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這一道曙光,竟是如此刺眼,痛得所有人心生不滿、疑惑、忐忑。
“天子設朝,罕有之事!”
楊賜侯在崇德殿外,心緒莫名,昨日雖已封鎖消息,但世上豈有不透風之高牆,難保沒有人將之報與靈帝。
“叔父!”
楊賜見是楊奇,回道:“是公挺啊!”
“叔父為何如此之早?”
“我今日正好有事上奏,是以早早入宮,已在太尉府等候多時,不料陛下竟會設朝。”
就在這時,趙忠、張讓、郭勝、夏惲、段珪、宋典、孫璋、畢嵐、栗嵩、高望、張恭、韓悝十二常侍一同趕到,怒視楊賜,神色不善。陸續而至的百官,見十常侍如此模樣,僅有少數幾人心知肚明,其餘皆不知何故。
楊賜視而不見,詢問楊奇:“陛下今日設朝,你可知悉是何緣故?”
另一邊,趙忠、張讓也詢問郭勝:“郭常侍,陛下今日為何設朝?”
一者恭敬、一者倨傲,楊奇、郭勝兩人答道:“陛下想要改元而已。”
話語甫落,崇德殿大門緩緩開啟,眾官脫靴,魚貫入殿,隻是,足足等了兩刻,依然不見靈帝前來,殿內充斥著不滿的情緒,並且不斷高漲,靜謐的氣氛,隨即躁動起來。
安福殿,靈帝正怒叱丁宮:“百步一崗,十步一衛,竟容宵小之輩入宮盜走吾之愛劍,你告訴朕,留你何用?”
丁宮早已驚得冷汗涔涔、惶恐不已,請罪道:“是臣失職,但昨夜安靜如常,守衛並無任何發現。”
“無論如何,朕之愛劍丟失其一是事實,定要給朕尋回。”
左豐道:“陛下,安福殿上上下下、裏裏外外,已遍尋數次無果。”
“還有北宮、南宮……”
一語未竟,小黃門蹇碩疾奔而來稟報道:“陛下,文武百官在崇德殿恭候已近一個時辰,陛下,陛下還是先以上朝為要。”
靈帝憤憤而去。
崇德殿內,一顆顆躁動之心,似要到達忍耐的極限。
靈帝從後而入,跪坐殿堂之上,雙手敲案,久久不語。
良久,靈帝終於開口道:“諸位愛卿,朕,朕即位十六年,入京之後,再未回過故土,朕欲於今夏北巡河間,特召眾卿相議。”
群臣皆感莫名,尤其楊奇、郭勝,不知發生何種變故。
群臣中,唯有趙忠心下大喜,奏道:“陛下威震四海,德被天下,北巡乃順應天意民心之舉,可彰陛下仁孝,臣讚同。”
眾人皆知趙忠是安平人,與河間為鄰,他讚同北巡,其意昭然若揭。但趙忠之言也不無道理,天子出巡,自古有之,群臣未有反對之聲。
靈帝心生喜意,卻見楊賜上前,指趙忠罵道:“陛下,趙忠可斬。”
靈帝及群臣驚駭之際,楊賜又奏道:“陛下,趙忠居心不良,他是想趁陛下北巡之時,劫駕行刺,圖謀不軌啊陛下!”
趙忠大怒,奏道:“陛下,臣絕無此心,楊太尉聽信讒言、汙蔑忠臣呐!”
“陛下,十常侍勾結巨鹿妖道張角,窺視神器,顛覆江山,如今起義在即,幸有張角大弟子唐周棄暗投明,供出一切,臣已誅殺賊黨****義,擒獲內奸封諝、徐奉兩人,唯十常侍尚在,臣請斬十常侍,以安天下。”
楊賜言之鑿鑿,理直氣壯,群臣為之震動,以太仆鄧盛、大司農張溫、侍中張鈞、尚書盧植、諫議大夫劉陶、議郎曹操幾人為首,半數之臣附議,響應楊賜。
趙忠驚慌辯解:“陛下明察,此乃汙蔑之言,臣若存此心,天誅地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