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八回 漢靈帝鑄劍圖中興(1 / 2)

席散之後,向栩、田豐離去,唐周望向楊賜問道:“敢問太尉大人,若唐某並未前來告密……”

楊賜一擺手,緩緩道出三字:“****義。”

夜色漸濃,皇城十二門將閉,卻在此時,平城門衝出一人,執金吾袁滂見是內廷之人,知是靈帝深夜傳旨,令警衛暫緩關閉城門。

未及片刻,那人複回,身後緊跟一人,身穿朝服進賢冠,配綬帶,袁滂視之,乃是太史令王立,便放其進入。

平城門後,便是南宮,衛尉董重守衛此處,董重亦將其放過。出南宮,入複道,複道連接南北兩宮,共有三道,長達一裏,中道為天子道,側道為臣下道,中常侍郭勝,正於側道靜候王立。

王立問道:“郭常侍,陛下深夜召見,究竟所為何事?”

“陛下想要改元,特召王大人相問。”

“改元?為何呀?”

“王大人,不可妄揣聖意,才是身為臣子之道。”郭勝停下,口出警示。

王立無言可對,郭勝可在十常侍中與張讓、趙忠鼎足並立,他之能為,自不必多言,王立亦心知肚明。

複道的盡頭,北宮守衛統領、光祿勳丁宮將二人迎入。

與南宮的莊嚴肅穆不同,北宮並非議政之處,而是作為寢居之所,因此格調更加奢華,盡顯帝王之富貴。

安福殿內,漢靈帝劉宏摩挲著四把外表華美的寶劍,麵露微笑,侍中楊奇在側,靜默不語。

靈帝問楊奇:“依愛卿之見,朕何如桓帝?”

楊奇從容答道:“陛下之於桓帝,亦猶虞舜比德唐堯。”

靈帝先怒,複又轉憂,歎道:“卿強項,真楊震子孫,死後必複致大鳥矣!”

楊奇吃了一驚,他是楊震玄孫,當年楊震死後,葬於弘農華陰,有丈高大鳥翔於喪前,俯仰悲鳴,驚動天下,楊奇歎道:“臣無祖德,焉敢奢望有如此福報?”

“楊家一門忠義,朕之幸也。桓帝昏庸無能之君,愛卿卻不避嫌疑,將朕與之相提並論,足見愛卿直言忠正。”

“陛下恕罪。”

“是朕智拙力微,無能治國。”

“陛下乃聰明之主,隻是……”

就在這時,郭勝進入稟報:“陛下,太史令已在殿外。”

“宣。”

“諾。”

王立進入,屈膝下拜,俯身叩首,道:“參見陛下!”

“平身,愛卿近來觀測天象如何呀?”

郭勝目視王立,王立會意,答道:“臣夜觀天象,一切如常,唯見北方紫薇熾盛非常。”

靈帝大喜,又問:“朕欲改元,可合天象否?”

“不知陛下將改為何?”

“中興!”

郭勝、王立、楊奇皆心驚,眼前的帝王,是一時興起,還是早有雄心?

王立略顯激動,開口道:“若改元中興,正合帝星盛象。”

王立退下,郭勝退下,殿中又隻剩靈帝與楊奇。

楊奇正欲訴說方才未竟之語,靈帝卻先開口:“愛卿可知曉朕為何要鑄此四劍,又為何改元?”

“陛下有中興漢室之誌!”

“朕少年時,不過河間一落魄亭侯,連生活亦感艱難,不期入京為帝,如今在位十六年,無功於社稷,無恩於百姓,而年已二十八歲,深感羞愧。昔年,明、章、安、順四帝曾各鑄一劍,分藏於洛水、伊水、峨眉、北邙,桓帝一生放縱,未鑄一劍。十四年前,朕十四歲,登基方才兩年,獨鑄四劍,定名中興,欲效光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