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變形記(3 / 3)

(選自李文俊譯:《城堡 變形記》,浙江文藝出版社,1995年版)

作品賞析

這部小說像卡夫卡的其他許多作品一樣,是在寫他自己。作品主人公姓薩姆沙(Samsa),和卡夫卡(Kafka)一詞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有五個字母,第二、第五個字母同為a,第一、三、四個字母是輔音字母,而且其中的第一、第四個字母各自相同。薩姆沙一家的情況也同卡夫卡一家差不多,甚至住房情況也很相似。

這部作品反映出在一味追求物質利益的金錢社會中,人性異化,人與人的關係變得極其冷漠。小職員格裏高爾·薩姆沙同千千萬萬西方金錢社會中的小市民一樣,在令人窒息、毫無生氣的日常生活中,由人變成了“非人”:他總是辛辛苦苦,到處奔走,永遠也交不到一個知心朋友,還要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事,可掙來的錢剛夠養家糊口。更糟糕的是,一旦這種賴以生存的工作機會丟失,人們就難以維係和睦的家庭關係。格裏高爾的父親憎恨他、揍他,主要不是因為他變成了甲殼蟲,而是因為他變成了無用的甲殼蟲以後無法再去上班掙錢;因為房客見到這麼一個怪物,要求他父親作出賠償。最令格裏高爾感到痛苦的是他的妹妹,他們倆本來感情很好,格裏高爾見她喜歡音樂,還準備資助她去上音樂學校。他變成甲蟲以後,妹妹開始還天天給他送吃的東西,但久而久之也討厭起他來。格裏高爾深深感到人情的冷漠。

從思想上講,作品表現了人類麵臨的困境,尤其是人類在現代社會裏更深切感到自己所麵臨的困境,即世界是荒誕的,人生毫無意義;人在這個世界上就像那隻甲蟲,隻是會思考的動物,甚至連真正使人和人之間互相理解的語言都沒有掌握,所以那隻隻會思考不會說話的甲蟲象征了人類的狀況;人生的毫無意義是人自己造成的,因為人在自己的處境中總是對既成事實毫不懷疑,比如說,人為自己的生計考慮不得不作抹殺自己個性的事情,這樣的格局一旦形成,人類便毫不懷疑其合理性,作抹殺自己個性之事成為理所當然,即使某一天有特別荒誕的事情發生,諸如人變成了甲蟲,人無法再去作抹殺他自己個性的事情,可人會像作品中的格裏高爾那樣,不但不去懷疑為什麼會有人變成蟲這樣荒誕的事情發生,卻反而為自己不能繼續作那抹殺自己個性之事感到內疚、感到痛苦,處於這樣狀況中的人已經是蟲了,無須再變,卡夫卡隻是用變形來說明人已經失去了人固有的特性,尤其在現代社會中,一張龐大的社會之網已經形成,每個人都隻是一架大機器中的一個很小的部件,按照專業化的要求,要獨立完成一件完整的具有個性特點的事情,對人來說越來越困難了。所以,在現代社會裏,人類麵臨的困境是,一方麵,人與人之間的依賴性日益加強,這本來需要人和人之間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可是另一方麵,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卻變得空前冷漠。這樣,隨著人更多地失去個性,失去自我,人和人之間越來越無法溝通,無法理解,使本來就荒誕的世界顯得更加荒誕。卡夫卡非常深刻地向人們揭示了人和世界的這種荒誕狀況。

生活中,卡夫卡在家庭和公司裏的現實處境是他作出這種真實揭示的基礎。他一方麵想擺脫這種處境,一方麵卻依賴於這樣的處境,在兩難中他無法做出抉擇,這使他深感人在世界上的渺小地位,深感人的力量十分微弱。但是,卡夫卡的可貴之處在於,盡管他比別人更清楚地看到了人的現實處境,他卻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努力來賦予自己的人生以意義。對於他來說,他的人生意義在於寫作,將他對人生的思考用藝術的手段表現出來。

從藝術上講,這部作品的顯著特點是以總體荒誕、細節真實的方法來實現一種象征。作品中出現荒誕的情節並不是卡夫卡的首創。且不說神話或童話故事,單說描寫現實的作品,若是我們翻一下文學史,就會發現,早在古羅馬,這樣的文學作品中就有人變成動物的荒誕情節,例如,古羅馬作家阿普列尤斯也寫過一部《變形記》(一稱《金驢記》),描寫一個希臘青年誤服魔藥,由人變成驢,曆盡千難萬險,以驢的目光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許多人間怪事,最後經埃及女神伊希斯幫助,恢複人形,皈依伊希斯教門。這部作品中的變形,若按我們的邏輯看,實際上並不荒誕,因為它是在一個合理的因果鏈條中,人變成驢,這個結果是因為有魔湯這個因導致的,而卡夫卡筆下的變形是毫無緣由的,人變成甲蟲,就這麼變了,沒有任何起因,可是變過來以後,一切都顯得非常合乎邏輯,無論是家人對格裏高爾的態度,還是他一直到死的遭遇,都置身於一根嚴格的因果鏈條中,所以作品對這一係列問題的描寫在細節上做得非常有真實感,跟作品總體上的荒誕形成鮮明對照,由於這種對照返照出來的總體上的荒誕和邏輯混亂顯得非常嚴重,所以便強迫人們從象征的角度來尋求作品的意義,於是,卡夫卡用藝術手段向讀者傳達他的深刻人生哲理思考的目的便達到了。無論是拉伯雷的《巨人傳》,還是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不管作品中人物本身或是他們的遭遇怎麼荒誕離奇,都沒有破壞作品本身的邏輯,而卡夫卡對邏輯的破壞,顯示出他對不同於以往文學傳統的新的藝術方法的追求,他是要激發人們的聯想,讓人們去追尋言外之意,同時通過荒誕感的傳達達到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所以,最後的格裏高爾之死,雖然隻是一隻甲蟲的死,可是卻含有無窮的意味,令人心中產生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現在又該怎麼辦呢?”格裏高爾自言自語地說,向四周的黑暗掃了一眼。他很快就發現自己已經完全不能動彈了。這並沒有使他吃驚,相反,他依靠這些又細又弱的腿爬了這麼多路,這倒真是不可思議……他懷著溫柔和愛意想著自己的一家人。他消滅自己的決心比妹妹還強烈呢,隻要這件事真能辦得到。他陷入這樣空虛而靜謐的沉思中,一直到鍾樓上打響了半夜三點。從窗外的世界透進來的第一道光線又一次喚醒了他的知覺。接著他的頭無力地頹然垂下,他的鼻孔也呼出了最後一絲搖曳不定的氣息。

他懷著對家人的好意,懷著自我犧牲的精神,獨自一人走了,而他的家人卻為此而慶幸:終於擺脫了這個令人討厭的累贅。兩相對照,令人浮想聯翩,感觸萬千。

(楊恒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