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耶穌(2)(2 / 3)

中國古代這一資料,第一次對著名的哈雷彗星作了充分的描述。這顆拖著長尾的大彗星每隔76年接近太陽一次。

哈雷彗星最近的兩次回歸,一次是在1909年與1911年之間,一次是在1986年。這顆彗星嚴格地按照一定的周期,沿著橢圓形軌道在太空中運行。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看到,也不是每個地方看到的情況都一樣。公元前12年在中國出現的彗星是一次能精確地全位相觀察到的天文現象,而在地中海沿岸各國,在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卻沒有任何記載說明當時曾出現過如此引人注目的、光輝燦爛的天體。

“新星”的情況也是這樣。這些“新星”實際上是太空中恒星上突發的巨大的原子爆炸,其亮度超過所有其他恒星。由於它引人注目而且非同一般,因此,每次出現時,人們都議論紛紛。公元前後隻有兩次關於新星的記載:一次是在公元前134年,一次是173年。沒有任何古代原始資料或傳說,談起地中海地區公元元年出現過明亮的彗星或新星。

1603年12月17日臨近聖誕節的時候,皇家數學家和天文學家開普勒(JohannesKepler)通宵達旦高高地坐在布拉格近郊的貝納泰克天文台(MoldavaintheHradcyn)用他那架小望遠鏡觀察兩顆行星互相靠攏。“會合”是天文學上的術語,表示兩個天體處於同一經度,有時兩顆行星靠得非常近,看上去就像一顆又大又亮的星。那一夜土星和木星在雙魚座內會合。

開普勒後來查閱自己的筆記,突然想起猶太法師阿巴班內爾(Abarbanel)在他的著作中曾提到過一次異常的天文現象。據說猶太占星家認為:那就是土星和木星在雙魚座內會合,出現這種天文現象時,救世主將會降臨人間。

開普勒在1603年聖誕節期間觀察到的是否同樣是基督降生時出現的木星與土星會合呢?是否如開普勒後來在他書中所宣告的那樣,這就是真正的“利伯恒之星”呢?或者,這是否可能就是後來某些人根據開普勒的發現而稱之為“聖誕星”的那個星座呢?

如今,“利伯恒之星”一直是與聖誕節聯係在一起的一種象征,並以其他方式影響人們的生活。例如,-在人名辭典中和墓碑上,它被用作出生日期的標誌。

有一件事值得注意。大約在公元前6年,希律王的統治末期,希律與法利賽教派(Pharisees)之間發生了一場關於彌賽亞的爭吵。希律認為他自己就是人間的彌賽亞,而法利賽教派對救世主卻另有見解。他們之間的爭吵變得如此尖銳,以致法利賽教派預言希律必早死,而希律則處死了他們的首領。這一事件與開普勒發現行星會合在時間上很接近。我們當然無法知道當時是否有人相信天上的星,而且把有關救世主的某些解釋與這一行星會合聯係起來。我們也不知道這是不是激起人們論爭的原因之一。然而,這種可能性卻是存在的。

6.作家眼裏的聖星

英國作家狄更斯的《聖誕頌歌》中,有一段描寫鬼魂的話語:

“在流逝的一年的這個時候,”這個幽靈說,“我受苦最深。為什麼我從前要把眼睛朝下看著走過我的同胞們,卻從不抬起來看看引導那幾位博士到卑微的處所去的神聖的星呢?難道那星光不也會引導我到窮人的家裏去嗎?”

蘇雪林散文《屠龍——仿南非OliveSeshreiner沙漠間三個夢》中的第二個夢如下:

這是一個冬夜,我意識著這是1936年前猶太利伯恒的冬夜。大雪之後,氣候轉寒,牛羊躲在柵子裏發抖,一群牧人在草舍前圍著火堆取暖,有時交頭接耳,似乎在討論一件什麼大事。

遠遠來了一陣駝鈴,在雪夜澄清空氣裏,聲音愈見清澈。牧人都驚奇了,向雪地裏伸頭伸腦地探望。鈴聲應和著蹄聲一步一步近來,終於在雪光中出現一隊人馬,為首幾個,峨冠博帶,道貌岸然,一看便可以知道他們是道德修養很深,學問也很淵博的人。

到了牧人麵前,隊伍停住了。一位白髯過腹,年事最高的老者,跳下駱駝,和藹地問道:

“你們這屋裏是否有個新生的嬰兒?我們是從遠道尋訪他到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