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集毀滅與塑造於一身。

在火山的眼裏,人類世界是微不足道的,就像人類無視螞蟻世界一樣,我們挖地鑿洞,還會在乎滅幾個蟻穴嗎?

如果有一天,地球的所有火山死滅了,地球也將死滅了,它的體內不再有熱能,代表著星球原動力的滔滔熱流噴射殆盡,它的大地不再漂動,它的板塊不再碰撞,它的海盆不再抬升,它的山不再造,它的穀不再開,完全成了一個死寂的星球。火山讓地球依然年輕著,鮮活著,生動著。

日日月月年年百年萬年,無窮無盡的火山物質不斷更新著地球的陸地和海洋,深深地割裂著地殼。舊的創痕,新的傷口,終使地殼不堪痛苦的折磨,轟然一聲解體,陸塊們重新碰撞、拚合,隨之帶來新的沉落與升騰,舊大陸消失了,新大陸形成了,新的山脈起伏著站立起來了。海水帶走了舊時的一切,那舊時的一切印跡、一切榮辱、一切創造、一切輝煌統統與舊大陸一起被埋葬在海洋深處,也許滑進深淵般的海溝裏,重新返回地幔,化為滾滾的熔岩。

火山讓我們看到地球的曆史正是一條輪回之路。

地球海底存在著一道山係。

海底丄脈叫大洋中脊,你絕不會想到它有多麼氣派,它縱貫地球匹人洋,長達8萬公裏,寬至數百至數千公裏,相對髙度為2000米至3000米左右,這條環球海底山係,比陸上任何一組山係都要壯觀得多。

信不信由你。

我們習慣性地以為最龐大的火山在陸上,我們凝看那些死去和活著的火山——乞力馬紮羅、聖海倫斯、維蘇威、富士、埃特納……以為它們就是地球“火山之最”,其實真正的“之最”在海底,隻是我們沒法兒窺其麵目。幸好在這個科技時代,愈來愈先進的深潛器使科學家們可以去數千米的深海進行洋脊探險。這些海洋地質學家們告訴我們,海底火山絕非高聳的錐形,因為海不的強大壓力,它們的形狀呈扁平,爆發時也不是衝天撲地,滾滾流動,火紅的岩漿將會自海底裂穀執著而緩慢地流出,海水在按壓著它,可它仍然向四處漫溢開去,海水迅速消褪了它的光芒和色彩,使它以掙動拱爬的姿態凝固成條紋狀的黑色岩石,像肌肉一樣充鼓著力度,這就是新大洋的地殼。

聽上去實在有點神奇,洋中脊原來代表新生的洋殼。

由於“大陸漂移說”和“海底擴張說”得到確立,人們弄淆了洋中脊是怎麼回事,專業書中這樣講述道:“在板塊構造模式中,大洋中脊頂部標出了海底擴張軸線,屬分離型板塊邊界。”

這種專業術語似乎讓人難以理解,換句話說,洋中脊就是海底擴張的中心。

海底在擴張!

赫斯和迪茨在1960年出此驚世之語時,許多地質學家茅塞頓開,認為是地球科學的一場革命。

赫斯他們的判斷是準確的。要是我們能下潛到數千米深的水下,順著脊頂滑進那漆黑幽深的裂穀帶,我們將會來到海底擴張的中心,看到這個學說正以生動具體的形象被表現出來。熱騰騰的地幔物質正沿著大洋中部穿透岩石圈的裂縫或裂穀源源湧出,毫不客氣地把老洋殼向兩側推移擴張,一直推到板塊的另一端,以致下衝到另一板塊的下麵,被地幔流熔化,使老洋殼徹底消失掉,就這樣更新著大洋之底。這些物質溫度高達380度,假如我們此時身著一套隔熱潛水衣,就能從容地注視著這一切,我們還能發現,這條沿洋中脊存在的裂穀係正是火山、地展的發源地,也從而明白大陸為什麼漂移,板塊為什麼運動。從這裏,我們能聽見地球的心跳,感到它滾燙的血液在汩汩奔流。

幽深漆黑的洋底不沉寂,岩漿在頻繁活動著,板塊張裂處遍布海底溫泉,那是海水接觸了滾沸的岩漿後,受熱而噴湧,溫度足有300度至350度。海床也在不斷推移、改變形狀,要是你在海底發現一道寬達2米至3米的大裂縫,別認為它的曆史有千萬年之久,那很可能是兩三個月前發生的事。

在海底,火山暴露了地球的秘密,根據“海底擴張說”,科學家計算出洋底地殼在二億至三億年更新一次。我們認為的永恒大洋終有一天會消失和死亡,同時,新的大洋又會誕生出來。

有時,當海底哪個火山持續不斷地噴發,越來越多的堆積物高離水麵時,我們便管它叫做島。夏威夷群島就屬這樣的火山島,還有冰島、亞速爾群島、加拉帕戈斯群島等。在過去的世紀裏,人們曾親眼見到一個又一個的火山島從大洋中神奇地鑽出來,仿佛是海神贈與人類的禮物。海浪和豐富的雨水把火山石侵蝕成細小沙粒,鬆軟地鋪滿島岸,火山灰也在天長日久中變為富有養分的沃土,楦物種子隨海流和鷗鳥登上島子,很快,這些島嶼就風光美麗如畫,漂亮的棕櫚灘、茂密的熱帶森林、上百種鷗鳥、自由跑跳的動物……不久,人類也尋到此地,這裏又成為某支民族先祖的伊甸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