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山地在如今的大陸上所占麵積並不大,盡管地球大陸隻擁有兩大高山帶,一是沿太平洋兩岸呈南北向分布,二是橫貫歐亞大陸中南部及非洲大陸北緣略呈東西向分布,但幾乎所有最年輕最雄偉的山脈都集中於此。這就足夠了,它們高高長長的脊梁足以背負起拯救大地的使命。
第四紀是新生代最後一個紀元,也是地球發展史上最接近現代的一個全新階段。從大約距今三百萬年前開始,如果我們真是古猿進化而來,人類學家告訴我們,在這紀元裏,我們的祖先南方古猿已出現在非洲炎熱的叢林中,然而,第四紀並未呈現出新紀元應具有的美好狀態,在短短的百萬年間,冰期和間冰期交替出現在全球,最高峰時,北半球高緯度地區都在巨大的冰蓋之下,加拿大、紐約、辛辛那提則全部被勞倫大冰蓋埋住,格陵蘭冰蓋被淹沒在這個大冰蓋裏。斯堪的納維亞冰蓋覆蓋了歐洲近一半的土地,南極冰蓋也遠比現在寬大,西伯利亞冰蓋侵入了西伯利亞遼闊的北部地區,這些大陸冰蓋最大厚度足有3000米。除此之外,很多山係也出現了山地冰川,科迪勒拉、阿爾卑斯、喜馬拉雅、高加索等剛聳起不久的年輕山係統統披上了冰衣雪蓋,地球籠罩在極度的酷寒之中,中低緯度地區的所有江河都凍結住,再也沒有水流向大海。海也結冰成為一片冰洋,淡水被封固在冰雪之中,海水少了,海平麵在冰期時下降約100多米,大片海底露出來成為陸地,英吉利海峽和白令海峽徹底消失。
生物界又一次大滅絕開始了,絕大多數第三紀繁榮起來的生物在此時相繼滅亡,那些活下來的強壯動植物在冰雪中艱難地向南遷徙,哺乳動物為了適應嚴寒,體表生出了絨密的長毛,比如猛獁象、披毛犀等。冰期之間亦常常有氣候回暖的時候,地質學上叫間冰期,這時,整個星球都在融水,持續不斷的洪水、暴雨在大地上肆虐,江河暴漲,海平麵直線上升造成大麵積海侵,動植物在這個複蘇的季節遷返故鄉……之後,在下一個冰期來臨時,天地再度陷入到可怖的冷寂裏。
如此冷冷暖暖,一次冰期一次間冰期,這種冷暖交替的現象構成一個氣候旋回。科學考證,地球最近的這次大冰期中,在二百餘萬年間就曾反複了二十多次。
那時的地球究竟怎麼何以漫布全球規模的嚴寒!科學界有多種假說。其中被普遍接受的是南斯拉夫氣象學家米蘭科維奇的假說,他認為第四紀氣候的大變化,是由於地球黃道麵和赤道麵交角的變化引起地球接受太陽輻射強度的變化所致。我們仿佛也能感覺到這一場場鋪天蓋地的全球性大冰期,它肯定是地球繞太陽旋轉時自身的傾斜度出現了問題,以至於太陽母親無法像以往一樣照耀它最厚愛的這顆行星。
最末一次冰期的極盛期在大約距今一萬八千年間。之後不久,斷續橫行,數百萬萬年的大冰期徹底結束,掩埋大陸的巨型冰蓋在熱暖的陽光下融化,一塊又一塊大陸從漆黑冰冷的萬年長夢中蘇醒,到處都在融水,水流很快填滿每一條溝穀、每一道深壑,江河縱橫奔流,洪水在大地之上翻滾著巨浪,沿海陸地重新成為大海之底,咆哮的海水繼續向四周入侵……想想這是多麼可怕的景象,地球累積了數百萬年的冰雪,如果全部融化,勢必將海洋變為凶猛的巨獸,吼叫著吞噬更多的陸地。
然而,這種狀況最終沒有發生,幾大海洋在今天我們看到的岸邊止住了奔騰的身軀,這是因為有山。新生代以來聳立起來的年輕山脈神奇地挽留住冰川,它們高大的脊梁使冰川處於雪線之上的冰凍圈。如今,有三分之一的冰川尚未融化。有人計算,假如這些冰川消融,世界海麵至少將比今天高出60多米,那該有多少陸地被海洋侵吞,毫無疑問,沿海城市將全部沒入水下。
因為擁有山,地球生物也就幸運地擁有了繁衍生息的廣闊陸地,劫後餘生的植物種子在被雪水充分灌溉的土地裏迅速發芽,森林很快遍布所有的大陸,陸生哺乳動物得到空前大發展,牛、馬、象、鹿、駱駝以及貓科、犬科等等哺乳類動物全部進化成今天我們所熟悉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