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耶和華上帝使他沉睡,當他入睡時,取下他的一條肋骨,並用根肋骨造了一個女人。他把她帶到亞當的麵前,亞當又驚又喜,由衷地說道:
這是我骨中的骨,
我肉中的肉!——
這就叫做“女人”,
因為他是從男人出的亞當有了夏娃,就不感到寂寞了,他的快樂,正像彌爾頓所描寫的:
這一帶風景有一種淡雅和質樸的美。但依我看,無論怎樣優美的風景,必須有人才算得完美。這可能是因為我長久地生活在荒山僻壤,深知文明之可貴的緣故。寂寞無人的伊甸樂園,無疑是純真無邪的,但我想隻是因為有夏娃在裏麵走來走去才更加美好。
(《所羅門王的寶石礦》)
但在拜倫看來,快樂並不是什麼好東西:
人真是一種奇觀,不知何以故,他一生奇得出奇,令人想不通;當然,也怪這莊嚴的世界:尋歡作樂是墮落,而墮落又是其樂融融。誰一定知道自己該追求什麼?無論愛情、財富、權力或光榮,都必經百般波折才能拿到手,而等拿到時,我們死了。
而以後,當亞當贏得了鳥語花香的環境,並且沉浸在溫柔鄉的時候,也就是我們將要看見的一場悲劇。
3.伊甸園的同居時代及其他
在《創世記》裏,亞當和夏娃是同居者。這是經過耶和華精心設計的,也等於是經過耶和華允許的。當然《聖經》的作者沒有明確交代這點,但或許正是因此而促使當代的性解放文化的出現。
在中國,性文化別稱的同義詞是無性同居或異性同居。有人稱現在是新新人類的同居時代。
據調查,在深圳、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無性同居(異性合租)正在成為一種新現象,一份對近4000名白領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5%的白領喜歡與人合租。其中超過85%的受訪者表示,可以有選擇地接受與異性合租。
新同居時代的到來,仿佛一夜之間使“新同居”成了一種時尚,泛濫在“新新人類”中,演變成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隱私”和“性”,素來都是這個社會最大的賣點。人們熱衷於起哄、猜疑和探討。在網上“新同居”現象剛一冒出來,鋪天蓋地的“板磚”就砸過來了。
異性合租會“有事”嗎?“無性同居”不是和“非法同居”一碼事嗎?
合法嗎?前衛還是過火?
其實,一切都在耶和華的預料中。“同居”對長年受傳統觀念熏陶的人來說,是一個多麼曖昧的詞。因為“同居”一度曾是性行為的文雅說法。哪怕當很多人知道此“同居”非彼“同居”後,仍很難消解其中的困惑。孤男寡女,在同一屋簷下,這中間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呢?這個問題早在伊甸園中流露出來了。
城市是寂寞的,城市的人兒是寂寞的,但沒人再願意成為一個傳說中的寂寞高手。男人總希望有一個女人看著他,如此他才能覺得很振奮。一個男人是寂寞的,一個女人也是了無生氣的,但一男一女在一起,空氣裏便會流動著許多溫馨美麗。然而,耶和華對此似乎不太熱心,可是他最終還是容許亞當和夏娃男女搭配。
然而當我們絀心咀嚼亞當和夏娃的同居,卻發現他們隻是意味著夫妻關係,但耶和華並沒主張他們可以不講廉恥。《聖經》上說:“當時夫妻二人,赤身露體,並不羞恥。”不過,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赤裸裸的。他們偷吃了智慧果才能知道美與善惡。可是,這並不是耶和華的初衷——這有點令人費解,他從一開始就向亞當警告過:“園中各種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隻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但亞當和夏娃並未死,隻是受到痛苦的懲罰而已。至於男女的婚外戀,同樣,也沒遭到天譴:
有一天,文士和法利賽人帶了行淫時被抓的女人來見耶穌,他們說:“按照摩西法,這樣的婦人要用石頭砸死。”“夫子,你說把她怎麼辦?”耶穌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不回答,他們不停地問,耶穌就直起腰來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說完又繼續彎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那些人聽到耶穌的話,從老的到少的一個一個全都走了,最後殿裏隻剩下耶穌和那位婦人。耶穌直起腰來說:“婦人,沒有定你的罪嗎?”婦人說:“主啊,沒有。”耶穌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
4.人生第一課
從耶和華吩咐亞當別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來看,不難想見,亞當是受過思想教育的。但這種教育好像是愚民教育。這種教導已關涉到人性的善惡論。然而對於人性的善惡,我國是從春秋戰國至今仍在爭論不休的大問題。
孔子最先提出了影響人性的因素——“性相近,習相遠”。他認為人的天性都是相近的,但環境和習慣使人的德智相去甚遠。後來由思孟學派的孟子發展為性善論,到了荀子又發展為性惡論。先秦的告子認為“性無善惡”。但正統的說法仍然是《三字經》一開頭訴說:“人之初,性本善。”
(1)孟子的性善論