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節詩文書畫抒心曲
我生在渤海濱一讀書人家,自幼喜愛詩書畫,開始學畫家鄉山水、習魏碑、背詩詞古文。直至高中誌趣未稍減,不顧母、姐勸學醫學工,1948年考入魯藝學院文學係,也常到美術係看畫畫。父叔教我作詩填詞,今殘存百餘首,集為《渤海吟草》,其中《菩薩蠻·葫蘆島》為代表作:“誰言大海常洶湧?我來大海平如鏡,水碧引群鷗,雲白蕩小舟。青山環三麵,一遍通銀漢。我欲乘浮槎,憑霄四海家。”曾懷有建宇之狂想。畫梅,曾經受月蟬法師點化,不隻知技法之得失,且悟出畫與情之魂體關係。習字,不隻掌握運筆、結構之法,老父又教我習篆以練筋骨,習隸以豐字之血肉,更應以字為修身養性之本。所作詩文,多憂患意識,因此老師勸我少讀魯迅、巴金的作品。
使我步入研究之途的關鍵,是入北師大,受名家傳教,獲益良多。啟功先生的古典文學課,更使我把鑽研古典文學定為終身大計。先生第一次詳批細改我的習作《白居易詩中的婦女形象問題》,指導我如何治學,如何讀書質疑,如何有理有據,一絲不苟,不能嘩眾取寵,不能人雲亦雲,一定要獨立思考,見地新穎,有益學林。從此發憤讀書先後注譯《詩經》《楚辭》《文心雕龍》,寫《讀陶(潛)劄記》《古詩文賞析》等,惜皆毀於難。書畫除教學中於理論上有所提高外,無暇寫畫。詩詞曾當日記寫過,也多毀於難。今集結為《熱河吟草》分為《熱河情》《熱河憶》(因當時在牛棚不敢動筆,此乃日後補作,僅書殘影傷痕而已)《熱河別》三集。1985年紀念納蘭逝世三百周年大會上,我首次提出納蘭“覘唆龍”為赴西域說,引起爭鳴,此說一經成立,則納蘭不隻是一位詩詞家,亦堪稱清初為統一大西北首立民族大團結之功臣。在熱河教學三十七年,課餘還譯了日文的《中國文學史要》《誌賀小說選》《論納蘭詞》《東北交通史》等。
教學相長,此言不虛。它使我的知識更加紮實、擴展。1985年調入山西省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專心研究古典文學,一、係統研究納蘭,箋注《飲水詩詞》、家世生平、覘唆龍、詩詞等。二、詩詞叢談:“是非談”,對古今評析之曲解者,分別予以辨之。“寫作談”探討古今創作規律。“底蘊談”,考證古詩詞的內在題旨及背景。“賞析談”等四編。三、讀《三國》《紅樓》雜識及其他文論。四、箋注啟功書論。五、淺談詩書畫。六、觀書畫絕句二百首。七、詩詞創作有《渤海吟草》《熱河吟草》《井州吟草》三集,計一千四百餘首。八、書畫留影百圖集,九、為十二部鑒賞辭典寫析文一百五十餘篇。十、石刻石畫百餘件。代表作有《畫屏春·黃河霽跳》“漭漭黃河千古,瀟瀟豪雨狂飆,泥沙翻滾虎狼嚎。黑雲挾電閃,塞燕逆風驕,霹靂一聲雲散,虹霓幻彩成橋。神州萬裏百花潮。紅橙黃綠紫,直上九重霄。”曾獲首屆全國詩詞大賽獎。論文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新證》《納蘭詩不遜於詞》《試論啟動書法》《三論覘唆龍》《試論賦的源流及演變》等較有影響。
現在雖已年逾古稀,疾病纏身,仍繼續研究不輟,正是:“莫歎離休進暮年,雄心未死筆難閑。詩文書畫抒心曲,留與兒孫望遠山”。
第8節讀書漫憶
我一生讀書可分為四個階段,少年時,融化於書中;青年時,對書頂禮膜拜;中年時,見書則好質疑;老了,則常到書外觀書,概言之,曰書迷,曰書奴,曰書仗,曰書禪。
小時除啟蒙讀物外,看了不少小說,由於興趣的投入恨不得自己化為書中的主人公。有一天老師問我:“聽說你課外好看武俠小說,那有什麼用?”我回答:“行俠仗義。”老師說:“街上有地痞打好人,你怎麼沒去抱打不平?”我說:“沒看見,要看見了,一定……”把老師氣得夠嗆。看了《三國演義》要與鄰裏小朋友結義,讀了《紅樓夢》就幻想如寶玉一樣闖出牢籠去追尋自由,看了歌德作品想成為維特,看了雨果作品又想像冉阿讓那樣不惜為他人幸福而情願自身受苦。讀了唐寅、鄭板橋、納蘭詩詞,就想當詩人畫家,簡直陶醉於書山詩海中,把書中的世界視為天堂,書中的人物當做神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