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冰期結束後的這個分外美好的生態圈裏,一個最重要的物種進化出來了,那就是人。早在第四紀大冰期之前,拉瑪古猿和南方古猿就已經出現,隨著冰期和間冰期的交替,他們的種族也在艱難而執著地發展著,在大約距今一百萬年前,南猿的一支終於直立起身子,走出了猿類家族,成為直立的人。他們會用火烤肉取曖,用它照亮黑夜,還能用獸骨和石頭製造簡單的工具。之後,在各大陸相繼擎起了一支又一支直立的人的火把,元謀人、爪哇人、北京人、尼安德特人、許家窯人、丁村人、克魯馬奴人……當山頂洞人在一萬八千年前走上北京周口店龍骨山山頂的洞穴時,這是生物史上一個令人欣喜的時刻,這種晚期智人的相貌已與現代人基本相似。他們不僅有各種石器和骨器,甚至會打磨精細的骨針,把獸皮縫成衣眼,用來遮羞和禦寒,並把石珠、貝殼、骨管、獸牙穿孔,做成美麗的飾物,他們懂得埕葬死者,原始宗教產生,並已進入興旺的母係氏族社會……
人類從此生機勃勃地繁衍於各個大陸。
而山脈背負著冰川遙遠地注視著人類,當某個原始氏族在大河衝積而成的肥沃平原或三角洲上種下自己的血脈之根時,絕沒有想到他們享受的一切正是山的賜予,山把冰川保留起來並且不斷地生成新的冰川,讓其慢慢消融。於是,融雪點點滴滴化做涓涓細流淌過山澗,跌進深穀,衝出高峽,成為奔湧不息的大河……
原來山貯藏冰川為的是土地能夠擁有大河,為的是江河千年萬年地奔走,永久地去灌溉平原和三角洲。
我們不禁感歎山的運籌幃幄與神機妙算,我們會充滿感激地說,因為地球擁有山,我們才擁有地球,擁有文明並擁有我們自己。
那麼,冰川是怎樣形成的呢?究竟白雪,這些水的結晶體是怎樣成為那晶瑩剔透的巨大冰川的呢?我們說,山地豐沛的降雪和常年處於零度以下的氣溫是孕育冰川的絕對條件。這實在是一個漫長而優美的過程。讓我們來看一看,在高山雪線之上,從天空飄落的雪花很快就成為堆積深厚的羊絨毯,在雪花之間發生水分的迀移,形成粒雪,粒雪成顆粒狀態,粒雪越積越厚,底層雪開始承受巨大的壓力,就像你往一條布袋子裏裝麥粉,你不斷地裝填,底下的麥粉必然會被壓得結結實實,那粒雪層就在重壓下漸漸緊密結實,雖然在永凍層上,但總會有少許的粒雪融化,冰雪融水沿粒雪與粒雪間的空隙四下遊走,並被重新凍結在空隙裏。於是,底層的粒雪便化為粒雪冰,粒雪冰的顏色同雪一樣純白並含有許多氣泡,這還不能被稱做冰川冰,它仍要繼續接受來自上部的壓力,直至氣泡和純白色完全消失,冰塊透明而略呈淺藍,才最終形成冰川冰,它是大自然的嚴寒和重壓鍛造而成的冰雪極品,沒有一絲瑕疵,不含一點雜質,比所有的鑽石珠寶更純淨更美麗。
因此,所有那些由淺藍色冰塊肆意堆砌而成的冰川都擁有驚世的美,像水晶宮殿,像放大了的王冠。
可我們常常忽視這世上至珍至貴的極品,隻因它不能像鑽石珠寶一樣被做成漂亮的裝飾物成為地球人財富和權力的象征。
當它是冰川時,它永遠隻能是大山燦爛的王冠,而無法成就人類的野心和膨脹的欲望,但它卻可以化做一溪清流養育人類的生命。
其實我們與冰川彼此的聯係從沒有中斷。在遙遠的山脈盡處,冰川每時每刻都在消融自己千錘百煉的美麗,逶迤而纏綿地流向我們。
每一條河,在它的身後,肯定都坫著一位大山母親。
假使今天的地球沒有活著的火山,我們可能永遠看不見地球那新鮮的驚心動魄的傷口。
在我們生活的信息時代,隨便在哪個寧靜的夜晚,我們隨手打開電視,就看到了正在噴發的火山。不管這座火山在地球的哪個角落,那些廣角的長焦距的攝像機鏡頭都能全程跟蹤它們,再通過圍繞地球的衛星,把組成這彩色圖象的信號,傳送給我們家中的電視接收機。
我們在現代科技中,肖睹古老的造山奇跡,看到火紅滾燙的岩漿噴出巨大的火山口,開始它肆無忌憚的滾滾行程,吞沒山林,摧毀房屋,填平山穀。在它耗盡自己的能量之前,它盡情盡興地幹著由地球上最自由最浪漫的意誌所支配的偉大毀滅和偉大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