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目前文學創作稍做瀏覽,人們就很容易發現,一股奔湧的寫實性文學激流正漫向文學的各個領域。報告文學的勃興不衰、紀實文學的擴展、傳記文學的新進以及寫實性電影電視乃至小說創作中的“新寫實主義”的萌生等等現象,都無不與寫實的內核相關聯並進而推動著寫實性文學潮流的發展。
任何一種文學現象的萌生與發展都不僅有單純的文學原因,而且還有深刻而複雜的社會原因。文學自然有其自身的獨立性,然而,文學的發展與更新在根本上終究還是要依賴於社會人生這樣一個母體。一方麵,文學在不斷地尋找著反映表現社會人生的方式方法;另外一方麵,社會人生的現實也在不斷選擇著適宜於自己的文學。這是一種相互依附、相互選擇的關係與過程。在某一個曆史階段中,某一種文學得到了大步的邁進,那一定是這種文學適應了這個曆史階段的需要。漢賦之興起、唐詩之繁盛,不都與那個浩蕩的時代和雄強的歲月有關嗎?時代生活對於文學的選擇是一種嚴格而又無聲的挑剔,它對於那些遠離社會生活自身的文學會給以冷漠,對於那些樂於接觸並熱衷於表現社會生活的文學給予微笑,而給予那些在很大程度上認識、揭示並表現著現實社會生活本質的文學則是熱情的歡迎和給予情有獨鍾的厚愛。在我們的這個新的曆史時期中,寫實性的文學正是得到了時代生活歡迎與厚愛的文學。
寫實性文學之所以會有如此的境遇,原因之一是在這股文學潮流興起之前有過太多虛偽造作的矯情之作,甚至還出現過一些瞞和騙的假文學。在這些文學風行之時,社會生活的真實麵貌、社會人物的真實細膩心理及感情變化全被掩蓋起來乃至被嚴重歪曲,或者是以某些純然出於理想的藍圖和人為的衝突替代了嚴峻的生活現實。這些文學把人們與社會生活隔離開來,它們在試圖超越生活的同時,也就無情地脫離了社會生活的本質。隨著這種虛假文學的升騰,寫實文學隻能在冷峻的社會環境中蟄伏。新的曆史時期的到來猶如春天的驚雷,聲動大地,萬物複蘇,生命萌動,壓抑多時的說真話、做真文、直麵嚴峻的社會人生的文學創作時代終於到來了。
回想當初,“傷痕文學”、“反思文學”的相繼提出與發展,其內在本質無一不與作者說真話、抒真情、求真理這個核心有關。可以說,新時期以來的文學就是以求真而始又在求真的過程中發展自身的。目前奔湧的寫實性文學之潮可以說是此前文學的某種延續,也是文學的某種歸宿。在“反思文學”之後,雖然小說創作中還有“改革文學”出現,但前者已露出頹勢的痕跡。那些渴望在形式花樣上翻新的努力,那些試圖深入到人的自我深層尋找波瀾的做法,似乎都未能喚起社會與讀者的巨大熱情與呼應。然而,伴隨新的曆史時期而崛起的報告文學這時卻愈加顯得一枝獨秀,傲然挺立。具體地說,到了1985年以後,報告文學就一直占據著文學舞台的中心,以主角的形象活躍並影響著文學與社會的各麵。在別的文學或藝術形式拉開了與現實生活的距離之後,寫實性文學依然把自己緊密地與現實社會人生連結在一起,與其同呼吸、共患難,勇敢而又頑強地表現了自己對社會人生的責任,表現了文學本應有的追求真實、尋求真理的品格。至今,人們依然不會忘記那些被貫之以“社會問題”報告文學的作家作品的巨大震動和影響。這些作品讓讀者接觸了生活的真麵,又引導讀者深入到社會現實的肌理之中,給人許多足可以據之以再研究的信息,又給人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思考,改變並影響著人們慣常的思維,影響並促進著觀念及行為方式的更新。社會生活的誘惑和寫實性文學作家們對這種誘惑的呼應造就了我們文學創作的一次奇觀:寫實性文學的迅速崛起和它持續不斷的發展。寫實性文學長時期成為文學創作的主流絕不是偶然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