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點點紅燈映白雪(3 / 3)

原來看玩藝兒的觀眾,總是把掌聲獻給舞扇兒和高躍,我們兩個玩老座子的天才,令人意想不到地把掌聲都奪了過來。

記得有一次,我們去一個大村玩高蹺,天降瑞雪,是夜裏,場院裏擠滿了人。他們沒料到我們村的高蹺隊裏藏著這樣兩個出色的老座子。他們被征服了。他們喊著:“胖老座子玩得好!”然後拚命鼓掌。

於是那個玩老座子的中年婦女,扭得神采飛揚。

接著他們又喊:“瘦老座子,玩得好啊!”掌聲又起。

於是我扭出來,使盡渾身的解數,把個老太太表演得惟妙惟肖。我調動起每根神經,進入了“忘我,無我”的境界之中。

我們兩個人把氣氛推向了高潮又高潮。人們遲遲不散,情緒高昂,全忘了天上的小雪已經變成了紛紛揚揚的大雪。

在以後的十幾年中,我外出上學、工作、成家,很少回村。村人們每到正月看高蹺時還會念叨我,說:三國那小子也不回來,他玩兒的老座子怕是再也沒人能比得過了。

兩個高蹺隊相遇在一個村子裏那可就有好戲看了。非得比出個高低不行。這樣的事情我們遇到過多次,但每次我們都能夠很輕鬆地勝出。贏在功夫上。因為我們村玩高蹺的曆史很悠久,早些年曾進京城給皇帝玩過。這是村裏人們很榮耀的一件事。人們總是提起,那時胸脯很自然地就挺了起來。

可有一次我們遇到了強勁的對手。首先是他們的陣容龐大。我們的村小,會玩高蹺的總共三四十人,經過挑選,最後高蹺隊裏隻有不到三十人。而對方的人數卻是我們的兩倍還多,有七八十人。那要是走起來,舞起來,扭起來,真讓人眼花繚亂。其次是他們的功夫也不軟,會很多高難動作,並且都是血氣方剛的小夥子和如花似玉的大姑娘。我們這邊兒的年齡則參差不齊,老者占多數,這在氣勢上就不行。但我們不服,要和他們比。比功夫,我們的高蹺曾受到過皇帝的稱讚,還能栽在他們手裏!

我們把祖輩流傳下來的看家本領都拿了出來。

沒想到我們會的他們也會,因為人多,又年輕漂亮,觀眾像浪頭似的湧來湧去幾次後,停在他們那裏不再動了!

我們村裏那個領頭兒的從來都是四平八穩地走路,這會兒卻像火燎屁股似的上竄下跳。他用冒火星兒的聲音喊道:“找扁擔!”

這一嗓子,把圍觀的人都給弄愣了,好半天沒明白是咋回事。領頭兒的又喊了一嗓子:“給我找根扁擔來!”

觀眾遲疑著以為他要找扁擔打人,等他喊了第三聲後,才有人跳起來,跑回家抄一根挑水用的扁擔出來。

領頭兒的把扁擔遞給兩個踩高蹺的中年漢子。兩個人各扛著扁擔的一頭,又選中了一個最漂亮的踩高蹺的大姑娘,幾個人把她舉起來站在了扁擔上。

拐子高一米一十,兩個中年漢子每個人都在一米七十以上,這樣扛在兩個漢子肩上的扁擔離地就是兩米八十以上。那個大姑娘站在離地二米八十多的扁擔上,揮舞著右手的扇子和左手的花手絹兒,動作優美,輕鬆自如,臉上的笑也是流動著的,宛若下凡的仙女。

扁擔下麵的舞扇兒們,高躍們,老座子們……和扁擔上的仙女逗起來,扭起來,呼應起來。觀眾們扭回頭,眼睛直了,表情僵了,一動也不動了。片刻方醒,卻不敢鼓掌,人人手心裏都捏著一把汗,生怕咳嗽一聲把“仙女”震落在地。

等仙女安全落地,掌聲才狂風般地刮起。

觀眾一個不剩,全湧到了我們這邊兒。連那邊和我們較勁的高蹺隊也走過來,連說:“服了,服了!這回算是領教了!”

接著,我們又拿出了第二個絕活兒。這個絕活兒叫騎象。五個踩高蹺的漢子立成五根柱子,然後上去三個人,把小腿和兩隻手臂支撐在前後兩個人的肩上,弓起身子趴著,再上去兩個人,也是這種姿勢,再上去一個人,姿勢同,再上去一個最漂亮的媳婦,坐在這個躬身爬著的男人的腰上。這樣,上下共五層。高度可想而知。

這就叫騎象。這隻“大象”開始走動了。從那個村子的西頭,一直走到東頭,全村人都走出家門,把街道灌得滿滿的,像一條混濁的河流。

人們一直把我們送出村口,當我們坐上大馬車,準備回家時,他們才想起來鼓掌。

這兩個絕活兒,我們輕易不在村子外麵玩兒,算上早先給皇帝表演的那次,這是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