意可言的;袁世凱原版克隆兩千年前的太公薑子牙,也一樣沒有幾多的詩意,他不是濮水上的泛舟者閑釣者莊子,雖然天下的水是相通的,但天下的人心卻隔膜。權利對莊子來說,是不能承受的重,莊子在權利到來時候瀟灑的造型是:

莊子持杆不顧。

這形象一直定格在曆史的深處,而薑子牙和袁世凱卻做不到對權利的不顧,他們也不顧,是不顧一切地擁抱權力,擁抱天下,而不是渭水和洹河的清且漣漪的波濤,夫子說:清斯濯纓,濁斯濯足!袁世凱在洹水可以洗軍旅和仕途已跛足的何其跋涉的雙腳。

讀晚清史。在袁世凱墓地。青史與黃壤,心生感慨,袁世凱是曆史上一個讓人可佩可惋可憐的人物。

讓人可佩是由於他雖懶讀經書,和聖賢的子雲詩曰隔膜,但也少了些條條框框的束縛,在關鍵的節點敢於豁出去,用熱血做賭,這點袁世凱仿佛劉邦和朱元璋再世;袁世凱敢於用人,不念私仇,不限流品,不論資格,這點像曹操再世,袁世凱在顧維鈞留美歸來,即拔擢起用,對與自己有罅隙的張謇、梁啟超,任用時不念私仇,對曹錕這原本一個布販子的出身,卻不限流品任用如常,最後曹錕竟做到了總統的位子。魯迅在《太炎先生二三事》描述過太炎先生與袁世凱的糾葛,是很有趣的事。當時正值冬天,章太炎足蹬破棉靴,手搖折扇,扇下墜吊著一枚景泰藍大勳章,直闖總統府。但袁世凱並沒殺章太炎,隻是軟禁龍泉寺而已。袁世凱使起黃金來,把黃金看做土塊。他建立現代化陸軍,設立保定陸軍學堂等軍事院校,創辦北京天津現代化警察部隊,他辦實業興學堂,在晚清新政中,《劍橋中華民國史》說:沒有一個晚清管理能在同樣短暫的時間比袁世凱取得更多的改革成就。此言不虛,他在山東巡撫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位上,好評如潮。

袁世凱他做事,他改革,他意誌堅定,看準目標,做起事來雷厲風行,果斷斬決,一意孤行,不計後果。但他也因鋒芒畢露,常常在到達頂點的時候就跌落下來。

說袁世凱可惋,是他出身中原腹地,雖是新政的中堅,但他不學,高友唐《高高軒隨筆》雲:“南皮於萬壽山附近六郎莊築小園避暑,恒召幕僚於茅亭敲詩鍾消遣。戊申八月十五日,以中秋兩字鶴頂格,令每人擬十聯;擬畢,小飲賞月。忽詢近日有何新聞,餘對有友自滬來,聞鄭孝胥評論時人,頗滑稽。謂岑春萱不學無術,公有學無術,袁世凱不學有術,端方有學有術。南皮撚須笑曰:‘餘自問迂拙,鄭謂我無術,誠然,然有學二字,則愧不敢當,不過比較岑、袁多識幾個字。袁豈僅有術,直多術耳。至謂端有學有術,則未免阿其所好。學問之道無窮,談何容易,彼不過搜羅假碑版、假字畫、假銅器,謬附風雅,此烏足以言學耶。’觀於此,南皮對袁、端之感情,可見一斑。”

袁世凱有術是有術,但因為不學,使他不明大勢,他促成了清帝退位這場“不流血的宮廷政變”,使中國才不致陷入曠日持久的內戰中,這於國於民,袁世凱都是曆史的功臣。但是,中國數千年來不斷改革修正的政治社會體製,仍是一隻蟲子,死而不僵,仍具有非凡的生命力,雖奄奄一息,但就是一口氣不絕,它並不會因為革命趕走了皇帝就同時跟著殉葬而亡。

《三國演義》裏說曹操勢力強大的時候,孫權曾寫信給曹勸他代漢稱帝。曹操將孫權的信拿給大臣們看並笑罵道:“孫權這小子,是想把我放到爐火上烤啊!”從曹操的內心說他也不是不想稱帝,但時也命也各種條件具備才可,要是心急就想吃熱豆腐,條件不成熟便貿然行事,反而會招來殺身之禍。袁世凱不是不知阿瞞曹操的心事,在稱帝這樣的大事上何以如此低能如此糊塗,說白了,還是心中的賊未去耳,去山中賊易,去心中賊難,這“賊”就是我們傳統發酵的小農特有的做皇帝的春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