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微山湖踏波顯聖 臨山路禦風截人(2 / 3)

楊悅躺在床上剛想休息一下,卻聽見敲門聲,楊悅打開門,看見店小二站在外麵。

小二說道:“客官,有位算命先生要我把這封信交給你”。

楊悅沒想到竟然會有人給自己送信。楊悅接過信,看見信封上寫道:“林小公子親啟”。楊悅心道:“原來是認錯人了,把自己當做林家的人了,一會把信轉交給公冶友就是了。”

楊悅收好信,向店小二道了謝。店小二看楊悅是個孩子,知道沒什麼賞賜,就悻悻地走了。楊悅拿著信,走到公冶友房前,剛想敲門。

卻聽房內的公冶友說道:“楊悅小友請進吧”,門自己開了。

楊悅走進公冶友的房間,看見公冶友正在打坐,楊悅問道:“公冶先生怎麼知道是我,我隻是剛剛走到房外而已。”

公冶友輕捋胡須,微微一笑說道:“小友有所不知了,人在不同年齡氣機不盡相同,小孩氣機最剩,胎兒初生所帶的先天之炁並沒有散盡,但雜亂無序,不能歸化體內先天之炁為自己所用,靈炁外衝,所以小孩行為靈動,但腳步虛浮,容易跌倒。

到了青年先天之炁散去,體內濁氣沉入下丹田,這時人走路時腳步不再虛浮,所以不容易摔跤。但是小友與眾不同。”

“我?不同?我有什麼不同?”楊悅問道

“你的先天之炁還沒有完全散去,但丹田濁氣厚重,所以你腳步沉穩但行為不失孩童的靈動,我想這和你身負大仇有關。悲傷肺,怒傷肝,大痛大悲之後,你體內濁氣不能經過肝肺散去,鬱結體內,最後沉於丹田。所以小友與眾不同。”

楊悅張張嘴,這還是他第一次聽見有人這樣解釋少年老成,想反駁兩句,但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心智成熟的人,行為會變得穩重。

公冶友看楊悅張著嘴,以為楊悅被自己的說辭折服,神情得意,“觀氣之法可是一種秘術,老夫所練的《心氣歌》最擅長觀氣,所以老夫第一次見你就看出了你的與眾不同,以後隻聽你的腳步聲就知道是你。”

楊悅本來就是個充滿好奇心的人,遇到不明白的事問句“為什麼”,早就成了他的習慣,不然他也不會和程墨聊了十年的物理研究。

楊悅忍不住問道:“觀氣?怎麼觀氣?”

公冶友一臉得色,“人體鬱結之氣如果長時間排不出人體外,就會成為濁氣,隻有用高深內功借膻中穴引外界清氣進入體內,和外界形成大周天,才能以清換濁,你想學嗎?”

楊悅點點頭。

公冶友年紀越大,就越想找一個自己武功的傳人,無奈林筱玉是女兒身,傳授其它功夫還好,但公冶友的“心氣歌”女孩萬萬學不了。易劍山莊雖然也有一些其他適齡的男孩,但是在公冶友看來不是頑劣成性,就是資質不足,以至於易劍山莊中幾十個男孩,公冶友一個也沒看中。

《心氣歌》屬於內家功法的靜功,小孩生性好動,很難靜坐時靜得下心來,所以找個能靜得下心,天資又不錯的孩子本來就不容易。但是自從見到了楊悅,公冶友就認為這孩子孺子可教。不僅根骨不錯,而且少年老成,最適合修煉《心氣歌》。在公冶友看來,楊悅心性也不壞,所以更動了收徒的念頭。

公冶友說道:“好,如果你想學就拜我為師,我就傳你《心氣歌》。”

楊悅想學一門高深的內功,但是一直以來命運坎坷,人也變得有些多疑。想要拜公冶友為師,但想到隻和公冶友認識一天,又有些遲疑。

公冶友見楊悅有些猶豫,問道:“你可知道《心氣歌》的來曆?”

