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看文化和文化的看(2)(3 / 3)

近看金字塔和遠看金字塔得到的感受、得到的感悟確實不一樣,即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由此想到人們常常談及的一個關於回望曆史的方法,即粗看曆史還是細看曆史。

粗看曆史,可以從宏觀的層麵觀察曆史發展的大勢,可以捕捉到曆史跳動的脈搏,更容易把握曆史行進的規律。而細看曆史容易陷入細枝末節的糾葛和家長裏短的趣聞,從而忽視曆史更為本質的東西,也往往因為熱衷於細節而迷失方向。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張藝謀們29個“大腳印”的大手筆創意,引發了人們極大的興趣和交口稱讚,我以為這反映了創作者們可貴的曆史觀。回顧和記憶我們民族的曆史,首先應該關注我們的民族在曆史星河中的大曆程、大路徑,即“大腳印”。了解了大結構、大背景,才能使我們在前行中不會迷失大方向。當然,看曆史也不可忽視細節,人們對曆史的記憶最深刻難忘的往往是細節。在世界文明史中,不乏一人一事甚至一句話引發曆史轉折,引發社會巨變,引發文明進步的例子。

看金字塔要近看又要遠看。看曆史要粗看又要細看。

觀察曆史、看待事物,多個角度、多個側麵總會客觀全麵點,總會更深入更本質點。

十二、文明是一種運動,而不是狀態

我把埃及古文明稱作墓塚文明和石頭文明。

到埃及來看到的文物古跡幾乎都與墓塚有關。金字塔是4500年前法老王的陵墓,帝王穀是3000年前法老王的陵墓,太陽神廟、盧克索神廟細究起來也是陵墓,是法老王變成神之後的陵墓。一座法老王的陵墓就是一座古文明的博物館。法老王生前的奢華用品都成了陪葬品,這些當然是代表了當時最高水平的文明成果,木乃伊凝聚了當時最高的科學技術水平。浩大而複雜的陵墓建築,無論是金字塔、帝王穀還是神廟都反映了當時相當發達的生產力水平。研究古埃及文明、領略古埃及文明,例證、依據都在這些墓塚裏,我們從墓塚裏看到了埃及的古文明。

埃及的古文明當然也是石頭文明,因為反映埃及古文明的載體大多都是石頭。金字塔是石頭的,古神廟是石頭的,帝王穀不是地上建築,但也都是在山穀裏的石頭上開掘出來的。石頭成了埃及文明最重要的載體。

今天能夠見識古埃及燦爛的文明,都離不了墓塚和石頭。埃及文明與墓塚如影隨形,相生相伴。墓塚埋葬了文明成果,也保護了凝固了埃及文明。盡管這些王陵也遭到後人的盜掘和入侵者的掠奪,但因為是深藏於地下的墓室,完全被盜竊和毀壞就不大可能。總有遺漏下來的,總有躲過一劫的。因為文明的載體是石頭,使得古埃及文明永遠定格和留存。但一塊一塊的石頭依然存在。縱然是風雨不息的衝刷和入侵者刀劍無情的砍鑿,石頭上文明的痕跡不會消失殆盡。縱然是漫天大火的焚燒,但海可枯石不會爛,更不會變成隨風逝去的粉塵。

埃及法老王修築陵墓是為了來世,為了複活,為了營造未來的天堂。當然他們不會有來世,不會複活,不會在死後進入天堂。他們在埋葬自己的同時,也埋葬了人類文明。

在我看來,埃及文明的中斷,正是因為法老們窮盡財力人力,濫用文明,使文明失去人們的滋養而枯萎,這是他們的罪過。不過,今天當我們徜徉於殘垣斷壁中欣賞古文明的時候,倒有點要感謝法老們,是他們以陵墓的方式彙聚了文明,是他們用堅固的石頭記錄了文明。有王陵才有了今天重溫古文明的機會,有石頭才有了今天展示古文明的可能。

曾經鮮活生動、輝煌耀眼的文明,如今被埋葬、收藏在黑暗的墓穴裏,被定格、遺留在褪色了的石牆石柱上。雖然依稀可以看到當年的壯觀和華麗,但一切都已停滯、風幹、沒了生命。有人說過,文明是一種運動,而不是一種狀態,是航行而不是停泊。當今人們對文明的研究探討,較多關注文明成果,很少注重文明過程。也難怪,曆史留給我們的文明,看得見的隻有文明成果的遺存。而文明的過程,隨著時空變遷,已成為逝去的曆史。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中,失去的東西比保存下來的多得多。現在好像還沒有哪一位考古學家,發現了儲存下來的文明過程。這就告訴我們,大部分曆史的真相永遠失去了。也有人試圖在曆史偉人和文明巨人身上尋覓文明的過程,然而,哪怕是一個扭轉乾坤、叱吒風雲的人物,在漫漫曆史長河中依然是匆匆而去的過客。在浩渺無邊的曆史文明星河中,偉人和巨人也都是閃了一下亮光的星星而已,絕不會把他運行的過程長久留在星空。

十三、沒有永恒的文明,隻有永恒的山川河流

看到已經停止生命氣息的文明,已經成為凝固枯萎狀態的文明,心底裏有一種莫名的壓抑、淒楚、遺憾和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