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定居北非阿特拉斯山地的部族是柏柏爾人,可是,在人種上,柏柏爾人又是歐羅巴人種的地中海型。如果溯其族源,人類學家認為,其部族一支來自歐洲,一支來自撒哈拉。狹窄的海峽並不難跨越,有可能是在冰期,海峽變為幹旱的陸橋時,一支原始的歐洲遊牧部落為逃避追殺,來到北非。或者是在冰期後劃著獨木舟橫渡海峽而來,成為此地高山草場上的牧羊人。之後,大約在公元前8世紀,歐洲的航海民族腓尼基人於北非登陸,在突尼斯建起了宏偉的迦太基城。非洲離別南美,漂浮到歐洲近旁,你想它還會有寧靜之日嗎?自從有人類的曆史以來,阿特拉斯山地便從未寧靜過,腓尼基人之後,羅馬人、汪達爾人、拜占廷人不斷湧入,迦太基城早巴成為一片廢墟。公元前?世紀,阿拉伯人浩浩蕩蕩入侵……
歐亞大陸上每一位雄心勃勃的統帥似乎都要在北非的土地上為自己賺取神聖的功名,馬其頓的亞曆山大來過,古羅馬的凱撒來過,法蘭西的拿破侖來過……
人類的數支種族在這條山地上打打殺殺,再子殺伐間歇中發生血脈的融合,於是,地道的北非人誕生了,他們生活在如今的突尼斯、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利比亞等國。我覺得,人類的曆史要遠遠複雜於山脈的曆史,我們沿著山的刨麵和斷層,能依次看清哪一層是花崗岩,哪一層是玄武岩。但我們卻難以從一雙神秘莫測的眼睛裏辨認出有多少腓尼基成分、多少阿拉伯成分,更難看出一個個人類的滄桑故事。
圖阿雷格人是柏柏爾人的一支,算是北非柏柏爾人裏沒有被其他民族同化的少數幾個支係之一,但供們已不再擁有阿特拉斯的優質草場和林地,不再依傍山脈,而走進了沙漠,阿特拉斯以南,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是圖阿雷格人的家。被北回歸線橫穿的撒哈拉大沙漠恰好在副熱帶高壓帶控製下,幹燥高溫,年降雨量不足250毫米,圖阿雷格人忘記了山的清新濕潤,學會了在高熱的漠風中使用沙子。沙子在他們家中簡直成了世上最奇妙的材料,婦女們用篩子將沙子篩成細麵,用這種細沙麵做沙床、沙毯。圖阿雷格人從不知道木床、鐵床、彈簧床什麼的,沙床就是他們最好的臥榻,主婦們定期更換一次沙子,以保持臥床的潔淨。他們的食物裏還有一道沙烤大餅,即在沙地挖一底部平整的沙坑,把木柴填進坑中燒成火炭,再將揉好的大餅裹上一層沙子放進坑中的火炭裏。大約三十多分鍾後,拿出大餅,用木棍拍打掉沙子,鬆軟的沙烤大餅就做成了。然後,圖阿雷格主婦用羊肉、蔥頭、西紅柿、辣椒燉一鍋濃香的湯,把餅放進去煮一會兒,便成圖阿雷格的傳統美食杜桂拉。
他們成了名副其實的沙漠種族,有一天,讓他們離開大沙漠,還他們一片綠水青山,他們或許反倒不知如何生活。
圖阿雷格人有一個奇特的風俗,男子蒙麵,除了一雙深陷的歐羅巴人種的眼睛,臉上其他部位嚴嚴實實地遮在麵罩下,即便在家裏也不會把臉露給親人。民俗學家對此有過幾種解釋:第一,這個驍勇善戰的部族為避免血仇追殺,讓對方認不出來。第二,源於部族曆史上的一次敗仗,女人憤怒地摘下自己的麵罩令男子遮住臉。第三,母係氏族遺風,蒙麵嫁到女家的是男子。第四,保護臉部免受漠風毒日吹烤。
不管是哪一種,圖阿雷格男子以絕對莊嚴的心理對待蒙麵,男孩長成了男子形,家裏便要為他舉行一個神聖的儀式,由父親授予他圖阿雷格的傳統武器雙鋒長劍和一副麵罩。到他二十五歲結婚時,他便將自己的麵孔隱在白色的織物之後,完成一名圖阿雷格男子尊嚴的成年禮,從此收斂嬉態,沉默寡言,擔起生活的重擔。這些圖阿雷格男子騎著駱駝或馬,肩背雙鋒長劍,讓麵罩蒙住一個部族的全部神秘,走向撒哈拉深處,成為它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