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淺論人民政協協商民主(2)(1 / 2)

第四,人民政協的協商民主有利於培育公民民主意識和能力。民主意識是民主政治的基石,民主能力則決定了民主政治運作的優劣。然而,民主意識和獨立思考、理性批判、相互溝通的民主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在參與中培養。公民參與公共事務協商的過程可以擴大視野,了解他人立場、公共利益和所負的責任,認識到隻有通過合作才可能實現自己的利益。協商民主為培養中國公民的民主意識和參與能力提供了途徑。協商民主能夠培養出健康民主所必需的公共道德精神,如政治共同體成員之間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尊重他人的需求和道德利益,妥協和節製個人需要的平等與尊重的道德精神;協商民主能夠使人們看到,政治共同體的每個人都是更大社會的一部分,承擔責任有利於促進共同體的繁榮;協商民主能夠促進不同文化間的溝通與理解,形成包容與合作精神。

三、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在我國具體廣闊的發展前景和空間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結構、社會結構、意識形態發生了深刻變化,以及其對民主政治的內在要求逐漸增強,為人民政協的協商民主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和空間。

第一,經濟結構的多元化,為協商民主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不斷完善,新的利益階層、組織群體不斷湧現,呈現出經濟結構多元化的環境。民主政治形態的發展及其創新必然是與一定的社會經濟製度相適應。公有製為主體的經濟結構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僅為民主政治的發展創造了相應的物質條件,而且促進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進一步發展。各種經濟實體有平等的權利和機會表達自身利益要求,通過各種合法途徑參與政治。從而提供製度化的協商的各種利益表達途徑。協商民主的發展是與當代中國的經濟基礎、現行經濟的製度相適應的,同時又能夠促進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

第二,社會結構的多元化,為協商民主發展擴大了社會基礎。我國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經濟成分、經濟利益、社會生活方式進一步多樣化,為公民追求和增進合理合法的利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社會主義民主要求實現人民群眾對國家事務的廣泛參與,與此相適應,要求政治體係本身要有足夠的容納能力,協商民主政治的發展正是適應這種新的形勢和客觀要求。它有利於暢通民眾政治參與的渠道,擴大有序的政治參與,形成利益的協調與整合機製,緩衝不同利益群體要求,以達成一致和協調。

第三,中國特有的文化形態,為協商民主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背景。文化理念的不同,孕育了不同的民主模式。協商民主的發展與中國政治文化密切相關。中國哲學奉行“和”、“中”的思維,體現在政治價值觀念上是重諧和,貴合一,和為貴。中國的政治社會強調共濟、協調、互補,和諧共事,“君子和而不同”的基本精神。“和諧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衝突。和諧以共生共長,不同以相輔相成。”這種政治文化傳統基礎為協商民主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背景。而且,隨著文化多元化的發展,協商民主能夠促進不同文化間的溝通與理解,從而成為建立參與持續性行為所需要的社會信任的基礎。同時,現代信息傳輸網絡為公民政治參與提供了快速便捷的信息通道,便於公民迅速了解國家的政策法規和政治運作程序,直接向有關政府部門進行谘詢,表達自己的利益要求。網絡為協商民主發展準備了科學技術條件手段,注入了強勁的活力與動力。

四、人民政協協商民主的探索與思考

協商民主煥發出來的政治開拓性和真摯的誠信力,是構築社會主義民主最重要的政治資源和精神力量。當前社會,民情紛繁複雜,民意在不斷變化。由於黨政機關的人力、財力有限,既不可能完全掌握所有的民情民意,又不可能同時解決所有民生問題。解決民生問題理應問情於民、問計於民,落實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切實發揮人民的主體作用。解決這些問題,發展人民政協的協商民主是重要的有效途徑,通過發展人民政協協商民主,通過各種渠道了解民情民意,從人民群眾那裏得到第一手信息,真正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滿足人民群眾最緊迫的需求。可以說人民政協的協商民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法寶。如何發展人民政協的協商民主,需要人民政協的製度創新,不斷建立健全與黨政工作和議事規則相適應的工作製度、機製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