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我把這一角色想得非常複雜,生怕玩不好再給撤下來。開始我走得小心謹慎,步子和手中敲擊的木頭棒子都不能很好地配合鼓點兒。剛走了兩圈兒就走出一身的汗,感覺每雙眼睛都在望著我。
玩了整整一個晚上,竟把棉衣濕透,漸漸地熟練,散場時,領頭兒的說:三國玩得不賴,明天還來吧。我很高興,頓時把一晚上的疲勞忘淨。
那時我的學習成績很糟糕,有好幾門功課不及格,寒假時的“家長通知單”上教師給我的評語常常會讓母親怒不可遏,於是天天晚上把我關在家裏做功課,不許出去和別的孩子瘋玩兒。可這次玩高蹺,一玩就是大半夜,母親不但沒有反對,反而很支持。
在半個月的時間裏,我天天跟著村高蹺隊外出到其它村莊去玩,一玩一整天,還要再加半夜。每天玩罷歸來,我的棉衣都是濕透的,母親天天夜裏給我烘烤。烤幹了,第二天再穿上出去玩。我的腿因為綁著木頭拐子蹦高蹺,都磨腫了,累得骨頭都快散架了,有時想偷懶兒不去了。這時,母親就一邊給我揉腿,一邊鼓勵我堅持。早晨村裏召集人的鼓聲一響,母親就催促我快點兒去報到。
那一年我十四歲。
一天,村高蹺隊領頭兒的說:三國,你進步很快,去玩舞兒扇吧。
“舞扇兒”是高蹺裏最上等的角色,他的服飾好,一身古代公子的穿戴,大紅大綠的花插在帽上,又瀟灑又漂亮,風度翩翩,比打棒兒的那個黑不溜秋的愣頭青可強多啦。這是人人想玩兒、人人羨慕的角色。我很榮幸。
這個角色玩起來可比打棒兒的難多了。右手舞動扇子(晚上就舉著燈籠),左手抖動大襟長袍,還要做各種高難動作,比如劈叉、翻跟頭、拍蝴蝶等腳踏實地都很困難的動作,踩著一米一十以上的拐子就更難了,危險也大。
舞扇兒(公子)和包頭的(娘子)一對,一個舞動,一個配合,要經常出場表演,其他高蹺隊員圍著圈兒走,起陪襯作用。
我頭一個晚上玩舞扇兒,和我配對兒的是我的一個女同學,大我兩歲,長得很好。我對舞扇兒的動作很生疏,總是隨大溜兒圍著圈兒走,我的搭檔女同學一個勁兒地小聲催促我出場表演,我知道自己不行,怕露怯,不理她。她就在後麵捅我的腰,催我。我實在是想出場風度翩翩地舞上幾回,贏得掌聲,讓她也跟著臉上增光,但我不敢。
那天,整個晚上我都在圍著圈子走,走得很灰,很狼狽,雖然女同學時不時地要捅一下我的後腰,我仍然沒有勇氣出場。
夜裏我一遍又一遍地在腦子裏構思著玩舞扇兒的動作,迷迷糊糊睡著後,仍在出場。
第二天母親又把我送出家門。我的搭檔女同學見了我,直咧嘴。我暗下決心,今天一定出場。
鑼鼓聲一響,我就竄出隊列拚命舞起來。舞得踉踉蹌蹌有兩次險些摔倒。一場舞下來,女同學不但沒有再寒磣我,還小聲地鼓勵我:挺好,挺好!我信心倍增,隻要鑼鼓一響,就往上衝。女搭檔就很高興,再也不捅我的後腰了。
我出場的次數多起來,舞得漸漸出色,在村高蹺隊裏開始有了穩固的位置和好名聲。
第二年我理所當然地被請去了。
我在村裏的高蹺隊成了一個不可缺少的人物,並且開始為村裏的高蹺隊增光添彩,是在玩“老座子”以後。
有一次村裏的一個玩老座子的人摔傷了,找不到合適的人選。領頭兒的就說:三國,你來試試。於是我脫下風度翩翩的舞扇兒服,穿上了又醜又老的和我的年齡性格不相稱也不協調的老太太的裝扮。
老座子是高躍的搭檔,也是醜角。高躍是個老頭兒,老座子是老頭兒的老伴兒,老太太。
開始我沒想到我會玩出名堂。我按舊時代老太太的打扮,右手拿著把大蒲扇,左手握著一根長煙袋。慢慢地我入了境,我學著我奶奶的樣兒,神神叨叨的,身子一蹲一蹲地走得很趔趄,嘴一抿一抿的,一臉苦相。我比別人玩得更投入,常常別出新裁,想出很多老太太們的花樣,配合著高躍,和他逗著玩兒,把一對老夫妻那種相親相愛,詼諧幽默的勁兒給抓住了,於是就很傳神。我把這個從未被人重視過的角色,推到了引人注目的位置上。我讓老座子喧賓奪主了。
那時我們村玩老座子的有兩個人,一個是我,另一個是一位中年婦女。我們的風格各異,她胖我瘦,她形似我神似,我們是村高蹺隊有史以來玩老座子這一角色的人中,最出色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