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報告文學的特性與創作(2)(2 / 2)

藝術的敘述報告就不能是機械的報道,它必須講究結構,講究具體生動而又富有起伏變化的表述方法。這就是說,麵對一大堆素材,要動腦子想,從哪個角度切入,從哪個地方開始,先報告什麼,後報告什麼,哪些需要倒敘,哪些必須先行交待等等,工作是很多的,變化也是多端的。結構工作往往因人而異,因題材對象而異,絕沒有一個定式,沒有一個死的寫作敘述方法可以依循。理由的《揚眉劍出鞘》報告擊劍運動員欒菊傑在世界女子花劍比賽中奪得銀牌及她的奮鬥曆程,弘揚了一種奮進的精神和堅強的意誌。但作品卻從欒菊傑比賽時耒然受傷被送往醫院寫起,然後才娓娓地敘述出事情的前因後果,有懸念,有情節,有環境描寫,讀來生動、完整,起伏多變。李延國的《中國農民大趨勢》巧妙地把作者童年的農村生活與今天農村生活的新景象交叉對比著描寫,把曆史與現實的兩幅農村畫形象生動地提示到讀者麵前,讓讀者在這巨大差異變化中看到現實的生活麵貌。黃宗英的作品初看起來似乎隨意自然,不著痕跡。其實,她作品中存在著一種更自如的結構方式,這就是往往把自己置身於對象、事件之中,以自己的耳聞目睹觀察感受對象,然後又似不經意地表述出一種態度和結論。她作品的結構就是以情感為線、以釋疑為誘導的內在結構方式。《大雁情》、《小木屋》等優秀作品全都如此。但這樣的結構方式需要作者有那種易於進入角色的本事和語言的才情。結構作品的過程看似一個敘述方法問題,其實它與作品表達主題和深化題材內容等都很有關係。好的結構敘述方法可以把題材所包容的社會人生內容充分地展露出來,使作品主題更深刻和分明。不講究結構敘述的作品多見材料,少見內在的思想情感成份,時常引不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和思索。可以說,報告文學文學性的重要方麵就是作者要創造出一種便於、易於為讀者接受那些真實的、沒有經過藝術加工的生活原生現象的方法來,使原本也許缺乏吸引力的生活現象變得富有誘惑力,富有情感和理性,而這一切都有賴於結構手段的運用。現在,有些作者不認真地分析題材對象和自己掌握的材料及駕馭的能力,一味地追求宏大結構、全景觀照的方式,結果不僅使作品顯得空蕩,不凝煉,同時也讓人感到作者故作深沉大氣,其實虛飄無力。這是一種不應肯定的創作苗頭和傾向。

報告文學寫作絕不能忽略對細節的運用。在不少的時候,報告文學甚至可以說是成也細節,敗也細節。細節可以讓人感到作品的真實力量,又可以讓人感到作品失實的病惡。因之,在報告文學創作中,從一開始采訪起,作者就要隨時注意觀察和收集那些有內容、有典型性的細節,千萬不要視其微小就輕易放過。細節可以使作品充實,有血肉;細節也可以增強作品的可讀性和思想力。好的細節運用勝過作者許多的交待述說或議論,對於鮮明作品傾向性和人物性格極有作用。理由在《她有多少孩子》中有這樣的描寫:一位家境富裕、有一定社會地位的婦人極想要一個孩子,但是她有習慣流產的毛病,懷了幾次孩子都未成功生產。後來,在又一次懷孕後特地找到林巧稚大夫,請她幫助保胎。經過多時細心保胎臨近生產時,為防萬一,還是住進醫院來。即是這樣,還是早產了。好在有林巧稚大夫悉心照料,孩子安全生產。為了這個產婦和孩子,林巧稚長時間勞累。到了夜間,護士小姐看無什麼異常,就請仍在產房的林大夫回去休息,由她們照顧產婦。可林巧稚不出聲,隻是向她們擺擺手,讓她們離去,自己依然坐在嬰兒的小床邊。過了好久,她才出來。護士小姐有些抱怨地說她不愛惜自己。林巧稚笑笑說,你們剛才可能沒看見,你們叫我時,那小嬰兒的小手正握著我的手指睡著了。這裏寫的就是一個細節,它把林巧稚那美好的心靈,把林巧稚對產婦的理解、對小生命的愛惜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把林巧稚對工作的盡心精神和高尚的職業道德表現得極為充分。這個細節所起的作用是許多別的議論文字所無法替代的。另外,也有不少作品或因細節的巧妙運用而增色,或因對細節的忽略而引起爭議麻煩。所以,很好地掌握細節是報吿文學創作的一個很重要的工作。

另外,還有語言的提煉、運用,還有精彩的議論手段的介入等,都對報告文學的創作關係極大,這裏也就不再一一論述了。

(198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