楊悅搖搖頭。

公冶友解釋道:“《心氣歌》乃王陽明祖師所創,當年陽明祖師在龍場悟道,領悟到‘心外無物’、‘心即理’,心中暢快,放生長嘯,聲震寰宇,久久不絕。陽明祖師把領悟的道理整理下來就是現在的‘心學’,把這種在天人合一狀態下,悟得的引氣之法整理下來就是‘心氣歌’。後來陽明祖師平定江西匪患,親自擊殺江南第一大幫南中幫高手一十八名。再後來寧王朱宸濠叛亂,陽明祖師帶兵奇襲南昌,與寧王兵馬在潘陽湖決戰,他跳上寧王的王船擊殺了寧王的貼身護衛-當時天下第一劍客高泓遠,活捉寧王。”

楊悅大驚,他知道王守仁,也知道王守仁的心學和他戰無不勝的軍事才能,以及他那三箭定軍心的傳奇箭法,但沒想到這個世界的王守仁又多了一項本領。楊悅想不出這個世界王守仁的武功有多高,但隻看公冶友的武功就知道《心氣歌》是一門上乘內功。

但楊悅還是心裏存疑,問道:“先生,為什麼要收我為徒,您不是有筱玉了嗎?”

公冶友捋了捋胡須,“《心氣歌》分上下兩卷,自從陽明祖師之後就沒人能把《心氣歌》上下卷都練成。上卷《本然朝心歌》適合心智純真的女孩修煉,而下卷《明覺歸元歌》適合先天之炁未失的男孩修煉。如果失了先天之炁再修煉《心氣歌》雖然能強身健體,但終究不會大成。”

楊悅說道:“這不對啊,如果《心氣歌》上下兩卷要男女分練,那王明陽當年怎麼能學會呢?”

公冶友皺了一下眉頭,露出一副深思的模樣,“這也是心學門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當年陽明祖師領悟《心氣歌》的時候已經快到中年,但同是《心氣歌》偏偏就是他能練成,別人過了年齡,失了先天之炁就練不成;同是《心氣歌》偏偏就是他能學得兩卷,其他男子如果強行修煉《本然朝心歌》不僅內力全失,而且輕則走火入魔,重則****不舉;同是《心氣歌》別人要用數十年的功夫才能練到大成,可他偏偏就能一夜之間醍醐灌頂,聲震寰宇,久久不絕。”

說到這裏,兩人都不約而同保持了沉默。“立德立言立功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萬人師”,天才的武功或許和天才的兵法、天才的“心學”一樣,隻用悟就能無師自通,登峰造極。

人類曆史上絕對不缺少努力的人,但有的人千百遍錘煉思想,有的人千百遍錘煉技藝。天才通過錘煉思想拓展人類知識的邊界,庸才通過重複模仿天才的知識變成自己安身立命的手段。因此世界上有了艾薩克·牛頓和物理老師,有了皮耶羅·達·芬奇和無數模仿《蒙娜麗莎》的匠人。

公冶友看楊悅還在猶豫,不覺微微有氣,心想:“如果我在江湖中放出話來,說要收個徒弟。不知道有多少名門大家的子弟想拜我為師。這孩子倒好,話都說到這份上了,他竟然心有猶豫。”於是試探得問道:“你不願拜我為師,難道已經有其他師傅了嗎?”

楊悅看見公冶友有些不高興,忙解釋道:“楊家遭逢大難,這世上也就我自己了,哪還有什麼師傅。”說到這裏,楊悅想起自己的經曆,不禁又感到心中悲憤。

公冶友看見楊悅一臉悲憤,心裏歎了口氣,心想:“也真苦了這孩子了。”心中怒氣不覺消了三分。

楊悅繼續說道:“其實隻看公冶先生的武功就知道《心氣歌》是門上層武功,我身負滅門大仇,又怎麼會不想學呢?隻是我對《心氣歌》一無所知,所以才會猶豫。”

公冶友看楊悅做事謹慎,更覺得他穩重,想想也是這樣的道理。拜師學藝那是件大事,自古事師如父,這一頭磕下去,叫聲師傅就是一輩子的事,別人既然不了解師傅為人,也不了解師傅的本事,這聲師傅怎麼會叫得心甘情願。想到這裏,公冶友也就釋然了。

他拿出一本《傳習錄》交到楊悅手上,說道:“這本書,是陽明祖師的著作,你拿回去看吧,如果有什麼不懂的可以來問我,拜師的師以後再說吧。”

楊悅到了聲謝,把書放進懷裏,手碰到了懷裏的信,這才想起自己是來送信的。

“剛才店小二給林小公子送信,結果錯交到了我手上。”楊悅把信拿出來。

公冶友一愕,說道:“筱玉是莊主的獨生女兒,林家哪有什麼林小公子。”說完,把信接過來,看見信封上寫著“林小公子親啟”六個大字,字體圓潤不失飄逸,想來委托店小二送信的人,也不是尋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