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金河小說創作論(2)(2 / 3)

金河的小說基本上是以寫實的風格見長的,即使他自認為是吸收了一點現代的東西的實驗品,除去《市委大院的門柱》顯示了一點荒誕的成分外,別的並無多少“現代”味。其實,正如金河所以為的,“現代主義文學也是現實的,隻是它對現實的評判不同,表現手法不同罷了”。金河的這篇《市委大院的門柱》采用的有點荒誕的假設的手法所表現的還是一種現實。因之,我認為,與其把它看成什麼新實驗,還不如看成對過去手法的一種發展、豐富更妥當。在不少人忽視了現代主義的現實性內含,隻把它視為一種文字遊戲、一種結構圈套、一種形式的不斷變換並以此看輕乃至取消了它的思想、社會內容的情況下,過多地從手段上看作品容易陷入無多少意義的紛爭,不知不覺地放鬆了對主要部分的研究和發展。

樸素、平易的寫實風格使金河的小說附著濃鬱的現實生活色彩,使它顯出一種平和溫煦之氣。然而,金河的小說並不是對現實生活的刻板摹寫,也不是居身生活之外超然處之。它自有精警的藝術和更內在的情感波流。金河的小說幾乎看不出作家編織、結構故事情節的痕跡,他總是那麼顯得似乎是無意地說開來,但隻要你稍有耐心,他很快就會讓你進入一種環境或氣氛之中,在不自覺間參加到作品中。《閥門》所講的事情太平常不過了,住上了樓房的人都會對此習以為常。廁所的閥門壞了,請房修公司的師傅來修,就如此個小事。可金河卻從這個小事中發現了社會上實際存在的不平等以及人們對這種不平等的抗拒。盧果成是個修理工人,在他對社會中的這種不平等無力改變的時候,他卻能在自己職權範圍內以或說是惡作劇式的狡黯手段無情地衝擊它。他把領導特意為組織部長備下的閥門裝到無權無勢的教師家裏,這看似不合理的行為中實際上正表示著一種公平和良知。整個小說開頭平易,但結尾卻相當有力。《堵塞》也是這樣,市委副書記陪著老同學去遊覽,結果走到半路交通堵塞,前不能行,後不能退,打出書記的牌子也無能為力。而這位書記下午還必須在省委書記到來前趕回去彙報工作。結果,盡管歸去晚點了,可沒想到省委書記也因火車晚點未能如期到來。一個普通的交通堵塞,卻讓金河一寫,頗具意味和聯想。它既指出了交通的落後現狀,又十分巧妙地嘲笑了權力。在這個普遍落後的交通狀態麵前,無論你是市委書記,還是省委書記,不管你權力有多大,同樣也無能為力。所以,要改變一種落後的、困難的局麵,僅有權力、僅靠幾個哪怕是智慧的人而沒有整體運動同樣是乏力的。能夠把普通的生活現象十分自然地轉化成為一種藝術現象,並使這種現象包含著比它的本體豐富得多的社會人生內容,這是作家成熟的表現。我們自然不必去貶低那種憑借圈套變化而贏得讀者的作家作品,但若有人把像金河這樣的表現方法視為是笨拙,是缺乏靈智的遲暮情形的話,那是無論如何也讓人接受不了的。金河是接近那種大巧若拙的作家的。他的小說作品中有著藝術的意蘊,就像相聲大師侯寶林的相聲段子中有著哲理的智慧幽默,而不是如今許多相聲段子那樣隻有無聊的滑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