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和文明的交流中提倡比較,但也要小心,有人會在比較中設套,誘惑善良人上鉤。
十、借助曆史來理解現在,借助現在去瞭望未來
巍峨挺拔的金字塔,與其說是法老的陵墓(其實是不是陵墓,研究者是有爭論的),還不如說是一座雄起在北非大沙漠裏的山峰,一座人類文明的高峰。
法老的權勢、威嚴早已蕩然無存,可金字塔君臨天下、傲視穹宇的氣勢依然震懾眾生,令人敬畏。金字塔下遊人腳步輕輕,很少有喧嘩嘈雜,就像教徒進了教堂,僧人進了寺廟,肅穆無聲。
站在金字塔下,除了震撼、驚歎,更多的是“不可思議”的發問。問題有簡單的也有複雜的,有具體的也有抽象的,有常識性的也有技術性的,有自然的也有人文的……一座法老王陵可能會引發出十萬個為什麼,似乎古埃及人留下的這建築,就是要成為考問後人的千古謎團。有幾個似乎所有遊人都會提出的問題,至今無人能做出權威中肯的回答。如4500多年前,設計這樣的龐然大物,有數學、力學、建築學的支撐嗎?一座完全由巨石壘起的150多米高的建築,靠的是什麼樣的施工工具和技術?如此規模的建築所耗費的人力物力,當時的國力和經濟水平是怎麼能夠承受的呢?
可能這是一些最簡單的問題,但還沒有誰能揭開這些謎底。據說從古希臘時期就有人開始研究金字塔,到現在國際上研究金字塔者已成為一個龐大的群體,有關金字塔的研究成果和出版物也可以建起一座“金字塔”了。金字塔已成為一門高深的學問,但金字塔仍然有許多謎團難以破解,許多未知仍然是當今科學家們需要攻克的難題。
想來可笑,科技文化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居然還要去破解幾千年前的文明成果。人們常常感歎對未來的了解不夠,可麵對神秘的金字塔,我們不禁要發問:我們對過去的了解又如何呢?人類社會究竟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人類文明是發展了還是停滯了?難怪有人猜想,金字塔是外星人的傑作。地球上凡是認識不了的難題就交給外星人,不成了地球人的悲劇嗎?
幾大古文明的中斷是人類發展史中的遺憾。因為中斷,使許多已經高度發展的文明成果被流失被遺忘,隨風飄散。而現代文明成果有許多是古文明中斷以後,從頭再來的結果。縱觀人類文明浩浩長河,我們不難發現,人類在前行的漫長曆程中有過停滯,走過彎路,也丟失過很多,自然也延誤過文明的進程,因而也使今日之文明付出了更多的成本和代價。
人們為什麼那麼著迷地探訪古埃及的文明?我想,大概是試圖從古埃及的文明中尋找屬於今天和未來的東西,借助曆史來理解現在,借助現在去瞭望未來。
十一、看金字塔要近看又要遠看,看曆史要粗看又要細看
看金字塔有兩個角度:一是站在它腳下仰望,一是保持一定距離遠望。
仰望是近視微觀,感受到的是氣勢。站在金字塔腳下,就是站在偉大與神聖的腳下,再大的個子也隻能與最底層的一塊基石並肩。向上仰望,看到的是一位老態龍鍾飽經風霜的老祖宗。滿臉是溝壑縱橫般的皺紋,這是漫長滄桑歲月留下的年輪。渾身是斑斑駁駁的傷疤,這是風雨雷電留下的殘跡和刀槍劍戟留下的印痕。中華民族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位巨人,作為中華民族子孫對自己悠久的曆史、燦爛的文明當然感到驕傲,但站在埃及的金字塔下,依然會肅然起敬。埃及的文物古跡動不動就幾千年,在文明的起跑線上,埃及邁出的第一步要比我們早很多,埃及的文明史當然也比我們老很多。老是資本、資格,大凡老的東西就會有地位、有話語權,就會受到敬畏尊重。但老有時候又會成為包袱、成為障礙,就容易倚老賣老、自以為是,就容易僵化、陳腐,失去生機。
遠望是極目宏觀,看到的是氣象。在開羅郊外的吉薩高地向東遠眺,看到的是巍然佇立的金字塔群。三座巨型金字塔像積木壘起的幾何模型,棱角分明,恢宏壯觀。陽光斜照下來,金字塔成為金色的塔。背景是廣闊的撒哈拉沙漠,蒼蒼茫茫。以金字塔為代表的古埃及文明,曾經創造了4000多年前的輝煌,今天金字塔在亙古荒原上呈現的氣象依然卓爾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