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胡王見這麼輕易地就討來了匈奴的駿騎,喜不自勝,竟再打發使臣來匈奴。這一次,東胡王要的是單於最喜愛的夫人。望著傲慢無禮的使臣,諸宮怒火中燒,以為他們的召幹必然怒殺來使,向東胡開戰。可君王再次大笑,說既然東胡王慕我夫人的美名,何不遂了他的心願!匈奴豈能為了一個女人傷了兩國和氣?
當東胡使臣又轉來時,驕傲得忘乎所以,這次,他是替他的君王來要匈奴的土地。經過前兩件事,有的匈奴官長便鬆懈了鬥誌,以為冒頓還會雙手奉上,就漫不經心說,一塊土地沒什麼大不了的,給他們便是了。誰想冒頓大怒,說勇士是君王的眼珠,土地是國家的根本,寸土不能送!言罷,皆斬這些官。遂發軍令,三十萬控弦夕士從四方奔來,隨冒頓王殺向東胡,滅其國,虜其民,強大的東胡一夜之間灰飛煙滅,不複存在。緊接著,冒頓揮師西去,擊月氏:南並樓煩、白羊河南王,又收複昔日蒙恬所奪的匈奴故地;北服屈射、丁零、堅昆等,疆域達到匈奴的曆史之最。東至遼河,西至蔥嶺,北抵貝加爾湖,南達長城,西北漠野上第一次出現了統一的遊牧軍事政權。
匈奴崛起之時,浩大的秦帝國已經湮滅,四年的楚漢戰爭也已結束,劉邦做了漢王朝的天子。冒頓揮師南下,攻抵晉陽,給了躊躇滿誌的漢高祖一個下馬威。劉邦並未將其放在眼裏,橫行天下的楚霸王都慘敗在他手下,這世上便不再有征服不了的敵人。漢高祖披甲親征,意欲向剛剛平定的天下顯示一下他的天威,讓大漢的子民看看他所向披靡的大軍將怎樣驅逐這夥塞外的胡人。
不料,漢高祖反被冒頓圍困在白登山(今大同東北),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白登山之圍”。這七日七夜裏,漢高祖一定絕望之極,詰問上蒼何以殘酷無情,難道大漢帝國和他這個皇帝竟是如此短命!白登山下,匈奴數十萬控弦之士如潮推浪湧,大漢上空溫煦和暖的氣息不見了,滾蕩著漠野的雄莽氣團。劉邦感到了一股來自荒漠的力量,感到那實在是一股他無法征服的奇偉力攝。至此,他猛然醒悟,原來他在同荒漠交戰,他的對手原來是漠野本身。
於是,漢高祖向著大漠低垂下他狂傲的頭,采用陳平的計謀,派人私下給冒頓寵姬贈以厚禮又加上一幅美侖美奐的佳人圖,言若是單於攻下了漢地,就會得到大批如此的漢地佳人,夫人您必定會失去單於的寵愛。
利用女人的嫉妒心使其勸得冒頓退兵,堂堂大漢帝王竟是以這般見不得人的手段逃得一條活路,而不是在沙場上兵對兵將對將地奪取勝利。漢高祖光明磊落地擊敗項羽,卻沒能戰勝匈奴冒頓王。
以後,高祖又采納劉敬的建議,以“和親”政策試圖與匈奴罷戰。高祖真想將親生女兒魯元公主為漢帝國換回和平,隻因呂後日夜啼哭:妾惟太子、一女,奈何棄之匈奴!方作罷,但歲歲送與大量金帛酒米。後來,高祖駕崩,呂後獨攬大權,冒頓遣書戲辱,大意是陛下新寡,而我亦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娛,願以所有,易其所無,不如我倆結為百年之好。
呂後大怒,欲出兵匈奴,群臣勸阻,以高祖武威,尚且被困於白登山。於是呂後使人複信,言說自己已是高齡的老嫗,耳聾眼花,絕非單於想像的美人。心高氣傲的呂後在強敵麵前不得不忍氣吞聲,自輕自賤。
匈奴在冒頓王及其子老上單於統治時期達到鼎盛,老上單於曾致漢帝書日:“以天之福,吏卒良,馬力強,以滅夷月氏,盡斬殺降下之。定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三十六國,皆已為匈奴。”
西域遼闊的土地並不寧靜,被匈奴的馬蹄踩踏得搖搖擺擺。我曾仔細研究過遊牧軍事帝國,如大匈奴帝國、成吉思汗蒙古國、大金帝國,我想知道他們到底要什麼,他們去攻殺一個又一個部族,取得了一座又一座城池,卻根本不要這—切。他們揮舞刀劍,驅動馬蹄一直不停地衝殺下去,征服了世界之後,又朝哪裏去呢?冒頓王征伐了一圈,依舊冋到他的草原上逐水草而居,成吉思汗馳騁到了鹹海岸邊卻又轉回了蒙古草原,最後也葉落歸根。與冒頓不同的是,成吉思汗晚年終於接受了宗教,在他征服中亞之後,詔見中原全真道教領袖長春真人丘處機,令丘跋涉萬裏來到他的中亞行宮(今阿富汗東北円達克山西南),他原想向這位被稱為“神仙”的高人討長生不老藥,而長春真人卻把這個詔見的機會看做是“恤民保眾,使天下懷安”,慷慨作詩日“我之帝所臨河上,欲罷幹戈致太平”。丘處機對成吉思汗坦然相告,他並沒有什麼長生之藥,隻有長生之道,成吉思汗被他的誠實無欺感動,開始聽真人傳道。靜夜時分,兩排鬆明火把照亮了成吉思汗的大帳,真人仙風道骨,侃侃而談:“夫道,生天育地,日月星辰鬼神人物皆從道生。人止知天大,不知道之大也……”他勸成吉思汗“外修陰德,內固精神”,天地之間以人為最珍貴,既或難得之身,應走道家修真之路,行善造福,達到道家完美之境。成吉思汗似有所動,被道家的精神懾服了,雖然他最終沒有走上修真之路,但蒙古帝同在他之後歸信了喇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