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金庸武俠的文化解讀(1)(3 / 3)

的表麵描寫來看,主角令狐衝確實深得“自由主義”之精髓,“令狐衝於世俗的禮法教條,從來不瞧在眼裏。”天生不受拘束,灑脫豁達,任情使性。

然而仔細分析,令狐衝又是孤獨的,他的孤獨滲透在他飛揚跳脫、不受約束的性格中。令狐衝一生都在追求自由與隨意的生活方式,追求個性的舒展和心靈的自由。但他從來沒有得到過這些他所追求的東西,而他得到的又不是他所向往的,無論在武功、愛情還是在江湖中的位置。可能,表麵上的放任自由,並不是真正的自由。在令狐衝特立獨行的狂誕之下,隱藏著主人公的“自我的脆弱”。

“當癲狂的令狐衝行走在江湖之間時,他使我們感到了片刻自由。這是一個沒有嚴密法律與規則的世界,武功的高下幾乎是唯一的標準。從華山到衡山到西湖,令狐衝在美酒與美女的陪伴下,一路閑逛。像許多閱讀者一樣,我為令狐衝被嶽不群逐出華山派而暗暗興奮,渴望看到一個更加無拘束的性情中人。”然而一個父親式的師父嶽不群就讓令狐衝永遠生活在內心的道德鬥爭之中。令狐衝從未想到“弑父”,做夢都沒有想過。就算嶽不群讓他去死,他也會毫不猶豫地去死。此時此刻,自由成為一張草紙。按比較流行的說法就是,自由主義者在很大程度上一直堅持個人主義的立場,堅持個人至上的觀點。他們往往強調個人的價值與權利,強調個人由於其天生稟賦或潛能而具有某種超越萬物的價值,強調個人應該得到最高的尊重,應該享有某些基本權利。從這個定義來看令狐衝在《笑傲江湖》的所作所為,離真正的自由主義者還有很大一段距離。“‘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要退隱也不是容易的事。劉正風追求藝術上的自由,重視莫逆於心的友誼,想金盆洗手;梅莊四友盼望在孤山隱姓埋名,享受琴棋書畫的樂趣;他們都無法做到,卒以身殉,因為權力鬥爭不容許。”

令狐衝對權力不感興趣,他隻對小師妹有興趣。正是這種感情上的執著使他失去了自由主義者最為寶貴的立足根基。《笑傲江湖》的最後-幕:盈盈……說著伸手過去扣住令狐衝的手腕,歎道:“想不到我任盈盈,竟也終身和一隻大馬猴在一起。再也分不開了。”說著嫣然一笑,嬌柔無限。“這一段看起來十分地美妙圓滿,但其間卻總是透出了一些苦澀的意味,實在是哭笑不得——這位可愛的盈盈小姐,總喜歡將自己的心思強加於人,明明是她‘伸手過去扣住令狐衝的手腕’,卻偏偏要說:‘想不到我任盈盈竟也終身和一隻大馬猴在一起,再也分不開了。’當然她這是心滿意足的玩笑。令狐衝扣由她扣,說由她說——真正地被拴住、扣住,從此無法自由的是令狐衝嗬。他內心的感受,是幸福還是感傷,實在也說不明白。他隻有無言。這也可以說是承認,也可以說是反抗,更可以說是一種無可名狀的茫然。他的沉默是苦澀的。他的無言,意味深長。他實踐了自己的諾言,但心靈的深處,隻怕是永恒地傷逝。”天涯寫手羽戈曾經說過,“我一直懷疑,金庸是否在構思寫作《笑傲江湖》的開初,就準備將令狐衝寫成一個自由主義者?”《笑傲江湖》是一部寓言式作品,對人性及中國曆史有深刻的揭示。《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