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大銘的快樂時間(3)(1 / 3)

昨天還看到一條新聞,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的一份調查研究報告:一個人,如果1天發5次脾氣心髒病發率將會比正常高157倍,許多人在心髒病發作前,往往都大發過一場脾氣。所以說很多人發完脾氣說,我好傷心啊!我告訴你們,生氣這玩意真的傷心啊!

其實人這輩子,生老病死就那點兒事兒。你遇到的事兒別人兒也一定遇到過。解決不了的事兒,何必生氣,得不到的東西,何必強求。咱不求大富大貴,隻要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就行了。

當然了,還有一種沒來由的麻煩,人和人接觸也總有一些讓你莫名其妙的摩擦,比方說如果遇到一個詆毀你的人,你怎麼辦?

給各位講個故事吧。

話說一位禪師在旅途中,碰到一個不喜歡他的人。連續好幾天,那人用盡各種方法汙蔑詆毀侮辱禪師。但是禪師一直不為所動。

直到有一天那個人罵累了,禪師才轉身問那個人:“如果有人送你一份禮物,但你拒絕接受,那麼這份禮物屬於誰呢?”那人回答:“屬於原本送禮的那個人。”

禪師笑著說:“沒錯。如果我不接受你的謾罵,那你不就是在那罵自己呢麼。”

……

所以我終於明白了,為啥每次我說黃歡壞話她坐我邊兒上不反擊了……我還一直納悶兒,這姐們兒脾氣真好啊?原來最好的報複就是不理睬!不愧是天蠍座啊!

這正是:

人生就像一場戲,今世有緣才相聚。

相處一生不容易,人人應該去珍惜。

世上萬物般般有,哪能件件如我意。

為了小事發脾氣,回想起來又何必。

小人量小不讓人,常常氣人氣自己。

君子量大同天地,好事壞事包在裏。

我若錯了真該罵,誠心改正受教育。

要是根本沒那事,全當他是罵自己。

左親右鄰團結好,家庭和睦樂無比。

夫妻互助又親愛,朝夕相伴笑嘻嘻。

鄰裏親友不要比,兒孫瑣事隨它去。

笑口常開無憂慮,一切疾病皆消去。

隻要你能做得到,活到百歲不足奇。

學東北話

多會幾種方言非常有好處,暫且不說有利於跟別人講段子更生動,就說現在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比較遠,溝通是個大問題。如果你第一次見客戶麵,一下子就能用他的家鄉話打招呼,立馬就能讓人家對你產生好感。要是對你們領導說一句家鄉話,第二年你不升官兒你找我!

但是話說回來,方言可真不是那麼好學的。中國地大物博,不同地方文化各異,據統計我國的56個民族共有80多種彼此不能通話的語言和地區方言。而且在南方還有這麼一個特點,就算是一個城市的,東西南北的方言還不一樣。

對於方言,第一個感受是來自於大學。剛上大學那會兒,宿舍裏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如果都說家鄉話必然有礙交流,於是大家把普通話稱為“人話”,把方言稱為“鳥語”。

一天,一同學正用“鳥語”給家裏打電話,宿舍其他成員都在一旁起哄:“講人話,講人話!”

該同學終於不堪其擾,匆匆掛斷電話,怒:“你們搗什麼亂呀!說人話我爸聽不懂啊!”

在南方待過的朋友都知道,什麼都不怕,就怕南方人講普通話。因為發音實在是太怪異了。比方說廣東話,粵語的發音就和普通話差異特別大。普通話裏的數字九,在廣東話裏的發音是狗。所以廣東人跟你打招呼你就悲催了。

前不久,我去做一個活動,讚助商有一個廣東人,朋友介紹我們認識,出於客氣,這個廣東人本來想說,“你就是大銘?久仰久仰。”但是廣東人說不好“久”這個字,他一下說成了:“你就是大銘?狗養狗養啦!”

……

有人說南方語音確實不標準,還得我們北京。哎,這句話有道理,因為普通話的定義就是這麼說的。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

但是即便如此,北京話和普通話還是有區別的。一個是北京土語裏麵兒很多詞兒普通話裏沒有,這個大家夥兒可以自己總結總結,還有很多語氣的輕重格式跟普通話不一樣,聽起來很順溜,跟唱戲一樣停連起伏很好聽,而且語氣聽著特別親近。還有個特點跟普通話不一樣,就是北京很多字音都有自己的變化。舉個最簡單例子吧。教室的室,北京話的音調裏讀三聲……“屎”音。

別的變音還好,就這個音特別容易誤會,前兩天我碰到一個在北京工作了八年的大學同學,現在一嘴京片子,問他現在幹什麼呢,他特別自豪地回答:“我在政府研究屎!”

當時給我第一個感覺是,在政府工作也有不容易的啊……

說了那麼多,還是按照今天節目的話題,給各位介紹自己的家鄉話。我是吉林長春人,說的是東北話。

現在有的人演小品什麼的,想模仿東北話但是說不像,那是因為沒抓到規律。

東北話有很多字是有變音的,沒有的“沒”,在東北習慣說成“妹”的音。比方說,有人問你“吃了麼?”你沒吃的話你要回答,“妹吃呢!”

還有的“還”,習慣說成“害”音,“再給我來碗米飯!”“哎呀媽呀你害吃啊!”別走的“別”,習慣說成四聲“蹩”。“我先走了啊!”“哎呀,蹩走啊!”老師還在旁邊糾正,那個字讀“別”不讀“蹩”,我這根本沒意識到:“老師我妹讀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